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风口里的翅膀,让你飞得比80%的人高。

文|廖丽君、张瀚锐、陈桐整理|赵恬静来源|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兰兰,2022届文科类毕业生,在本地省城念的大学。从小到大,除了初中毕业父母带她去了趟北京,她几乎没有出过省。

青春有几年,疫情占三年。大二上半学期那个寒假,她以为只是回家过春节,离别时还跟大家喜气洋洋说了再见,没想到在家一待就是大半年。上网课的日子是另一种折磨,除了上课,实在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我本来打算等疫情稳定些后,找个实习,但是那阵子线上办公并不普遍,实习计划不了了之。”

回到学校后,她报复性摆烂, “封校的时候就是在宿舍看剧刷抖音”,提起抖音,她话头多了起来, “我们尝试拍过寝室《甄嬛传》,幻想一炮走红。我们甚至连分工都分好了,谁演谁拍谁剪辑,这样大家都不用找工作,直接当网红赚钱。结果视频发出去一百个赞都没有。”

直到辅导员说校招启动,她才回过神,立马给自己做了份简历,看着几近空白的“工作经验”一栏犯愁。听人说淘宝可以花钱请人美化简历,她找到一家销量最高的,忍痛花了四百,最后得到的仅仅是多了些“看起来很厉害的形容词”,她苦笑,“也不能瞎编吧。”

去年秋招伊始,她陆续给几十家私企、国企甚至外企投了简历,收到的回音寥寥,有两三家到了面试环节,后来也再没有消息。

她的一位舍友,好不容易拿到一个offer,三方协议也签了,结果遇到上海疫情,入职一拖再拖,前几天收到邮件:公司因为内部职位紧张,准备赔点钱毁约。

今年春招,哪怕是多了一段私企实习,她自嘲也不过重蹈覆辙。“我前几天,爬到楼顶踩在护栏上往下看,整个人生理性腿软痛哭。”她焦虑到半夜无法入睡,吃不下饭,身体也在崩溃的边缘,“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难,我就是想找一份工作而已。”

她回想起大一临近期末,自告奋勇帮舍友去图书馆占座,一个人占了四个人的。“刚入学大家劲头都特别足,我也想激励一下自己,希望成绩上好看些。”她认为绩点高,对未来是有用的,但具体有用在哪?四年了,她一直模模糊糊。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兰兰也许不知道,“2022年会是未来5年里最好的一年”。

这是一句近期流行于各个行业微信群的发言,用来形容应届生就业也毫不为过。根据中国人社部数据,今年中国高校(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与往年相比有明显增幅。这一指标下的人数规模在过去12年间从未下降,这意味着,到了2023年,市场将迎来接近1200万的高校应届生。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图源:智研咨询

企业的生存,在今年奥密克戎疫情中并不乐观。根据智联招聘数据,平台上的企业职位数量在春节后同比收缩4.5%;同时BAT、TMD公司迎来“毕业季”,在今年3月中旬前的八个月里,近22万人离开了原来的大厂工位。

互联网、电商、房地产、游戏、教育等行业的传统获利来源,在去年饱受打击。政策的大手正在将产业重心推向泛高端制造、新能源、低碳等领域。大厂天平的另一边,是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它们们暂时还没有大厂的知名度,但它们开始变得很重要。

然而,学子们并不会根据政策风向、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择业,相反,他们变得更乐于选择考研,或者考公。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总人数创历史新高,过200万人,而计划招录人数仅3万余人。一个职位的平均竞争比例在60人以上,最热门职位达到20000人。今年考研人数则上涨为457万人,增幅是上一年的两倍。

这意味着,一千多万的高校毕业生里,至少有一半人,不会选择那些最需要年轻人参与发展的产业——考研考公的选择本身并无对错,只是人数的激增,比例的扭曲,反映出人才结构和就业认知出现了问题。

倒退回五年或者十年前,年轻人曾向往“白领”,向往“外企”——当然,你可以将其简单贴上“小资”和“崇洋媚外”的标签,但这背后也是对职场生活、专业化、工业体系、效率体系的崇尚。而当半数人开始“求稳”,那股想要冲出校园、冲破圈层的不甘,便也淡去。

“每年去高校体育场馆里做校招,现场总能看见一群学生进来,拿着同一份简历,把各种类型的公司都面一遍。”阿琳在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校招,学生们参差不齐的“临场发挥”,时常让她感觉自己内心住着一个“超级女声”海选现场的柯以敏。

通常,当她开始仔细盘问对方想要面什么样的职位,为什么想进入一个行业,什么样的工作会让自己有价值感……很多人的内心答案是模棱两可的。“我都可以试试看?我学习能力强可以快速上手?拜托了妹妹,面试前你有了解在面试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吗?”

在阿琳看来,现在选择以考研来延缓就业的学生,和上述提到的学生之间,没有本质不同。

“学生们是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吗?”她苦笑一声,随即否认了“躺平”也是一种选择,“躺平其实是一种拒绝。把爱躺平的人招进公司,工作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一个糊口的活儿,很快就会跳槽,更成不了公司的中流砥柱。”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城市和企业求发展的第一步,都是抢人。

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高校毕业生,是最重要的人才储备,是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芯片领域,两年的“芯荒”让相关人才供不应求。2021年,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数接近前五年的总和,芯片行业的落户占比在其中排行前列。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根据脉脉研究院《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2022年春招中,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人工智能等新经济领域,成为了人才新去处。“硬核科创”需要数字化人才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

新能源、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工业自动化……“最难就业季”里,这些赛道都缺毕业生。

对高校毕业生来说,需要的不只是“找到工作”,而是找到“满意的工作”。一位留学生告诉职场Bonus,她在毕业回国后,只向腾讯、字节等大厂,还有国企投递了简历。没有收到这些公司的offer,她绝不“退而求其次”。

而让应届生所苦恼的,是“慢就业”氛围的压抑,是人才冗余行业对他们的挑剔。某头部地产公司项目管理告诉职场Bonus:“以前普通本科生就行,现在至少是985研究生才能进我们公司。”

产业转型往往伴随大量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即使是“专精特新”,在招聘中也因“中小微”的特性而处于雇主品牌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它们每年也释放着大量岗位,却难以触达高校毕业生的视野;即便高校毕业生入职工作,人员流动性也较高。

企业用工荒与高校学生就业难的矛盾背后,是劳动力素质与产业发展的失衡,是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是新秀企业的焦虑和学生们的迷茫。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学生们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吗?”

这句话刺痛了我们一直以来的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看懂政策、经济、产业里流动不定的红利?如何才能学生也能像优秀的投资人一样,学会把时间和事业,投向对个人而言效益翻倍、幸福感价值感爆棚的赛道和公司?

如果只是抱怨现实,我们大可把如今的应届生就业难题,归结为宏观的“大环境不好”、“僧多粥少”;或者归因到微观个体“写简历和面试能力差”、“实习经验不足”和“眼高手低”。

但我们今天想要为接下来规模越来越庞大的高校生群体求解的,是关于“一个人如何能找到属于ta未来40年的事业”。

一份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以你现在试想自己的人生达到这个状态的时候,你的人生满意度能达到120分的样子。但“选择大于努力”,宝贵的信息时常落在认知视野之外,此时你永远看不见世界上潜在哪些你会爱上的工作,无法选择最适合你的好工作。

当你能看见了哪些行业被提前许诺了未来,当你得知了哪些赛道上正变得人才冗余,当你感受到了哪些城市正在通过特定产业崛起,当你能将兴趣个性与某一行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对号入座——你的职业选择才会有可依靠的坐标轴。

职场Bonus想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你站在上帝视角俯瞰行业。“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在一个有红利的行业里,找到自己的兴趣杠杆,效果近似于在风口里插上了翅膀,能让你飞得比80%的人都要高。

我们不崇尚让一个人的选择最终大于他的努力。因为当你的“选择”和“努力”互不埋怨之时,它们便能互相成就,行业红利就成了独属于你的职场红利。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风口里的翅膀,让你飞得比80%的人高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332 字。

转载请注明: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