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记忆丨小鲍岛 饮水之源新市街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有大鲍岛,自然有小鲍岛。

小鲍岛村清代是即墨仁化乡文峰社,1891年清廷在青岛设防,总兵章高元曾在小鲍岛村东南处修建了一座军火库。圈定大致的范围,应该是在贮水山南,大约位于今黄台路、热河路、大连路、益都路、辽宁路、乐陵路之间。

青城记忆丨小鲍岛 饮水之源新市街区

1897年11月,德国侵占青岛,将“胶澳租借地”划分为青岛和李村两个行政区,又将青岛区划分为9个小区,小鲍岛便成了其中一个小区的名称。1901年5月,德国当局将小鲍岛村强行拆迁,村民大多迁往台东镇和大鲍岛市街,德人又在这里修筑了一条马路,名为“小鲍岛街”,这条路便是今之“黄台路”。

1901年4月,胶济铁路通车胶县时,当时的大港火车站是始发站,因而带动了这一带的繁荣,“德国人在车站以东修建了海莺街(今桓台路)、洋豹街(今陵县路)、涵闸街(今长山路)和锦豹街(今泰山路),形成了街市的雏形,人们便开始把这里称为‘小鲍岛’。这个小鲍岛的含义既不是原来的小鲍岛村,也不是那条小鲍岛路,而是一个街市的地名”(《历史记忆中的小鲍岛村》)。

与大鲍岛相似,当大规模开发正在进行时,小鲍岛村正沉浸在朴拙古旧的岁月中。袅袅炊烟里,百姓过着早出晚归的日子。贮水山的溪水潺潺,是一幅祥和的田园画卷。然而,1901年5月,德国的魔爪还是伸向了这里,小鲍岛村被拆迁,村民有的迁往东北方向的台东镇,有的向华人市街大鲍岛迁移。没有高楼大厦,但却包含生命的源泉。德国人把从海泊河、李村河、白沙河等地引来的水源,用专门的输水管道引入市区,储存在小鲍岛东部山上两座容积为六千立方米的贮水池中。所以,后来“贮水山”得名。

青城记忆丨小鲍岛 饮水之源新市街区

“小鲍岛”的大规模辟建,是在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即1914年至1922年期间。1914年11月,日本击败德国侵占青岛后,大量的日侨拥入青岛,达到了两万多人。起初,日本人在聊城路一带开阔了新市区,共有六七条街道。随着人口的增加,日本人在现在的辽宁路、黄台路一带建起了小鲍岛商业街,开发出来的第二个“日本人居住区”。那时,“小鲍岛”里的房屋、招牌都是日本式样的,改造前,“小鲍岛”里大部分的房子都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益都路建于日占时期,当时叫川畸町,早期是日商一条街,大连路当时是由涧水汇成的河沟,村北侧之贮水山,因设有防倭寇报警的烽火台,名为“烽台岭”,该山也是小鲍岛村民砍柴、拾草和放牧的山场。

1922年年底,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这时的益都路只有111户、335名居民,而桓台路仅有35户、85名居民。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大港码头的繁荣,致使益都路、桓台路一带居民倍增,店铺林立,俨若闹市,小鲍岛的名声,也缘此而更加张扬。

小鲍岛的第一次区域功能变化始自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之后,许多小工商业户蜂拥进小鲍岛,工商业出现了小小的繁荣。“据称,当时这里经营最多的,有五金店、油漆店、化工店、印刷社、照相馆、药铺、小人书摊、土产杂货店、丝绸庄、布店、印染店、小百货店、小商品摊、各类修理铺,以及各种风味小吃店。当时的小鲍岛,几乎可以说是中山路商业街的一种补充,成为青岛最早的廉价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当年逛奉天路(辽宁路)、益都路,也成了女人们的购物天堂”。

【来源:半岛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03 字。

转载请注明: 青城记忆丨小鲍岛 饮水之源新市街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