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上小学7岁上初中,考进香港中文大学的13岁“神童”:学习有难度,还要更自律

3岁上小学7岁上初中,考进香港中文大学的13岁“神童”:学习有难度,还要更自律

↑李之城长期坚持跑1000米,如今身高已经175cm

红星新闻记者丨周炜皓

编辑丨余冬梅 何先锋

2022年9月,13岁的李之城步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迎来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2岁认识3000个汉字、3岁上小学、6岁登上央视舞台、7岁上初中,10岁入读高中……这是“神童”李之城的人生轨迹。而最近一次获得媒体的关注,是去年他12岁时,获得多伦多大学录取通知书。

面对媒体和外界“天才”的评价,李之城的父亲李朝曙并不认同:“如果你认为天赋足以帮助他获得成功,这十年我们为啥还需要花那么多功夫教育他?毕竟我们离清北的分数还差几十分。”相比起天赋,李朝曙认为家庭教育和孩子本身的持续努力,才是李之城取得这些成绩的关键。

如今,当同龄人刚进入初中之时,这个13岁的男孩已进入大学开始独立的生活。开学一个多月来,大学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都是李之城还在试着解决的新问题。

01
“神童”养成

从小引导他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进入大学以后,13岁的李之城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图书馆。

李之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近他在读《Thomas' Calculus》,一本关于微积分的全英文著述,他已经看完的四个章节,涵盖了从回顾高中阶段函数的性质,到极限的概念和定义、求极限的方法,再到微分的概念和应用。

目前,李之城所学的专业知识包括数学、化学、计算机三部分。在高等数学、金融数学、数学分析三门数学课中,他选了最难的数学分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数学上。李朝曙称,儿子从小就表现出对计算和编程方面的天赋,可以独自安装新电脑的全部操作系统与软件,也能进行简单的维修,还懂得操作十多种在线教育平台。

除了数学,李之城还对英语表现出了兴趣,在他的计划里,之后还会花时间研读一些图书馆馆藏的外国原版报刊,比如《华盛顿邮报》《卫报》《泰晤士报》,“这些报纸既可以帮助我了解最新的国际时事,也可以提高我的英语水平。”

其实,李之城的英语水平相较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已然不错,这得益于他的英语启蒙有一定的环境基础。李之城的母亲“出身”英语专业,曾在外企任职,能够在家中辅导他的英文学习。平时,父母也会有意识地引导李之城使用英语,比如全家每周有1-2天,餐桌上必须全英文交流。

3岁上小学7岁上初中,考进香港中文大学的13岁“神童”:学习有难度,还要更自律

↑李之城小时候在中央电视台节目现场,接受何炅抗日战争500题大挑战

在李朝曙眼中,儿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因为他们夫妻俩从小开始的有效引导。李之城1岁多时,表现出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他和妻子就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知识和测试,自己编了“京基一百像香蕉,COCOPARK像蛋糕,地王大厦像把刀”等200多个口诀,加强李之城对外界的感受和记忆能力。

曾经有家长质疑李朝曙的教育方式,认为过早让孩子进行学习会让他失去童年的快乐,但李朝曙觉得李之城的童年是在“欢笑中度过的”——在玩具方面,他们给孩子买了很多类似“四分之一圆”“四轮车”“逻辑狗”等益智类玩具,“孩子特别愿意玩,一个玩具能玩5-10年,而且还没玩厌,一直在玩。”

02
进入大学

“对我的自律要求提高了,还需加强”

李之城上一次被媒体集中报道,是2021年,他以12岁的年纪成功申请多伦多大学。

放弃前往多伦多大学就读的机会,在李之城口中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表示,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他考虑到国际疫情形势,出国读书不太实际,还是更希望参加高考:“我的年龄比较小,和大哥哥大姐姐们比起来,语文科目成绩还有差距。我会努力缩小这个差距,希望能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以后有机会再出国深造。”

李朝曙则向红星新闻表示,疫情只是他们顾虑的因素之一,李之城毕竟年纪还小,如果出国读书,作为家长他们肯定希望陪读,但目前看来并不具备陪读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年纪还小,出国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创立于2012年,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学术质量控制和学位颁授标准,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上与内地其他高校略有区别。比如书院制度,就有别于其他大学的学院。书院负责管理学生宿舍、食堂、音乐室、健身房等“专业教学以外的所有事情”。该校区目前共有6个书院,其中5个距离教学区都有一段距离,需要乘坐10分钟左右的公交车。

李之城就住在远离教学区的书院里,这一点让李朝曙颇为担心。他试图帮儿子跟学校协商,申请调换到离教学区比较近的书院,但校方没有应允,“他们可能觉得你要锻炼。”

3岁上小学7岁上初中,考进香港中文大学的13岁“神童”:学习有难度,还要更自律

↑开学第一天,李之城接受学校宣传组采访

此外,和小学、中学不同,大学里有更多学习之外的空闲和自由。到学校报到当天,13岁的李之城就参加了学生会,并主动运营起两个和学校有关的公众号。前段时间一堂辩论课,下午17点下课以后,晚上22点李之城就把课上辩论的2万多字文字稿整理出来发到了公众号上,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呆了”。

偶尔,李之城在公众号等业余方面投入太多时间,李朝曙会忍不住去提醒他,“他有时候几篇文章搞一天,我就说你是不是还要学点数学?”在他看来,李之城的年纪始终是个客观的问题,别的孩子大学已经放养了,他们还是需要稍微督促一下。

对于父亲的“紧张”,李之城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成熟反应:“大学对我的自律要求提高了,我需要更加自觉地安排每天的任务,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加强。”

03
人际压力

“朋友求精不求多,他毕竟只有13岁”

李之城的学习生涯,比同龄人更早也更短。3岁时进入小学,随后不断跳级,7岁升入初中,10岁通过中考进入深圳名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成为那一届最小的高中生。

除了生活自理方面,李之城的人际关系也让李朝曙放不下心。 

小学的时候,李之城和同学们的关系十分亲密,由于年龄差距不大,身边的同学都很关心他,“帮他穿衣服,甚至帮他系鞋带。”到中学阶段,年龄差距逐渐拉大,同学对他的反应逐渐分化:有的同学会明确表示亲近,愿意接受他的课业辅导,还有同学管他叫“李哥”;但有的同学则认为他不够独立,有什么都要跟家长说,对他孤立。

中学期间,李之城所在的一个班流行夸夸游戏,每个人见面都会互相夸奖对方的优点,后来换了班,他逢人就说的夸奖,成了同学们耳朵里的讽刺。李之城喜欢写诗,分别为高中母校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创作过诗歌,得到了教职工和家长们的称赞认可,但在部分同学看来,这是“不务正业”“老搞这些事”。他自己办公众号,想邀约一些考进名校的考生做约稿分享,也被认为在“炫耀”。

李朝曙把这些表现理解为这代孩子过于个性化,又不够成熟,“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跟他(李之城)在一起有压力,当然了,你旁边一个孩子那么小,被他超过会不会觉得自己没面子?”

但让李朝曙感到欣慰的一点在于,中学以来儿子在每个班里都能交到两三个好友,对方会展现出对李之城的关爱和照顾,“总体来说不影响大局,他的几个好朋友还可以在群里面经常分享一些各个学校的情况。”

3岁上小学7岁上初中,考进香港中文大学的13岁“神童”:学习有难度,还要更自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

至于李之城在大学里的人际交往,李朝曙也不打算强求交到多少朋友,“我们原来其实挺想说,同学之间保持一个友谊就可以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还没达到这个水平的,不一定要和大孩子完全打成一片。朋友求精不求多,他毕竟只有13岁,等他大了朋友自然就更多了。”

李之城上大学以后,李朝曙给儿子上了一节性别教育课,强调维持合理社交距离的重要性。他担心儿子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会提前接触到一些超过这个年纪的信息,“少儿不宜的内容尽量不要当他面讲”。

和充满担忧的父亲不同,李之城自己则表现得很乐观,“我经常和同学聊天,讨论专业课问题,也聊一些吃穿住行的内容,我经常和同学一起吃饭,请同学喝奶茶,吃麦当劳。有几个朋友很喜欢和我聊天,好些老友们也会经常在我的朋友圈点赞留言,我觉得特别亲切。”

04
高中班主任

没给过他特殊照顾,“他适应得很好”

范澄韵是李之城在高中阶段的好朋友之一,如今在海外留学,在她看来,当时班里最小的同学李之城开朗活泼,“很有他这个年纪该有的灵动”。在范同学记忆里,李之城很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常常和朋友们在一起聊天,对班里的文体活动也很上心,“是个多方面发展的学生”。

由于年纪差异,李之城遭到过同学们的误解,班里有人在背后议论李之城,甚至说他的坏话。但范澄韵表示,李之城知道以后照样热情地和对方相处,“他不会去反感这个同学,或者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回击。”

“胆子大”,是深圳外国语学校石副校长对李之城最深的印象。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时,对方上来就问,“你是校长吗?我来到这个学校之后,我年龄比较小,你们有没有对于我的具体培养方案?”

深圳外国语学校给李之城的承诺,是采取双校区联合培养方式,让李之城在两个高中部之间自主选择学习地点。在石副校长看来,李之城很清楚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主意都很“正”。但他也坦言,在招收李之城的时候学校也有过顾虑,主要是担心李之城能不能适应,“我们可以在生活上给他一些照顾,但毕竟他也要跟同学交往,那么他有没有同龄人的这一些认知?”

观察一段时间后,石副校长打消了自己的担心,李之城和同学们相处得很融洽。有一次他中午巡视教室,看见李之城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自习,主动跟同学分享解题思路,俨然已经打成一片。

3岁上小学7岁上初中,考进香港中文大学的13岁“神童”:学习有难度,还要更自律

↑李之城和高中老师合影

李之城和范澄韵的班主任刘老师则表示,她从没在班里要求过同学们给李之城特殊照顾,在她看来,李之城完全可以被平等对待,“他适应得很好,不需要把他当做年龄很小的孩子,平常各方面也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和李之城的相处,也是一种平视的状态。范澄韵还记得,有一次李之城和同学发生误会,找她倾诉,自己并没有把他当一个小孩子去安慰,而是作为同龄人给出了比较客观的建议。

05
“神童”父亲

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比“天赋”重要

李朝曙介绍,儿子一两岁的启蒙阶段,他和妻子都在正常上班工作,直到怀上二胎,妻子才做了几年全职太太。如今李之城的弟弟上小学了,妻子又继续回去工作了。

对于很多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启蒙培养是很难亲自实现的,李朝曙坦言,他靠家教。

“我们把一般初中、高中学历的阿姨给他‘升级’到大学水平的阿姨 ,基本上就能教我孩子很多东西了。即便还有不懂的,我们都给他提供了工具、书籍。”

进入应试教育体系后,辅导的任务从阿姨转移到家教身上。

李之城的家教上课前都要先经过李朝曙的额外培训,“我会让他试讲一节课,然后指出来讲得不好的地方。”但李朝曙称,他们请家教的总时间并不多。

在这位“神童”的父亲眼中,父母在教育方面的重视和支持,远比“天赋”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不全是你个人的努力,你的努力加上老师的教育,加上父母给你的资源,虽然说不上多优秀,但是这个成绩是我们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创造的。”

3岁上小学7岁上初中,考进香港中文大学的13岁“神童”:学习有难度,还要更自律

↑李之城和外国小伙伴一起玩游戏

李朝曙说,他曾带着孩子到全国各地、全世界去游历,比如说去欧洲,但必须把欧洲通史看完,看完再去。

李朝曙有时要到各地去进修,提出如果李之城想一起去,就要做好计划。他会给李之城几本厚厚的旅游指南,李之城则需要努力地在纸张上画出思维导图,结合地图规划出旅游线路,并在图标上把目的地的那些标志性景点都画出来。

其实,制定计划只是走个过场,李朝曙的目的是想让儿子能够主动学习一些各地的人文历史,也让他产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成就感,“至少他认为是他自己一步步创造了这个奇迹:你看,我通过努力去了那个地方。”李朝曙表示。

—END—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536 字。

转载请注明: 3岁上小学7岁上初中,考进香港中文大学的13岁“神童”:学习有难度,还要更自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