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缺矿石,曾向中国采购,回售反坦克神器,秒杀日军所有坦克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在抗战影片中,我们经常看到英勇的中国士兵浑身捆绑手榴弹,凭借血肉之躯抵抗日军坦克,悲壮而无奈。

其实,日本在二战期间使用的坦克在全球范围来看,属于落后和性能低下的坦克,不仅无法和美苏英德这种坦克大国相比,连意大利的坦克都不如,也就是在毫无还手之力的中国军队面前刷存在感而已。

但是,很多人其实不知道,中国当年曾经从德国进口过一种真正的反坦克神器,在二战早期的德军中也是反坦克主力的神炮Pak-38型50毫米牵引反坦克炮。该炮能够击穿整个抗战期间日军的所有坦克。

那么这种炮是怎么来到中国的,为什么没有能够挡住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呢?

希特勒缺矿石,曾向中国采购,回售反坦克神器,秒杀日军所有坦克


图片:北京军博地下展厅中的Pak-38反坦克炮。

先说说Pak-38反坦克炮有多神。

这种火炮采用50毫米钨合金穿甲弹,是二战前期少有的能够击穿苏联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正面装甲的反坦克炮。

要知道T-34和KV-1坦克在德军入侵苏联时候顽强地抵抗住了德军闪击战的坦克洪流,一个是采用了先进的倾斜式装甲,一个是用厚重的装甲直接抵消德国人的火炮威力。

所以,如何击穿T-34和KV-1坦克成为了德军火炮设计师头痛的事情。而Pak-38反坦克炮当时德军前线少有的利器。


图片:德军炮兵使用Pak-38反坦克炮。

所以,这种威力比较大的反坦克炮对付日军那些小脆皮坦克简直是手到擒来。

日本坦克比同时代的西方坦克都要弱好几个档次,日军所谓的重型坦克其实在西方坦克分类中也就是刚刚迈入中型坦克的行列,而中型坦克往往只是一种西方标准中的轻型坦克,至于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日军轻型、超轻型坦克,则往往被西方归类到了带小炮小机枪的装甲车,根本扛不住反坦克炮的一击。

希特勒缺矿石,曾向中国采购,回售反坦克神器,秒杀日军所有坦克


图片:二战时在中国大地上耀武扬威的日军坦克,没有一辆能够经得起Pak-38反坦克炮的打击。

有意思的是,德国人在为Pak-38反坦克炮制造穿甲弹时,首选钨合金穿甲弹,这种炮弹威力巨大,穿甲厚度很大。

但是,钨作为战略物资,德国储量并不大,如何能够弄到更多的钨矿呢?这就需要中国了!

1933年初,德国军火投机商人汉斯·克莱恩(Hans Klein)作为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的随员第一次来华访问。但是汉斯并没有和顾问团的成员集体行动,而是悄悄地跑到了广州找了陈济棠,谈向德国提供矿物资源的问题,并承诺为其建造一座兵工厂。

可以说,汉斯的到来是受到德国国防部和经济部,甚至是希特勒的直接授意。

当时德国矿产资源匮乏,钨、锑等制造重武器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全部依赖进口。而同时,德国当时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非常富裕,缺少外汇的德国很难在其他国家购买到这些资源,加上英国人的百般阻挠,所以德国将目光瞄准了当时的中国。

图片:这就是钨矿原石,希特勒在中国大量采购这种战略资源。

当时中国的钨砂产量和出口量都是世界第一,加上中国军阀混战,可以绕开英国向中国地方军阀购买。正如当时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塞克特将军所言:“原料问题是我们政策的焦点。”

之所以德国人没有找老蒋,是因为当时南京控制的区域没有钨矿,而主要产区一个在广东和邻近省份,在陈济棠的控制下,加上毗邻香港,出口方便。另一个产区产量更大,在江西南部,但那里深处内陆,更关键的是在中央苏区和红军的控制下。

相反,老蒋的供货能力最为有限,所以德国人一开始并没有找老蒋买。

图片:汉斯·冯·塞克特将军是当时的德军顾问团团长。

不过,后来汉斯的秘密行动曝光后,老蒋开始找德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吵架,而接任顾问团新团长的德国将军法尔肯豪森倒是帮老蒋说了不少好话。

蒋介石又找了德国驻上海总领事柯利伯尔,这位仁兄是德国纳粹早期成员,与希特勒可以说是一起吃过苦的,算是能说得上话的,他也极力推荐蒋介石。

因此,最终在希特勒的直接干预下,德国的钨矿合作对象从广东的陈济棠转向了南京的蒋介石。

图片:支持与老蒋做买卖的法尔肯豪森将军。

那么手中没有矿的蒋介石怎么拿出钨矿呢?

于是,蒋开始了对红军的第5次“围剿”,迫使红军开始了长征,而老蒋也控制了中国最大的钨矿产区江西。

同时,蒋加大了对广东陈济堂的包围,从而实际上控制住了钨矿出口权。

由于中德双方都没有多少外汇储备,所以在1936年4月签署了1亿马克的信贷合同,明确中国给钨矿等资源,德国给军火,双方资金都从这虚拟的1亿马克信贷合同中出,收款则还给这个信贷池,成为了实际上的易货贸易。

图片:老蒋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背后有尽快与德国达成钨矿出口和军火进口交易的急迫需求。

1929年,德国零零散散从中国军阀手中收的钨砂矿只有1998吨,到了1938年,中国出口德国的钨砂矿达到8962吨,中国占德国进口钨砂矿总量的70.6%。

此外,中国还出口德国大量锑、锡等原料,以及农产品。

据德国1937年1月统计,中国向德国提供的农产品包括蛋品644吨、芝麻6500吨、豆油850吨、棉籽油2095吨、桐油100吨、花生仁1000吨、花生油1000吨、蚕茧150吨。

对老蒋来说,和德国的易货贸易换来了大量德国尖端军火。

1936年,中国向德国订购了6451.8万马克的军火,交付额为8278.8604万马克。包括各种型号的坦克、火炮、高炮、探照灯、鱼雷快艇、水雷等,甚至一度想买德国的U型潜艇。

图片:德械师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装备德制武器的部队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德械师,这些部队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德贸易时间并不长,德械师属于凤毛麟角,并不能阻止大战略层面上的侵华战争。

而一些历史发明家所说的德国当时是真心帮助中国云云,基本上也是一派胡言。

德国与中国的贸易合作是建立在自身战略需求之上的。

对中国来说,中德贸易过去是与不同的德国商行行进,德国人之间存在竞争,而与德国政府签署合同后,则只能任由德国总代理开价,其实军品价格是上升不少。

图片:使用钨合金穿甲弹的Pak-38火炮在中国断了钨矿供应后,很快出现打击力下降的问题。

1939年二战爆发后,中德贸易就停止了。

有意思的是,Pak-38是德国1938年才定型的新型火炮,到1941年的苏联前线德军总共也才106门。此时会有这种炮输送给中国,说明当时德国还是很重视中国这个合作伙伴的。

二战后,中国停止了向德国出口钨砂。

其后果就是德国的钨矿储备迅速消耗,以钨合金穿甲弹为主的Pak-38型反坦克炮也面临着没有大威力炮弹的窘境。

因为希特勒说所有的钨都要用于建造机床。所以,德国反坦克火炮不断提高火炮口径,其实深层次原因是特种合金穿甲弹没有钨就难以制造,只能靠增大口径来提高火炮的威力!

图片:德国的钨被用于生产急需的机床,穿甲弹只能使用普通材料。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705 字。

转载请注明: 希特勒缺矿石,曾向中国采购,回售反坦克神器,秒杀日军所有坦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