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图摄影 任曙林)
西沙河畔的晚霞
——八十年代我们一起参加高考的记忆
同窗几载无留意,一朝分别倍觉惜。
高考结束,也就意味着中学时代的结束,曾经同窗共读的同学,就像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阳光一晒,风一吹,便飘向四面八方,再像考前一样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同一盏灯下讨论习题,同一片树荫下畅想未来,就统统不可能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同学们从考点回到学校,各自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回家。
“再去一次西沙河吧!”正在集体宿舍里收拾东西的一个同学提议说。
“对对对,再去一次西沙河吧!”另一个同学附和道。
于是,同宿舍里七八个人收拾完东西,相约到西沙河畔去溜达溜达。
西沙河离学校不远,出了校门,往右一拐,沿着一条弯弯的小路,越过几块农田,步行约三百米就到。平日里课外活动时间,很多学生都会去那里走走,有带着书去读的,有要好的同学相约去谈心的,有的人什么都不带,也不和别人一起,独自去欣赏河边的风光,听树荫里传来的鸟鸣,看河里水面上溅起的浪花。

(本图来源今日头条网)
那天下午,几个同学沿着西沙河边漫步,边走边说,话题五花八门,却很少谈那几天的高考。
我和阿旺比较熟,因为我俩是同桌。我们都是中等生,阿旺考个本科有希望,而我考本科就玄乎,好了能考个专科,闹不好的话,阿旺考个专科,我什么也考不上。
“万一……”阿旺说,“万一今年考不上……你还复读不?”
“复读?”刚刚考完,我还没想什么复读的事,就说:“看情况再说吧……”
那个年代,不论哪类学校,只要考上,毕业之后都能分配工作,作为农村孩子,毕业之后就能由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那都是几代人的梦想。
除了交流能否考上大学,考不上怎么办的问题,那天下午我和阿旺还谈论了些什么已不记得了。
夕阳西下,天边泛起桔黄的晚霞,同宿舍里的七八个同学,便沿着来时的路走回学校,将各自的东西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骑上车子,离开了学校。
那时候都没有电话,一旦分别,连写信都不知道往哪里寄。自从那天我和阿旺去了一次西沙河之后失去了联系,一直没有他的一点消息。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我不知道阿旺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是同桌,是否还记得西沙河畔我们的身影,以及那天边美丽的晚霞……
————
(作者:王新国,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从教三十一年。)
壹点号乡土汶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