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对于蒙恬自刎前后评价反差巨大,蒙恬临终遗言,成千古名句

蒙恬,出生于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率军攻破齐国,深得秦始皇宠信,统一六国之后,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监修了万里长城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司马光对于蒙恬自刎前后评价反差巨大,蒙恬临终遗言,成千古名句

想必对历史熟悉一点的朋友大都知道,编写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在书中对蒙恬的评价却不是很高。但是在蒙恬因故自杀之后,事态开始发生了转折,巨家司马光逐步对其有了转变,就连一如既往的差评,也与之前截然不同。究其原始,为何司马光会对蒙恬有着不解的矛盾观点呢?

始皇驾崩,阴谋修改遗诏

回到公元前210年始皇嬴政已经在位时间长达37年,那年他开启了属于人生中最后一次东巡之征。一同陪伴嬴政出巡的有宰相李斯,以及任职中车府令宦官赵高,就在大队行走到沙丘的时候,秦始皇终于驾崩,命归天域,离开人世。

司马光对于蒙恬自刎前后评价反差巨大,蒙恬临终遗言,成千古名句

对于始皇这种突然的驾崩,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在这个期间,二人开始了自己的小算盘,对于皇帝出巡驾崩这种属于机密的特殊性,赵高就给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意图制造一个取缔嫡长子一跃成为皇帝的机会。

秦始皇驾崩之前,其实就已经命让赵高起草一份诏书,计划任命秦始皇的嫡长子公子扶苏作为顺位继承人,并且还命赵高火速派人奔赴咸阳,向文武百官宣告嫡长子继位一事。当时的赵高身兼两个职位,其一是行符玺事,其二便是中车府令

府令,就是一个用于上传下达消息的职位,而另一个就不简单了,专门负责看护皇帝的所有印玺,其中就包括传达圣意的圣旨以及可以调派军队使用的各种符文。

司马光对于蒙恬自刎前后评价反差巨大,蒙恬临终遗言,成千古名句

在此情况下,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擅自篡改了秦始皇驾崩前留下的诏书,其实不难想到这一点,当时的秦始皇,已经手不能主笔亲自下诏,就演变成了由始皇口诉让赵高代笔,因此赵高对遗诏的内容可谓是知根知底。

与此同时,手握皇帝印玺,篡改遗嘱没丝毫的难处,所以,心中的邪念便扩散开来。为了自己的利益,权衡了大公子扶苏于二公子胡亥谁做皇帝之后对于自己的利害关系,想到正直有抱负的太子主政之后,大有会对自己秋后算账的可能性,这显然与赵高想要的结果不符合。

司马光对于蒙恬自刎前后评价反差巨大,蒙恬临终遗言,成千古名句

就想着让胡亥成为自己的一匹良驹,不仅能够继续狐假虎威,甚至还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此事与胡亥讲授之后,两人不谋而合。赵高又对宰相李斯晓以利害,最后二人合谋篡改了诏书,拥戴胡亥上位,并下令让太子与大将军自杀。

二人至死的坚忠

为了能够安定北部边境,同时阻挡塞外民族入侵,秦始皇蒙恬做大将军,率精兵30万驻扎在上郡,军队的监军则派扶苏担任。

司马光对于蒙恬自刎前后评价反差巨大,蒙恬临终遗言,成千古名句

篡改后的遗诏被带到上郡军营的时候,扶苏仰天长痛,准备自杀以追始皇在天之灵,期间蒙恬也说了一些劝语,并且认为其中必定有人为的可控因素,但扶苏心意已决,决定自杀追随父亲而去。

蒙恬交出兵权后,被关押在阳周监狱中。胡亥登基后,对于蒙恬选择的不愿自杀,便开始对蒙氏兄弟进行迫害,后面蒙恬和蒙毅相继被杀害,进而用于攻破蒙恬的心理防线。

司马光对于蒙恬自刎前后评价反差巨大,蒙恬临终遗言,成千古名句

到最后,蒙恬对于赵高李斯擅自篡改遗诏,二皇子胡亥杀兄篡位的勾当已经了然于胸,可他还是最终还是毅然而然选择了赴死,悲壮可泣。

对于不拥兵反抗这件事的原因,临终前蒙恬在一段话中表述很明了,这就是史书上所载的:“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简言之,事实已然不敌 “守义”“守忠”在心里的分量。

司马光对于蒙恬自刎前后评价反差巨大,蒙恬临终遗言,成千古名句

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是后世评论蒙恬这段话的最好修饰。以至于在后来这段话也被曹操奉为至理名言,面对无尽的指骂,曹操经常在迷茫的时候拿起史书静思品读,感悟蒙公当时的无奈与苦楚。

现在我们来理会理会当日曹公的内心,他想传达出一种与蒙恬大可一致的高远心境,也试图想表达相同的高尚节操,但不一样的是他不被世人理解,甚至身边的人也不都是能懂他的人。煎熬的内心,充满着不甘与委屈,又能向谁吐露呢?

结语

若能化作一代人,不乏成为一对挚友,惺惺相惜真正做到舍生取义,这或许就是能推动司马光改变对蒙恬将军的态度,最根本的因素吧!

举报/反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18 字。

转载请注明: 司马光对于蒙恬自刎前后评价反差巨大,蒙恬临终遗言,成千古名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