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交流轮岗,有助推进教育资源均衡 | 新京报评论

关注二十大系列评论

教师交流轮岗,有助推进教育资源均衡 | 新京报评论

朝阳实验小学密云学校为一年级新生“朱砂启智”,希望孩子们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新京报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发展高质量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面。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各区交流轮岗机制已初步形成,超过四成符合条件的干部和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其中,全职交流轮岗干部教师占参与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五成;参与交流轮岗的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占参与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四成——这,正是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的一个表现。

2014年,由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明确要求,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也就是说,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到2019年,我国各地都应该在县(区)域内建立起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超过四成符合条件的干部和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应当说,北京在此方面走在了前列。

教师交流轮岗,有助推进教育资源均衡 | 新京报评论

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初二(1)班的语文课上,老师边点评边拿出手机记录下学生们介绍自己制作的《苏州园林》思维导图的过程。图/新京报摄影记者 李木易

不论是党的十九大还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都十分重视,并作了全面部署,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实行教师交流轮岗,优化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缩小学校间办学质量差距,正是这一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际上,推进“双减”、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也对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8月,北京市明确提出要把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校内教育整体提质增效。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是一个不断探索、调整、适应的过程。北京采取的正是循序渐进的方式。据报道,去年9月,北京市完成第一批东城、密云两个区试点,今年2月完成了第二批西城、海淀、朝阳、大兴、门头沟和延庆六个区试点,并于今年8月在全市全面推开。

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转变教育理念,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必会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王心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25 字。

转载请注明: 教师交流轮岗,有助推进教育资源均衡 | 新京报评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