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与文科生,真的非要分个高低?| 媒体札记

4月14日,出自央行的一篇工作论文,在网上引发了巨大争议。尽管这篇工作论文仅仅是央行研究人员撰写的参考材料,并无实际政策效力,但是,其中某些极具争议性的观点,还是让舆论瞬间炸开了锅。在这篇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论文中,最有“引战”特性的观点,就是在谈及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的段落时表示“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这个观点一时引得舆论哗然。尽管作者的意图是建议国家“重视理工科教育”,但是,不难看出这是作者对文科生的偏见乃至蔑视。一方面,有不少文科教育背景的人对此深感不满,另一方面,也不乏有理科教育背景的人认为,这种将人按照文理科简单二分的思维方式不合逻辑。不过,在舆论的另一面,部分理科生与文科生之间的“鄙视链”也被激活,让网上再度浮现出了“文理大战”的迹象。

对此,光明网时评频道发表了时评作者易之的文章并指出:“这一结论背后缺乏逻辑,逻辑是一个思维推理的过程,也是一篇论文之所以被称为‘论文’的关键。比如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且不说这个前提是否成立)因为文科生太多,那么就要问东南亚国家的文科生有多少?文科生达到多少是太多?文科生太多的副作用(假如有)是什么?这些副作用是怎么导致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这些问题在这篇文章里都没有体现,但只有这些问题一一解答,才可以支撑起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用来证明‘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怪文科生太多’。没有逻辑,只有一个判断句,那么它可以是口号、情绪、观点、态度,唯独不是有说服力的‘论文’。”

红星新闻发表的评论,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论证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真实成因。文章指出:“一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主要的几个诱发因素是错过经济转型期,在低成本优势随收入增加而丧失时,无法突破技术创新瓶颈;没有实现社会公平和更合理的收入分配;权力寻租现象严重和政治格局动荡等。教育当然也是重要因素,因为它涉及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但具体到文理分科,作用力微乎其微。”

其实,对于论文中国家应重视理工科教育的观点,舆论是普遍同意的。科技强国的理念,一直是广受认可的社会共识。但是,观点正确,不等于作者使用的论据正确,更不等于作者背后的潜台词正确。

对此,河南日报客户端发表的评论指出:“毋庸讳言,科技创新需要基础学科做支撑,但同时也需要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世界。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同属于科学范畴;不管科技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首先都需要解放思想。思想领域的每一次突破和变革,何曾缺少‘文科思维’的参与?”

钱钟书曾在《围城》中戏谑地写道:“理学院的学生看不起工学院的,工学院的学生看不起文学院的,文学院的学生里外文系的看不起中文系的,中文系的看不起哲学系的,哲学系的看不起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系的看不起教育学系的,教育学系的学生没有学生可看不起,只好看不起系里的先生。”这段文字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却也生动反映出了深植于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心中的“鄙视链”心理。

事实上,每一个学科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从事不同行业、进行不同研究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对社会做着贡献。不同学科之间互相鄙视乃至攻讦,无法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引战”的人还应当对此做出必要的反思。

媒体札记,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时事热点,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54 字。

转载请注明: 理科生与文科生,真的非要分个高低?| 媒体札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