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如果不死, 明朝何至于此

1627年8月,在乾清宫西暖阁,天启皇帝驾崩,享年23岁。
这个饱受批评的皇帝确是一个好人,也许这个被扣以昏君木匠等称号的年轻人,不留恋权利,不喜欢朝政,不喜欢文臣的奏章,还有东北的战火,以及西北的动乱,大明风雨飘摇,离开世界也许是一种解脱。
几年前,朱由检很小的时候曾经对他的皇帝哥哥朱由校说,哥,你的皇帝能不能让我当当。
朱由校笑着摸着朱由检的头,过几年哥就让你当皇帝。
没想到,一语成谶,天命。
天启如果不死, 明朝何至于此

朱由校喜欢木工,手艺很精湛,有时做出来的作品会让太监在市集上出售,有些得意的作品自己留着,也送给身边的人。
如果作品不满意,他也会砸掉重新制作。
他最信任的人是客氏,还有魏忠贤。
在他眼里,皇帝只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称号,小事就叫魏忠贤办,大事还是自己过目批断。
天启如果不死, 明朝何至于此

朱由校很聪明,在他的木工里,有很多智慧才能巧夺天工。
但他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也不愿意争斗,待人宽厚,很讨厌那些深邃冗长的文案奏表。
正是有了魏忠贤他少了很多麻烦,他可以轻松的进行自己的科技发明以及建筑木器,锛凿斧锯精心雕琢也可以任性嬉戏。
天启如果不死, 明朝何至于此

不管怎么说,朱由校一次意外落水成了短命皇帝,如他的很多列祖列宗一样,匆匆上任,又匆匆离去。
他还来不及回味自己7年皇帝做的怎么样,国家大事该怎么打算,就要跟这个世界说分手了,他命人叫来朱由检,生命垂危的他拉着朱由检的手,说,哥哥不是一个好皇帝,五弟当为尧舜,忠贤恪谨忠诚可为大用,善待皇嫂。
说完朱由校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再也不能醒来了。朱由检嚎啕大哭,瞬间西暖阁哭声一片。
天启如果不死, 明朝何至于此

1627年8月22日天启驾崩,颁发遗诏,“皇五弟信王朱由检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命诏伦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德,亲贤纳规,讲学勤政,宽恤民生,严修边备,勿过毁伤。内外文武诸臣,协心辅佐,恪守典则,保皇固本。”
8月24日清晨,朱由检在奉先殿谒告祖宗,中午崇祯颁布继位诏书,“朕以冲龄统承鸿业。祖功宗德,惟祗服于典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毗尔中外文武之贤,赞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旧绪,愈茂新猷”。
天启如果不死, 明朝何至于此

1644年3月19日晨,朱由检看到内城已破,他匆匆转回皇宫,遣散了三位皇子,坐下来一声不吭一杯一杯的喝着酒。
就这样一声不吭。
也许他还在想着周延如温体仁袁崇焕魏藻德洪承畴等文臣个个该杀,是他们误了朕,毁了大明800里江山,自己该怎么去见列祖列宗,越想越闷,不知不觉喝光了一谭酒。
王承恩劝说不要再喝了,崇祯不听,又开了一谭酒,他纵情的喝着,眼中留着泪,他想起了自己一次次罪己诏,一次次宵衣旰食通宵达旦处理政务,中兴大明中兴大明。
他仰天长啸,放声大笑,他笑自己是个笑话,眼前像在放走马灯,满清一次次掠过长城攻城拔寨,李张一次次壮大毁了中都,杀了一个又一个藩王,攻占了一个又一个城池。朕已经累了,慢慢的他仿佛失去了神智。
天启如果不死, 明朝何至于此

酒醉了,心死了,思想麻木了,崇祯想的是保留最后一点尊严,是大明王朝的最后的尊严,朕绝不受辱,他踉跄这走到寝宫,周皇后看到朱由检,相视无语,也许她在想,为什么不南迁呢,南方我们还有一个家,可你不听啊,周皇后把白绫吊在房梁,紧了紧扣,嘴中说着,皇上我走了,说着就悬梁自尽了。
崇祯转回头,死了好死了好,谁让你们生在帝王家呢,他取下宝剑又刺死昭仁公主,砍掉了长平公主的手臂。走出宫殿此处是炮声喊杀声,以及京城上空滚滚的烟尘,四散逃窜的人流,他挥剑朝着宫女砍去,吓得宫女们匆匆逃跑。
他想起一个人来,离开坤宁宫他来到慈宁宫,太皇后张嫣依然面如观音,双眼如水,面对朱由检叔嫂相对无言,谁也无法说清此时张嫣的内心,也许吧,大明亡了,该去见先皇朱由校了。
朱由检走出宫门,外面的雨丝细密,寒风阵阵,该完成自己的使命了,在王承恩的搀扶下,两人匆匆走向煤山。
从1611年12月24日的雪夜降生,到1644年3月19日的凄风苦雨,他的34年岁月里没有晴天,苦命的皇帝,一生勤勉,一生节俭,心存社稷,尊儒重道,仁孝礼仪,到死都不知错在哪里。
天启如果不死, 明朝何至于此

小编觉得朱由校不用熊廷弼导致辽沈13万大军覆没,不把权利全部交给熊廷弼又导致广宁14万大军覆没,但是宁远大捷消灭后金主力,可惜突然死了,不然收复辽东很容易,明朝灭亡的最大责任在于崇祯,天启如果不死,国家何苦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00 字。

转载请注明: 天启如果不死, 明朝何至于此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