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他就能统一全中国!

三国里的智者那是如过江之鲫,IQ测试超过爱因斯坦的估计不下于十位,曹阿瞒手下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五张王牌可谓是纵横中国北方无敌手;碧眼儿孙权的那几位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也非易与之辈,大耳刘精品谋士集团不多,可是庞统、法正也是奇才。
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他就能统一全中国!
那么这些智者们的终极目标是啥子呢?还不就是辅佐诸侯,开疆辟土,建功立业,最终一统中华。无奈最终三国尽归司马氏。
难道说司马懿才是三国的第一智者?我且不这么认为,只不过是他活的够长,到了司马懿成为了老人家后,能在智商上稍稍碾压他的诸葛亮都翘辫子了,所以他才得以笑到最后,所以说司马懿是活好活长啊,这样子的男人才真真的命好啊。
那么三国里的智者们都能活到小司马那岁数谁能最终统一中国呢?个人觉得,只有我们的小亮亮,才有这个能耐。
小司马活了多少岁呢?从179年活到了251年,整整活了72年,虽然放到现在来看,72岁翘辫子了算是早死,可是相比于小郭嘉只活了37岁,荀彧的不到半百,我们的小亮亮也只区区的活了53岁,小司马在那个平均只能活到22岁的三国里,那绝对是高寿中的高寿。
而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小司马可比小亮亮足足多活了19岁,咱们就添个整,算20岁,如果小亮亮童鞋也再长寿20岁,他能否克复中原,一统中华呢?
显然是没问题的。
你要不信,有种放学别走,听我这就给你瞎扯瞎扯:
小亮亮童鞋第一次出场,那就绝对的出彩,当然了,这肯定不是指“火烧博望坡”,详知史实的亲们都知道,这功劳和小亮亮没半点关系。
可小亮亮的出场却直接的做了我们大耳刘的指路明灯,给了他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明亮的未来,让当时就是条丧家犬的刘备,终于找到生存之目标,奋斗之方向。
这些都是我们的小亮亮给我们的大耳刘,带来了一册《隆中对》。
其实《隆中对》现在看来说白了简单到不行,也不过就是占了刘表、刘璋这俩刘备不中用的亲戚地盘,暂不去惹搞不定的曹操、孙权,接着再发展自己的地盘,联弱(孙吴)抗强(曹魏),接着再想着怎么克复中原,一统中华,成就千秋霸业。
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他就能统一全中国!
可是咱们现在看来简单到不行的一句话,大耳刘不知道,糜竺、孙乾之辈不知道,甚至是徐庶、庞统这样子的超级战术大家也不知道,只有诸葛亮这样子的战略大才,才能在隆中,未出山却已知可天下三分,这可不是我们的小亮亮是个穿越众,而是他通过自己的智商,精准的分析,得出来的结果。
一句《隆中对》,就让刘备这个刘表的一条看门狗,连曹操手下随便一员大将都奈何不了的刘皇叔,真正看到了复兴汉室之希望。而且如果刘备及蜀汉的继承者们能按着《隆中对》一路走下去,还真没小司马什么事了。
接着大耳刘虽然没有听从小亮亮的拿下荆州九郡,却在赤壁之战后趁机从曹操手里占据了荆州,并在庞统、法正、黄忠等谋士的辅佐下,拿下了益州,更阵斩了夏侯渊,将曹魏势力赶出了汉中。
可是这个时候的刘备也不知道是一朝做了土财主就忘乎所以了,还是知道自己有生之年不多了,想再建功立业一番,先是让孤立无援的小关关北伐樊城,妄图拿下整个荆州。在这个时候刘备势力达到了其顶峰,如果还继续扩张的话,那估计将成第一诸侯,这让孙吴也感到了压力,于是原本在赤壁那还打得你死我活的魏吴两国,转眼间就联手做掉了小关关。
大耳刘估计是觉得拿下益州汉中都太小儿科了,觉得自己肯定是拥有了主角光环,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反对,毅然起倾国之军伐吴,却不想东吴有高达啊,吕蒙陆逊才是真正拥有主角光环的主,将大耳刘的大军一把火全给烧了。
蜀国的精锐兵马几乎损失殆尽,白帝城托孤后,我们的小亮亮能用的兵马估计也就三万左右,而且并非精锐。
两三万的兵马要面对魏国三十万上下,吴国二十万上下的大军,还有蜀国南部的孟获等蛮族未平。
再加上蜀国是刚建立的政权,是蜀汉大地上的一股新势力,刘璋入川前的蜀地本土土著,跟着刘璋入川的东川门阀,刘备留下势力,每个都比小亮亮能控制的势力要强大,换做别人的话,别说撑十几年(其实是四十多年,诸葛亮死后蜀国也未灭),哪怕是几个月也守不住。
可是我们的小亮亮做到了,他再次让蜀汉势力起死回生。 也是等诸葛亮真正掌握了蜀国国家机器后,他的才能才真正的展露无遗。 那么小亮亮在蜀国干了些什么呢?凭什么说小亮亮凭借接受的烂摊子,最终能统一中国呢?好吧这不是小说,咱不用等到下回分解,请继续往下看:
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他就能统一全中国!
这个时候的小亮亮绝对是拥有了主角光环,左右高达加持,发出了五大招,招招都让人叹为观止。
第一,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控制刘禅,压制李严等为代表的本土势力,将国家财政、军事、人事等大权控制在手上。可以说我们的小亮亮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一个权臣,如果按儒家理法来评价的话,这丫现在压根就一奸臣,戏文里那绝对是得如曹阿瞒一样的白脸儿。可是这是他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举措,因为要施展他的计划,就必须做到将权利都控制在自己手上,这样子国家机器才能如其臂使,发挥自如。
第二:加强法制。刘备在入蜀后干过一件大事,他叫诸葛亮和蜀汉文臣制定了蜀汉法律,《蜀科》,那么制定法律容易,但是执法就难了,中国历史上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法律,而是有法不依,诸葛亮执法公平,他是真做到了“罚不庇亲,赏不避仇”。就如商君徙木立信,刘邦约法三章一般,诸葛亮也通过法制,树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第三:实行古代的“公有制”。也就是将影响国家命脉的盐铁锦的制作权,从门阀权贵的手中收归“国有”。咱们来看看盐铁锦对蜀国的重要性,盐铁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清楚,一个关系着国家税收,一个关系着国家军事安全,只有将这两项控制在国家政权里,才能保证一个政权的安全,不然门阀权贵都能有自己的税收甚至是私养军队,那就将国之不国。锦其实就是蜀锦,为什么说蜀锦也对蜀国很重要呢?结合下文一起看,大家更能明白其的重要性。
第四:发动金融战。金融战这个东西现代人知道的都不多,古代就更是没几个懂得此法的大拿。我们的小亮亮是其中的好手,真正的好手还有小亮亮的偶像管仲。
亲们有看最近热播的《芈月传》吗?其中就提到了管仲的轻重之法和盐铁法。当年管仲发动的金融战,那绝对是不靠一兵一卒就能灭一国之壮举啊。不过此文不是讲管仲的,亲们想知道详情,自行去问一下度娘就知道了。
热战蜀国一开始是无力发动的,可是所有人都知道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而当时虚弱的蜀国根本上无法发动军事进攻。可是天才般的诸葛亮却向魏吴两国发动了金融战。
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他就能统一全中国!
这也是诸葛亮最精彩,却最不为人所知,却能让他跃居三国谋臣之首的厉害之处。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从偶像管仲那学习到了金融战的精髓,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国时期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战争除了会带来莫大的百姓伤亡外,还会造成金融的不稳定。到了三国真正建立的时候,东汉时期发行的五铢钱根本上已经没价值了,各自势力甚至是门阀都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
不仅铸五铢钱,还铸造了“直五百铢”、“大泉当千”、“大泉五千”等疯狂通胀的铜币,货币信用接近崩溃。这种通货膨胀的危害亲们都知道,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的通货膨胀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可以想象千年前的三国经过数十年的战乱,通货膨胀达到了如何地步。
在这样的年代,丝绸这种又名贵、又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可以作为货币在三国内任意流通。这样诸葛亮手里质量上乘的蜀锦,就相当于有了全流通的货币。
这个时候蜀锦收归国有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因为蜀国的丝绸厂也就等于了现代的印钞机,诸葛亮将无数蜀锦走私到魏吴两国,造成魏吴两国的金融危机,还能购回大量的军需民用物资等。
而蜀地产盐,盐在古代除了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外,盐税还是一个政权最重要的税收来源。而在古代盐业是非常暴利的行业,哪怕到了清朝,最富的都是江浙的盐枭。
诸葛亮将蜀锦走私到魏吴两国,让蜀锦部分代替两国的货币,这就推动了两国的通货膨胀,也就给魏吴两国造成了内乱,甚至还引发了两国的百姓造反。而再将私盐走私到魏吴两国,也打击了两国的税收,减少了两国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少了,军费也就少了,中央军可能还能继续发饷训练保持战力,可是边境的郡兵却得不到保障,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后来一旦发动对魏国战争时,有很多魏国边境的军民不战而降。
第五:修路和重视水利。修路不仅有助于在发动战争时粮草补给线能得到保障,也能配合诸葛亮的金融战,让蜀国的蜀锦私盐更快的运输到魏吴两国,物流的畅通自古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后就是水利,水利才能粮食多产,有粮食老百姓才不会造反,才能够保证军资发动战争。
第六:实行屯田制。屯田制有多厉害咱可以先举三个例子: 史书言“商鞅以耕战并天下,汉武以屯田平西域”。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倡导的耕战体系其中就是最早的“屯田制”,主要目的是实现兵农合一,既保障国家的经济力量,又保障国家的军事力量。商鞅为秦国创立的耕战体系让秦国从一个七雄最末,甚至可以说到了濒临死亡的国家一跃成为了七雄之首,甚至最终统一中国。
汉武帝实行屯田制,让汉朝从一个得向匈奴和亲换取和平的屈辱之国,强大成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度,打得从西周时就为祸中原的北方草原民族几近灭国,而被汉人打跑的匈奴人,到了欧洲又是几乎无敌的存在。
然后就是曹操的屯田制,让他从一个出生并不好(宦官后人)又得不到大门阀支持(曹操前期对大门阀一直都是压制的)的小势力,成长成一个灭吕布、袁术、张绣、袁绍、马腾、乌孙人等势力的北方最强大的存在。要是没有屯田制让他保证了粮草补给又不影响军队战斗力,他早就被四面的敌人给灭了。
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他就能统一全中国!
诸葛亮也在蜀国实行了屯田制,中原战乱让许多百姓都逃到川蜀,再加上蜀地本生的流民和聚集在山野里的“夷人”,这让蜀国当时并不愁人力资源。
而上文提到诸葛亮在蜀国加强了中央集权,用各种办法从大门阀权贵那夺得土地,并开垦出荒地来让流民屯田,这些人忙时种田,闲时训练,这样子既保证了国库收入,又赢得了百姓的拥护,还能减少常备军,减轻财政压力,却也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第七:推行“混合所有制”。咱们这些长在红旗下的现代人自然知道什么是“混合所有制”了,其实早在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就在蜀国推行了“混合所有制”。
诸葛亮在蜀国重农而不抑商,既然国有企业(冶铁制盐纺织蜀锦)充分发展有效控制,又不抑制民间商业的发展,这让蜀国商业发达颇为顺利。
在这些综合政策下,两三年间蜀汉就府库充盈、秩序井然,为蜀汉的进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如此的对内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直到刘禅降魏,蜀汉还有“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诸葛亮,天才啊!
很多朋友会说,诸葛亮在执政方面确实是天才,也是公认的,可是在对外特别是军事方面,却不能算是天才。
这个笔者也不否认,在具体战术上诸葛亮自然没有《三国演义》里写的那么神,不可能达到'多智才近乎妖'的地步,甚至大量史实表面他在具体的战术上可能比之郭嘉、周瑜等战术大家还颇有不如。
可是在对外军事外交方面,诸葛亮的战略也是天才般的存在。 诸葛亮最主要的对外战略就是联吴抗魏,这也是非常成功的联弱抗强的战略。
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他就能统一全中国!
当然了这并不表示诸葛亮对吴国就一味的联合,上文提到了诸葛亮虽然没有对吴国发动热战,却也一直在打金融战。
而吴国的土地财富大多数都掌握在顾陆虞朱等大门阀世家手里,而吴国的将领是有领兵权的,甚至可以说吴国的士兵更忠于他们的将领,再加上当时吴国开发并不够,又一直有山越作乱,而且吴兵没有魏兵精锐,又无一定数量的骑兵,也无法压制魏国的骑兵,而蜀国占尽地利,所以吴国其实是没多少实力发动对蜀魏战争的。
孙吴虽然地大物博其实除了夷陵之战后的几年,一直是三国中最弱的,而吴国也乐于见到蜀魏两国鹊蚌相争,所以夷陵之战后吴国也一直奉行和蜀国交好的外交政策。
而蜀国在稳定了后方(压制权贵世家实行中央集权,压服孟获等少数民族势力不然他们为祸后方)积攒了粮草军需后,诸葛亮便开始了对魏国发动战争。
这就是很多人质疑诸葛亮的地步,因为不管蜀国怎么努力,客观条件决定蜀国的国力永远都超不过魏国,而诸葛亮却六出祁山,有穷兵黩武之嫌。
有人说诸葛亮此举是为了答谢刘备的知遇之恩,在有生之年为蜀汉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也有人说诸葛亮一生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自己的个人信仰而不惜葬送蜀国的国运。
咱不知道诸葛亮是不是真的那么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也不能否认他是有“匡扶汉室”的志向,这些都是虚的,其实实际上诸葛亮发动对魏战争依旧是战略高明的表现。
每次诸葛亮北伐的兵力并不多,每次最多也就是三四万的军力,而且蜀国不仅谋臣匮乏,武将更是只有寥寥几人。为何如此微薄的兵力诸葛亮依旧多次发动北伐呢?是小亮亮对自己的智慧太有自信,绝对只凭借着三四万的兵力就能打败魏国?
还是小亮亮喜欢打战,明知道蜀国兵马不多也要发动战争?
不,以我们小亮亮的智慧不会如此弱智和不理智。其实可以说小亮亮是在“配合”小司马一起在掘曹魏政权的根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153 字。

转载请注明: 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他就能统一全中国!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