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畔万人冢,埋葬万千唐军将士,专家分析:大唐衰落由此而始!

大家好,我们的晓正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洱海畔万人冢,埋葬万千唐军将士,专家分析:大唐衰落由此而始!
众所周知,大唐帝国的衰落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雄兵20万,在公元755年发动叛乱,将开元盛世拦腰斩断,大唐从此一蹶不振,剩下的一百多年里,只是苟延残喘而已。从兵力上看,当时唐军总数达到六、七十万,安西、北庭、朔方等地猛将如云,边军久经战阵,战力丝毫不逊于安禄山所部。那么,为何安禄山敢于起兵叛乱呢?
洱海畔万人冢,埋葬万千唐军将士,专家分析:大唐衰落由此而始!
事实上,安禄山似乎并无入主中原之心,更多地只是想割据一方。他赌的是各路边军不会尽全力与自己作战,而自己打败羸弱的禁军即可。只有一支边军是例外,那就是剑南节度使。这个剑南节度使是唐朝十节度使之一,负责大唐西南地区防务,高峰时也有近十万人马。剑南节度使之所以让安禄山有所忌惮,只有一个原因,这是杨国忠的嫡系部队。
杨国忠在剑南军中经营多年,公元751年,他遥领剑南节度使,其后又由亲信李宓接任。而安禄山在朝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杨国忠,一旦起兵,极有可能与剑南军对阵,因此剑南军的战斗力是安禄山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
洱海畔万人冢,埋葬万千唐军将士,专家分析:大唐衰落由此而始!
可是在安史之乱中,剑南军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平叛的主力是朔方等北方边军。而杨国忠本人在马嵬坡被皇帝亲军所杀,他所倚仗的剑南军如同虚设,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1993年,云南省将大理市天宝公园内的一件文物,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件文物恰恰揭示了大唐由盛而衰的秘密,一座万人冢——“大唐天宝战士冢”,也就是埋葬阵亡将士的集体墓。
洱海畔万人冢,埋葬万千唐军将士,专家分析:大唐衰落由此而始!
公元751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领兵8万讨伐南诏。在巨大的压力下,南诏倒向吐蕃,请求吐蕃出兵夹击唐军。南诏不与唐军正面交锋,坚守国都太和城不出。鲜于仲通率军翻越点苍山,想绕到太和城背后,切断其粮道,造成腹背夹击之势。没想到被等待已久的吐蕃军伏击,唐军大败,只逃回两万人。
南诏王阁逻凤将大唐阵亡将士的遗体筑成京观,并刻碑记述自己叛唐是迫不得已。京观是由失败方的士兵尸骸堆积而成,以彰显胜利方的赫赫武功,震慑敌国。中国历史上一直有关于京观的记录,从先秦开始,不绝于史书。
洱海畔万人冢,埋葬万千唐军将士,专家分析:大唐衰落由此而始!
如今在大理市内,仍保存有万人冢和千人冢各一座,相距约6公里。最早在白居易的诗篇中,便有“万人冢”之称。专家指出,这两座战士冢就是当年唐军尸骸所筑京观的遗址。南诏是发源于滇南的政权,吞并另外五诏后,其首领皮阁逻被唐玄宗册封为南诏王,成为大唐西南的一个藩属国。南诏原本与大唐的关系非常亲近,可架不住劣官的搅和。
云南太守张虔陀意图非礼南诏太子妃,太子阁逻凤当然咽不下这口气,杀了张虔陀。杨国忠以此为借口,发动征南诏的战争,意图立下边功,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才有了公元751年那次失败的南伐。杨国忠不甘心失败,在两年后,又命李宓率军7万再征南诏。由于南诏坚守不出,唐军瘟疫横行,死者七八,只好撤兵。途中遭到吐蕃与南诏联军夹击,全军覆没,李宓沉江而亡。
洱海畔万人冢,埋葬万千唐军将士,专家分析:大唐衰落由此而始!
两次大败,剑南军主力全部丧失,杨国忠不但没有建功,反而损兵折将,在朝中威信大减。只可惜十数万大唐将士的生命和鲜血,因为宰相和主将的好战与无能,而白白丢在洱海边。更主要的是,让安禄山窥到了剑南军的虚弱。此后剑南军虽然得以重建,但规模和战力都已大不如前。这支杨国忠的亲信兵马,从此不再构成对安禄山的威胁,他终于可以放心起兵了。
洱海畔万人冢,埋葬万千唐军将士,专家分析:大唐衰落由此而始!
天宝公园内的这座天宝战士冢,是建国后重修的。在墓碑的两侧分别刻有明朝名将邓子龙,和郭沫若的两首诗,以悼念阵亡的大唐将士。专家认为该冢应该是第一次鲜于仲通南征时留下的,第二次李宓南征时,唐军还特意避开这两座战士冢,变换了主攻方向。当年的生死战场,现在已经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南诏政权也在902年覆灭,其子民不但在中华大地上开枝散叶,还广泛分布于东南亚,成为很多民族的先祖。历史的长河虽有无数分支,但终究会归于一体。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20 字。

转载请注明: 洱海畔万人冢,埋葬万千唐军将士,专家分析:大唐衰落由此而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