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数学才女如此优秀,凭什么非得“有问题”?

  发布毕业视频的那一刻,28岁的朱雯琪可能不会想到,本想与众人分享毕业喜悦的自己,竟因此成为网络空间的众矢之的。近日,她在社交媒体宣布自己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数学建模系毕业。没想到,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盆盆无端质疑的“冷水”。

  不少网友化身“网络福尔摩斯”,将她身上的诸多亮点视为质疑的切入点。有人怀疑她是学历造假的“学术媛”,还在线出题让她回答自证;有人嘲笑她照片美颜开太高,充满浓浓的“微商风”;有人称她就是在“凹美女学霸人设”,目的是骗取流量关注;还有人把她的个人信息“扒”出来挂到网上,将其推向直面网暴的危险境地。

牛津数学才女如此优秀,凭什么非得“有问题”?

  面对扑面而来的质疑,朱雯琪不得不展开一番解释和澄清,包括贴出官网链接和系主任评语,在线回答网友出的数学题等。对于“凹人设”的指责,她反思道:自己在社交媒体展现的一面,更多是社会定义成功的样子,并没有完全真的做自己,并承诺今后会“更真实一点,勇敢地蜕掉‘高大上’的保护色”。即便已经辟谣澄清,针对她的群嘲仍未止歇。有人冷言冷语道:“知道你优秀了,但是不用一直强调吧,谦虚才是中国人的优秀品德。”

  不难发现,在此番针对朱雯琪的凝视、质疑和苛责中,暗含着一种深深的“不相信”,而这一“不相信”背后,无疑有刻板印象和性别成见在作祟。比如,朱雯琪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数学建模系取得的优异成绩,冲击着“女生学理科很吃力”“女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等固有偏见。她在社交媒体展现的光鲜与松弛,也似乎与谦逊、低调、朴素的传统学术人员形象不同,于是便被贴上了“学术媛”等负面标签。而当“年纪轻轻”“高颜值”“专业成绩斐然”等美好的形容词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时,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也不是赞许,而是拒绝承认。在一些质疑中,不免潜藏着这样一种心理——这么优秀,一定是哪里有问题。

  由于此前网上不乏有人伪造名校、名企简历为自己“贴金”,网友对于一份“太过鲜亮”的履历有所警惕可以理解。然而,合理的质疑应该建立在基本的尊重之上,不能动不动就搞“有罪推论”。毕竟,质疑本身应当有所根据,刻板印象也终归不是事实。在网络空间中,如果因为一个人的成就与社会成见不符,便毫无根据、甚至充满恶意地评判、造谣甚至网暴他人,无疑是一种不公和冒犯。

  真正应当被警惕和校正的,恰恰是刻板印象本身。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些偏见背后的逻辑漏洞:人的能力不该被机械地用性别“划界”,女生更不应被贴上“数学不好”的标签。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学术人员的形象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一个醉心学术的女生,为什么就不能同时有丰富的社交生活呢?擅长做数学题的她,怎么就一定要与“爱美”“打扮”“p图”等绝缘呢?拒绝用刻板印象为己设限、苛责他人,学会尊重、包容每一个真实的人,坦然承认、欣赏他人的优秀一面,才是应当被提倡的社会风气。

  正如朱雯琪所承认的,她自己此前也会陷入“完美陷阱”,在社交媒体上更多展现社会定义成功的样子。其实,这也反映了不少年轻人在公共表达时适应、摸索的真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可能会有小小的虚荣心,有“中二”“凡尔赛”的一面,也会有选择性的表达。对此,网友当然可以理性表达自己的不适感,为其提供合理建议。但无论如何,都不该毫无根据、充满恶意地攻讦、诋毁他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31 字。

转载请注明: 牛津数学才女如此优秀,凭什么非得“有问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