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非典型迁都给子孙留下了一条后路,可惜被不争气的崇祯浪费了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迁都的先例,比如酷爱迁都的商朝人,几百年中迁都五次,直到迁到了殷才算稳定下来;秦将国都从西部的栎阳迁到咸阳,完成了政治中心的东移;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完成了鲜卑族的汉化。
朱棣非典型迁都给子孙留下了一条后路,可惜被不争气的崇祯浪费了
但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迁都与上述几次迁都都不同,可以称为非典型迁都——这就是明朝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定都南京,后来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但是朱允炆没有守住皇位,被叔叔朱棣打进南京城夺了皇位。但是朱棣的根基在北京,所以朱棣一直想迁都北京。
朱棣非典型迁都给子孙留下了一条后路,可惜被不争气的崇祯浪费了
公元1420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但是朱棣的迁都留了一个尾巴,也许是为了尊重定都南京的老爹,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后,仍然保留了南京都城的地位,称为留都。更为奇怪的是南京不但保留了首都的名分,还保留了首都的功能——在南京保留了六部和都察院等政府机构。不仅如此,这些部门不光有架子,还有里子,六部和其他部门官员配置一个不少,完全和北京城里的一样,可以说就缺一个皇帝就能组成一个政府了。
朱棣非典型迁都给子孙留下了一条后路,可惜被不争气的崇祯浪费了
而且在这之后,南京的六部和其他中央机构不仅没有因为迁都而萧条,人丁依然还是那么兴旺,尚书该有的都有,侍郎也不比北京的少,只不过他们没有北京的那位有着同样头衔的同僚有权罢了,所以南京六部渐渐成了养老、发配、贬谪的好地方。?
这样的配置在当时看来是怪怪的,历史上也很少有这样的迁都,这完全是一次非典型性的迁都,但是朱棣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一非典型性迁都反而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条后路,让他们有了翻盘的组织准备。?
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终于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开始坍塌了,三月份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宁死不屈自尽在煤山,而满朝的文武则及时改换了门庭,摇身一变成了大顺的臣子。之后就是吴三桂领清兵入关,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逃回陕西,而北京城则一个月内迎来了第二位新主人——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和他率领的满洲八旗。
朱棣非典型迁都给子孙留下了一条后路,可惜被不争气的崇祯浪费了
但是,明朝虽然丢了首都北京,但是并没有垮,因为人家还有一个首都——南京,更为关键的是南京有着现成的中央六部,都察院等和北京一模一样的中央机构,各部门的官员也一个不少,基本上连灰尘都不要打扫就可以立即办公了,只不过却缺少了一个人——皇帝。?
南京是留都,虽然保留了六部等衙门,但是没有保留皇帝(也不可能保留)。留都没有皇帝,崇祯也没有南迁,也没有送太子来南京,所以必须得选一个人当皇帝,明朝就坏在了这个事情上。?
没有直系继承人,也没有遗诏,如果是平时倒也无所谓,那就按照《皇明祖训》中老祖宗朱元璋的办法来,从宗族中选出一个离先帝血缘最亲的宗室继承皇位,但是现在是乱世,而南京主政的官员们有心怀鬼胎,各有各自的算盘,最终在立亲还是立贤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导致了南明第一任皇帝的难产。?
虽然最后弘光皇帝朱由崧在这次竞赛中胜出,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后遗症——武将干政,弘光皇帝是通过武将的武力支持强行继位的,所以武将们自恃有“策立”之功,飞扬跋扈,将明朝两百多年来的“以文制武”的传统打破,这就为南明埋下了武将干政的基因。?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坏的开头绝对会贯穿始终,南明起了一个坏头,最终这个坏习惯将贯穿整个南明,在南明十八年的历史中,三次皇位继承每一次都出现了纷争并导致分裂和内斗,而且每次皇位的继承都有武将的参与,并且皇帝登基后都受制于拥有强大武力的武将,再加上南明皇帝的普遍无能,明朝的大厦倾倒也变得无可挽回。
朱棣非典型迁都给子孙留下了一条后路,可惜被不争气的崇祯浪费了
朱棣在迁都时无意之中留下的留都,原本能够成为明朝复兴的基础,却被他那些无能的子孙们辜负了,他们辜负的不仅仅是朱家的祖宗,还有整个汉民族。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46 字。

转载请注明: 朱棣非典型迁都给子孙留下了一条后路,可惜被不争气的崇祯浪费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