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的女儿现状如何?对比“娃哭不抱”创始人的子女,高下立见

父母这个岗位,大家都是边摸索边学习,因此在承担教养责任时,难免会有些迷茫,又找不到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毕竟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

因此,探索、发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最值得父母下功夫的。

最近几年,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受到许多宝妈的认可。

作为一名犯罪心理学家,她的教育理念核心是让孩子在爱和快乐中成长,更注重精神教养,关心孩子在成长中过程中的心理健康。

李玫瑾的女儿现状如何?对比“娃哭不抱”创始人的子女,高下立见

李玫瑾教授的教育观念有理论支撑,那么效果如何呢?她自己又是如何实践的?对此,我们只要看她女儿的情况就知道了。

李玫瑾的女儿现状如何?

在学业方面,李玫瑾教授认为不该牺牲睡眠换成绩。她曾说过,相比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她更注重心理阳光。

她非常不赞同孩子写作业到很晚的做法,因为人一旦睡眠不好,患各种心理疾病的概率越高,也影响发挥。

她要求孩子每天写作业最晚到十点,这才能保障第二天有充沛的精神上课。

李玫瑾的女儿现状如何?对比“娃哭不抱”创始人的子女,高下立见

在成绩方面,作为一名教授,大家理所当然认为她的孩子成绩拔尖。不过她认为这种想法一定对,老师曾说过她女儿学习很努力,但也确实天赋不好,数学曾经考过15分,而满分是150分。

李玫瑾对这些结果表示接受,因为她知道孩子爸爸的数学本来就不好。

即便女儿在学习上总是差别人一大截,但她知道通过努力不一定可以获得突破,考虑到女儿以后的就业,李玫瑾抓住了女儿喜欢音乐的特质,就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现在,她的女儿成了一名音乐老师,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每天都很幸福。

李玫瑾的女儿现状如何?对比“娃哭不抱”创始人的子女,高下立见

可见,李玫瑾的教育方法还是不错的,她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成功,只要独立快乐就已经满足了。

相比之下,约翰·华生太讽刺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哭声免疫法”,由美国行为学家约翰·华生提出,孩子哭时父母不要抱,否则会养成依赖的习惯。

这在美国曾风靡一时,毁掉不少孩子,华生也因此被人诟病,但现在还有很多中国妈妈相信。

华生把这种理念用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后果如何呢?

李玫瑾的女儿现状如何?对比“娃哭不抱”创始人的子女,高下立见

由于孩子们童年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长大后性格不仅变得冷漠,还易暴怒。她的女儿和外孙女长年依赖酒精,有轻生倾向,大儿子自杀离世。

可见,这种教育方法是失败的,违背了婴儿对爱的本能需求。

一般来说,孩子几个月大时,如果哭声得不到回应,她会感到绝望。只有充分被满足心理需求,才会健康成长。

李玫瑾知足常乐的女儿,对比“娃哭不抱”创始人的子女,高下立见。

那么,李玫瑾教授的哪些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1、 孩子3岁前给予充分的安全感

孩子3岁之前都处于一个无助的状态,他们非常依赖父母,需要足够的安全感支撑。而且,此时的他们哭闹,大多是存在生理上的需求,不带其他目的。

父母需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安心。

李玫瑾的女儿现状如何?对比“娃哭不抱”创始人的子女,高下立见

2、3-6岁适当管教孩子

这时的孩子处于一种成长状态,他们充满好奇心,期待探索外面的世界,欲望也开始增长。

父母需要教会孩子学会克制、忍耐,坦然面对挫折,比如延迟满足等等。但管教也要适度,否则会起到反作用。

3、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比让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更重要。

现代社会压力大,如果心理不够阳光,很容易被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孩子生活得快乐、健康,才能积极面对生活的变化,努力学习向上。

李玫瑾的女儿现状如何?对比“娃哭不抱”创始人的子女,高下立见

4、尊重孩子的青春期变化

孩子步入青春期,心理上会发生变化,可能不像之前一样和父母经常交流,开始有了心事和隐私,父母要充分尊重。

但与此同时,也不要让孩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试着让他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培养责任感。

孩子将来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09 字。

转载请注明: 李玫瑾的女儿现状如何?对比“娃哭不抱”创始人的子女,高下立见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