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小王变老王 土棚变新楼|我们的教育故事

三十年:小王变老王 土棚变新楼|我们的教育故事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的发展

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甘肃省教育厅特推出专栏

“我们的教育故事”

用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一帧帧视频

讲述您

成长路上的喜悦收获

教书育人的坚守感悟

家庭教育的幸福瞬间

支持教育的情怀担当

……

三十年:小王变老王 土棚变新楼

1986年,刚参加工作的我来到了草原深处的村级小学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仁多玛村小,映入眼帘的是土墙围成的校园,土棚搭建的校舍。走进教师宿舍,一堆火炕、一台生牛粪火的炉子、一张缺了一条腿用砖头支撑的学生课桌,课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这便是教师住宿、办公的全部家当了。

三十年:小王变老王 土棚变新楼|我们的教育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乡村村级小学校舍)

这是一所五年制完全村级小学,全校共有五个年级,一百多名学生,我们五名教师,身兼数职,教授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课的教学工作,从早上到下午放学一直奔波于各教室之间,乐此不疲。

要放月假了,老校长说:“小王,明天你可以回家了,给你安排好了回家的马,回去以后一定要把马喂得饱饱的,这是学校唯一的交通工具!”我激动的一整夜没睡着,第二天,天还没亮我就起床了,熟练地跃上马背,沿着羊肠小道飞奔而去,在马背上尽情的享受着草原美景。

1995,学校改名为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仁多玛小学。转眼间十年过去了,乡村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党和政府落实二期义教项目建设工程,我们的学校要盖新校舍了。老校长去教育局开完教育工作会,激动地顾不上休息,骑着马奔走相告:“我们要修砖瓦房啦,学校要搬迁啦!”

三十年:小王变老王 土棚变新楼|我们的教育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二期义教项目落实后的村级小学)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新校舍竣工了。三栋红墙红瓦排成“品”字形结构,正中间是国旗台,校舍宽敞明亮,师生们的高兴劲儿没法用语言表达。红墙红瓦的新校舍,在蓝天、草地的衬托下,犹如一颗镶嵌在草原深处的红玛瑙。

校门口晒太阳的老阿爸竖起了大拇指说:“啊啧啧!我们这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又到周末,老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小王,最近辛苦啦,你骑车回家吧,别忘了随时锁车。”骑上老校长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沿着弯曲的山路,我不由自主的哼起了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匆匆间过了十年,党和国家给草原深处送来了教育“大礼包”,“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彻底解决了牧民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牧区孩子入学不仅免除了学杂费、教科书费,还补助了寄宿生生活费书本费,还能在学校吃上可口的热饭菜,校园里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校门口的老阿妈激动地说:“娃们能在这么好的学校里上学,都是国家的政策好啊!”

十年又过去了,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昔日的红砖红瓦校舍在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中成了人们永远的记忆,两幢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学楼里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音乐舞蹈教室、实验仪器教室,教室里安装了“班班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以前只有在大城市的学校里才看得到的设施设备,如今在偏僻的草原深处也有了!

三十年:小王变老王 土棚变新楼|我们的教育故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后的学校面貌)

如今,没有人再喊“小王”了,因为“小王”已经成了“老王”,一批批学生走出了大山,走进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又有一批批高校毕业的草原儿女,加入了草原奔小康的大军中。

老王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目睹了在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政策、惠民政策的沐浴下,草原村级小学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草原深处教育发展的辉煌历程。

今天又到周末,老王把顺路的学生送回家后,脸上挂满了自豪感和幸福感。他开着自己小汽车,沿着宽阔的柏油路回家了……

作者:王佩明(合作市佐盖曼玛镇中心小学 教师 )

审核:刘小溪 郑芃生

编辑:马嘉莹

声明:此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和甘肃省教育厅共同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分享

点收藏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77 字。

转载请注明: 三十年:小王变老王 土棚变新楼|我们的教育故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