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回味学生时代胃的汹涌与孤寂 | 程果儿

高考季,回味学生时代胃的汹涌与孤寂 | 程果儿

往菜场去的途中,要经过一所中学。周日正午,学校对面紧临商铺的人行道被学生们堵得严严实实。我高举遮阳伞缓慢挪步,前后左右都是青春面庞和拔节老高的瘦伶伶身体,与他们的手臂或肩膀碰撞,能感受到暖烘烘体温。他们口里嚼的、手中提的,都是各色食物。

似乎各地小吃都于此聚会,或是正在匆忙赶来的路上。店铺里卖着冷饮奶茶、面包蛋糕;路边摊子上,东北冷面挨着云南米线,天津汤包傍着湖北鸭脖……到达这里后,食物一律呈改写状态,酸、甜、辣、咸、鲜等令舌尖上瘾的味道被突出放大,成为招徕年轻人的卖点。他们的胃总呈饥饿状态,要放进去很多东西豢养食欲,胃里的手才不会蠢蠢欲动。

我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1996年,我14岁,到外地念师范。学校每月返还50元伙食费,需要自己带米蒸饭。到点,两位轮值生抬来全班饭盒,大家逐一认领。我与一位女同学搭伙,两人轮流打菜。菜价分1元、2元、3元不同等级,如今,只记得毛豆烧小鸡一道,因为它最贵。某天,因搭伙同伴打菜持续素净,我特意打了这道菜,意在对她施加刺激。她却神色不变,依然和我头碰头说话。我内心滋味复杂,所以丝毫不觉鸡肉鲜美。

那样贫寒的学生时代,衣服是落伍的,吃,不能像条件好的同学那样花样百出。熄灯前后,宿舍里充斥着食物的味道跟咀嚼、吸吮、吞咽的声音。尤其是方便面的浓烈气息,蛇行到鼻腔,再进到胃里,让它涌起隐秘的抽搐。到足够熟悉之后,常有人在黑暗里起身,说:把汤给我喝一口!

高考季,回味学生时代胃的汹涌与孤寂 | 程果儿

《平凡的世界》剧照。

我出来念书那3年,正值家中经济最困难的阶段。我在师范涉猎大量书籍,却未读过《平凡的世界》。工作后阅读,依然唏嘘不已。描写孙少平打饭的片段,比我上学时候凄惨许多,孙少平是饿,两个高粱馒头根本吃不饱,而我更多是馋。但是受挫跟自卑的感觉是相通的,因为年轻人汹涌的不只是胃,还有自尊心。

我不能保证每天都有零食吃,所以,有时会在晚饭时多买一个馒头或一包榨菜。在暗夜里细嚼馒头,也可以生出对抗诱惑的淡淡甜味;空口吃鲜咸的涪陵榨菜,也是一种慰藉。周末,我会和同学结伴,到校门口小货车上买成袋小而青的苹果,约略记得是5元一袋,计算好可以吃满一周。

偶尔,我们也打牙祭。学校地势偏僻,门前是交通要道,人家稀少,没有别人回忆里地标性的小吃店。大门到马路那一截,有几家租书铺子跟小饭馆。饭馆我们是不去的,但门前卖麻辣烫的摊子总让人流连。挑上几串,老板浓浓涂抹辣酱,我和朋友一起噘着嘴小口撕咬,享受一瞬间热辣饱足的快乐。我与朋友周末都少回家,因为舍不得车费。悠长光阴,我们泡阅览室,租言情小说,再寻觅一些便宜又刺激的食物。

高考季,回味学生时代胃的汹涌与孤寂 | 程果儿

临着大路边,有家砂锅铺子。印象里,那是间铁皮屋子,夏天坐进去如入蒸笼。一只高高的铁皮桶里,幽深处躺着一只鸡的裸体,安然坦荡,吃至收摊都完整如初。鸡汤分到每只小小锅子里,沸腾跳跃,添加豆芽、粉丝、干丝、鹌鹑蛋……不大的锅子堆出一个尖来,老板娘小心夹到桌上,显得无比隆重。因为略贵,因为吃得少,记忆便特别深刻。

学校门前的一家小饭馆,我竟有幸光顾过一次。有个周末,爸爸到学校看我,带我吃了一餐。只记得两个菜中有一碗是豆腐,很简朴,于我却已是奢侈。爸爸吃得少,只静静候我吃完。到寒假回去,才知道那时妈妈住院切除子宫,怕我担心,执意没有告知。爸爸在医院听说我学校附近发生恶性案件,放心不下,遂抽时间过来看望——这是3年里的唯一一次。

每次回家,妈妈总会买只鸡做给我吃,这是她能为女儿奉献的最丰盛的食物。我没有告诉她,自己并不十分喜欢吃鸡肉。回校前,她会准备些食物让我带走,要好下饭又可保存长久,萝卜干、黄豆酱、辣椒酱等成为首选。回校后我们进行小范围交换,那是友谊的象征。我只跟家境并不甚好的同学结交,分享有限的食物,一样觉得快乐。

多年之后,孙少平成为励志典范,更多人从电视剧中知道他的故事。我贪馋的回忆也成为说笑话题,作为奔四的“姐姐”,乘风破浪时只怕发胖,再不用担心饥饿。

可是,年轻的胃依然汹涌。所以,这段路上我会遇见那么些扑向食物的孩子。我总觉得,这份急切,除了身体的需求,也因为青春的孤寂辛苦。繁重学业之余,所得快乐太少,少有娱乐时间,连睡眠都是压缩过的,每天所见不过两点一线的天地。独有食物,可以任意选择,有无穷想象空间,吞咽时刺激味蕾,有瞬间快感,更可析出糖分、提供热量,满足身体与大脑。

不少同事、同学的孩子正处于初高中关键当口,他们的朋友圈里常晒出给娃做的美食,不是网红款摆拍,是大锅大碗实实在在的人间烟火,都是赶早或带夜工准备。办公室刘姐念高一的儿子总吐槽食堂饭菜难吃,刘姐便与夫君每日早起,各司其职、勉力配合,儿子吃罢早饭,又有一只保温桶奉上,里面是留待中午享用的食物。饭菜事先征求儿子意见,必需合乎口味,不然会被嫌弃。

高考季,回味学生时代胃的汹涌与孤寂 | 程果儿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陪读母亲为孩子制作的蒿子粑粑。

转眼7月至,推迟的高考姗姗而来,可以想见父母和考生们的紧张焦虑。特殊的高考季中,食物仍是最大安慰,它们是大变数里的不变,三餐依时,温热可口。《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毛坦厂中学的孩子们最幸福的就是回家或在校门口匆匆吃饭的瞬间。平凡的父母们不善言辞,只把所有的心疼跟期待,小心翼翼糅进食材跟烹煮过程,变成可口肴馔,既想平息青春的胃的汹涌,更想安抚孩子的辛苦。

那段解说词却让我隐隐忧虑,“饭菜的质量关乎考试成绩,甚至直接决定孩子的命运”——而我是个多么不合格的厨娘呀!好在,儿子还在小学,我有足够时间打磨厨艺,能在未来照顾那只年轻蓬勃的胃,在繁重学业之余,给他提供一些安慰与温暖。

这是“朝花时文”第2347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 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462 字。

转载请注明: 高考季,回味学生时代胃的汹涌与孤寂 | 程果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