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这一战何以名垂青史?以很小的代价,他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19日拂晓,休克动员全体官兵投入战斗,并已对兵力作了周密部署:在离新厂约15里处,敌人必经之地谢家铺,安排了一个连的兵力作为前哨;18师52团控制燕崖山主峰和金线悬葫芦两个制高点,负责正面阻击,掩护主力从两翼迂回敌。部队大部分分布在两个制高点附近的山里,皇甫,团头,江边,四乡等地。
红军这一战何以名垂青史?以很小的代价,他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法)
文章类型|历史文化
字数|1832,阅读约4分钟
一九三四年八月七日,红六军团九千多名将士奉命在任(必时),肖(克),王(振)等军领导的带领下,在主力开始长征前突围。他们从江西遂川出发,沿途遭到数倍之敌的围追堵截。
九月十五日,六军团某军进入泾县(今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两天后,成功占领通道县城,将全部部队集结在县城附近。
由于担心红六军团北上与红军会合,老蒋急令桂军廖磊部由南向北追击红军,并令湘军李傕部立即阻击,形成由北向南夹击之势,将红军消灭在通道内。
红六军团侦测到敌人的上述行踪后,在湘桂两敌会合前,全部撤离通道县境,向新厂区快速挺进,并沿途砍伐许多大树制造路障,以减缓敌人追击。
红军这一战何以名垂青史?以很小的代价,他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红军的这种迅速转移,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被动。红军撤离通道不久,廖磊和李珏在通道县城附近的龙尾会合。
十分滑稽的是,由于当日晨雾较大,两敌先头部队误以为对方是红军,发生混战,互相残杀。双方伤亡较多,尤其是桂军伤亡较大,因此双方在通道内扯皮。红六军团趁着空档,从容进入新厂。
此时,湘敌何平第二补充兵团第三团,第四团从泾县赶到通道扑空。见廖,李两人扯皮,决心抢状元,直奔新厂。
红军分析当时的形势:敌人远离主力,孤军深入。虽然装备精良,攻击性强,但绝大多数都是刚入伍的新兵。他们的战斗力不强,容易被歼灭。
红军这一战何以名垂青史?以很小的代价,他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当时新厂内交通十分闭塞,敌人调派援军相当困难。这个地方的东,南,西三面都有高山。地势险要,确实易守难攻。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决定组织新厂作战,歼灭这个敌人,给后面的敌人以迎头痛击。抵达新厂的红六军团立即勘察地形,布置封锁消息。
红军这一战何以名垂青史?以很小的代价,他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为了阻击可能从泾县和通道前来增援的敌人,红军派兵守卫泾县和新厂之间的西里驿和燕山脚,通道和新厂之间的杨家冲,以及哨兵团对面的尖戈特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口袋”位置。
红军这一战何以名垂青史?以很小的代价,他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上午11时许,湘敌补充兵团第4团首先从通道赶来,与谢家铺红军前哨联系,战斗开始。红军主力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密切注视敌人动向,准备寻找有利战机打敌。
与敌人接触的红军前哨部队,按照原来的部署,先打后退,意图将敌人引入口袋形阵地。
敌人以为是少数红军卫士失败后逃跑。他们紧贴着它,径直钻进了“口袋”的中央。然后集中力量向红52团阵地进攻,企图抢占制高点。但他们连续三次猛攻,均被52团击退。
就在红军打得十分激烈的时候,一小队狡猾的敌人钻进了侧面的一条水沟里,企图从此偷渡上山。
红军及时察觉到敌人的诡计,立即命令机枪连奋勇出击,首先切断和封堵其退路,造成“关门打狗”之势。然后他在一瞬间向它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次偷袭之敌进退不出,最后被红军歼灭。
红军这一战何以名垂青史?以很小的代价,他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此时,天气突变,下起了倾盆大雨。敌人见正面进攻无法奏效,便趁暴雨大作,向红52团左侧迂回,企图向雁崖山主峰进攻。
敌人的行动,红军早在预料之中。军首长乘敌动向,立即组织全面反攻,使红17师迅速沿燕崖山北麓迂回东进,切断敌后路,从外翼进攻。第18师奉命从正面阻截,使敌完全被我包围。
此时,走错路的湘敌补充第2兵团第3团虽已从通道赶来,但见敌第4团已被红军完全包围,伺机而杀,不敢贸然参战,只好退至距战场10余里的何家坪地区,隔岸观火。
为尽快歼灭被包围之敌,红军乘势发起冲锋。顿时号角震耳欲聋,杀戮声震地。英勇的红军战士从四到八个方向冲进敌阵,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肉搏战。
红军这一战何以名垂青史?以很小的代价,他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下午4时许,大部分被围困之敌被歼灭,少量逃亡之敌被红军活捉。
随后,红军乘胜向外围敌人发起进攻。敌人见红军不堪重负,吓得魂飞魄散,急急忙忙逃到靖城。红军追到老君屯附近,又回到新厂。
红六军团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击溃湘敌一个纵队的重大胜利,击毙王营长以下200余人,俘虏敌军300余人,缴获长短炮300余门。
这是一次非常出色的抗战和歼灭战。这场战争消磨了敌人的威风,使其始终不敢轻易追赶红军,从而使红六军团从容进入贵州。
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乔治·屈维廉(英)
红军这一战何以名垂青史?以很小的代价,他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56 字。

转载请注明: 红军这一战何以名垂青史?以很小的代价,他赢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