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竞赛应回归教育本义

  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为学生发展兴趣、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然而长期以来,部分以功利性需求为目的的竞赛活动偏离了教育方向,过多的竞赛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家长的经济负担。

  为解决这一问题,早在2018年9月份,教育部便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有效遏制了竞赛活动中的不正之风。近期,教育部等4部门结合“双减”政策最新要求,对试行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印发新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让竞赛进一步回归教育本义,适应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和健康成长。

  在加强竞赛活动规范管理方面,新管理办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规定“主办单位应严格专家选聘”,明确竞赛过程“遵循科学规范的程序、加强学术诚信的要求”,“竞赛结果须经过专家团队严肃评审,公开结果及申诉渠道,杜绝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有失公允的情况发生”,对竞赛组织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保障了竞赛的公平性。此外,新管理办法还提出,不得向学生、学校收取报名费、活动费、食宿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不得面向参赛学生、家长或教师开展培训……这些规定剑指各类竞赛活动中出现的逐利现象,意在杜绝不法行为。

  让竞赛回归教育本义,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为适应“双减”政策要求,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活动,明确竞赛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降低了参赛的功利性需求。

  规范学生竞赛活动管理任重道远,此次修改印发新的管理办法,只是其中重要的一步。未来还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社会各界广泛监督,构建教育良性生态,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丹)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731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小学竞赛应回归教育本义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