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毕业生进教培机构是“内卷”吗

清北毕业生进教培机构是“内卷”吗

据媒体报道,无论线下还是线上,清北学生都是教培行业青睐的对象,这些选拔制度的优胜者,拥有学生家长信赖的招牌。浏览招聘信息不难发现,许多教培机构为清北毕业生单独开了一栏,以注明他们区别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工资。在北大清华的校友圈里,流传着当教培老师暴富的故事:2009年毕业的本科生投身教培行业,入行即受重用,10多年就实现了财富自由。而不少教培机构也以清北毕业来包装“名师”。

如何看待清北学生进入教培行业?质疑者认为,清北毕业生选择教培机构,加剧基础教育的应试化和内卷化,教培行业在内卷化中进行“内循环”,培训学生上清北,清北毕业再培训后来者。另外,清北毕业生有名校光环,但名校毕业生不等于就是名师,拿清北毕业生说事,是迎合家长功利情绪的包装。而支持者则认为,教培行业是合法行业,在自由择业时代,名校毕业生选择哪个行业就业,这是其自主选择,不宜做道德绑架,清北毕业生到教培机构就业,与到公办学校就业没有本质不同,很多公办学校不照样追求升学率?近年来,也有不少体制内的教师走出来投身教培行业。

必须指出,整体来看,选择到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就业的清北毕业生比例并不高。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9年到中初教育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共11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97%,其中本科毕业生仅5人,为2.98%。

当然,对于清北毕业生的这一就业选择,不少人还是认为具有风向标的意味。在笔者看来,对于清北毕业生到教培行业工作的个人选择,必须理解。而且,从提高教培行业的教育质量和服务品质看,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并非坏事。清北毕业生到教培机构引起一些人不安,是因为担心这会加剧应试竞争。这非清北毕业生的问题,而是行业的生态问题。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以往打造“名师”,是凭借当地优质公办学校的教师,而近年来不再用这一招,是因为国家明确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兼职,培训机构不得到学校去招教师兼职。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培训机构就打起了名校毕业生尤其是清北毕业生的主意。一方面,这和不少单位招聘人才提出名校学历要求的整体用人趋势一致;另一方面,家长也看重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在“名校情结”的驱使下,家长们认为清北毕业生,就是质量的保证,至少可以用他们的身份、经验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提高分数。

越来越多的名校学生投身教培机构,除了学历高消费的共同社会问题外,也折射出两点,一是教培机构的薪酬已具备对名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二是所谓“名师”,不再是从教育角度评价教师,而是从升学、培训考生角度认定,很多“考一代”已经接受并完全认可当前的应试教育现实,并乐于把考试应试技巧教给学弟学妹,把这当职业和事业。

当各方力量都“致力于”把应试教育推到极致时,如何让我国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一方面,要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培训机构招聘清北毕业生,这是机构合法经营的一部分,但虚假包装“名师”则是违规的。至于不断强化、渲染清北名师,也和我国正在推进的“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方向不符。家长不要盲目相信所谓“名校名师”,不能把名校毕业生和“名师”简单地画上等号。

最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过度营销焦虑营销”“做生意不做教育”“教套路不教知识”,教育部也表示要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治理整顿。期待这一轮治理能让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回归做教育的初心,为受教育者真正提供高质量的差异化教育选择,而不再为逐利而加剧教育焦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06 字。

转载请注明: 清北毕业生进教培机构是“内卷”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