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锦华:创新教育:优秀传统与个性独立相辅相成

柯锦华:创新教育:优秀传统与个性独立相辅相成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实现途径是教育。教育作为国家一项教化育人的基础性长远事业,既关乎现实民生,更决定民族的未来。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置身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教育如何将“十三五”已经取得的成就作为新的起点,再次开启新的征程;教育如何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保障各层次人力资源供给,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科技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国家能否走在时代前沿的决定性力量,而一国的科技实力则取决于其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取决于其教育能否培养出满足时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面向未来,新的时代已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改革、创新。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关键。将教育的改革创新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弥补高品质教育的缺位,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创新性人才,造就更多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追梦者,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诉求。

教育理念蕴含的价值诉求决定并引导教育的发展方向、实施路径。理论上,现代教育旨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受教育者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是其关注的重点。现实中,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现代教育理念的价值追求。教育的功能是传承优秀文化,积累科学知识,培养民族创新能力,提升民族道德水准,造就财富创造者和科技创新者,为国家实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在个体层面,教育诉诸“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非某个人或某些人、某个群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功能是个体学习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想象力、鉴赏力、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其德性的涵养,独立个性的开发,使其成为完整的人,追求真善美的人。

创新教育需要给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证明,童年时接受的东西往往是一个人终身难忘的。良好的教育首先是尊重个性,即发现每一位受教育者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培育保护他们的自由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自由探索,为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提供制度保障。创新教育注重个性自由,但并不否定知识传授和德性培育的普遍性。其价值诉求和培养方法与传统教育抛弃了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工具型人才培养方式,过于倚重已被泛化的 “标准” “规范”不同,更偏重从细微处入手,以浸润着尊重、爱与包容的心引导受教育者走向真善美的道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其在情感上认同真善美的价值诉求,进而理智认同,最终内化于心,显现于行。因此,创新教育是一种蕴含价值普遍性的个性化教育。

创新教育也面临如何对待传统和继承的问题。“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而“传递”便意味着链接过去、当下和未来。创新教育只是在传统和继承中才有可能;否则,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迷失方向。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创新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独立判断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反思批判总是具有一定知识和价值背景的,这些恰恰是在知识传承中形成的;因此,创新教育并不排斥传统继承,不了解过去,我们甚至没有选择的资格,也无能力选择前行的方向;而缺少独立判断能力,便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坚守优秀传统,保持个性独立,二者相辅相成。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教育并不完美,因为创新本身就有不确定性,但正是这不确定性孕育着未来的希望。创新教育为培养未来一代开启了一条新的路径,去重新发现教育、学习、生命的意义,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曹利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39 字。

转载请注明: 柯锦华:创新教育:优秀传统与个性独立相辅相成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