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考生也不见得就一定适合做科研,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很重要!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讲到有的研究生中途退学的事情!其中有段话:“读书上大学,包括留学,读研究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成长的路径选择,不是目的。”本文特别建议,高分考生家长可以看一下!
高分考生也不见得就一定适合做科研,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很重要!

我也是对这段话非常赞同的,即使考生分高,也不见得适合做科研!强基计划在2020年第一年之后,各所高校纷纷扩大了入围人数从3-4倍,扩大到了5-6倍的入围人数。我也非常认同各个高校的做法。“强基计划”不要变成高分考生进入名校的“跳板”,要真正的肩负起为国家选拔优秀学科领军人才苗子的任务来!同时,考生和家长要减少报考的“功利性”,真正的看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学这些专业,适不适合做基础理论研究,现在认识清楚了,比后边到了学校又抱怨不能调剂专业而纠结苦恼要好很多。

高分考生也不见得就一定适合做科研,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很重要!

高分考生!特别是超高分考生,能够读到985高校的考生,其学习能力、学科基础都是不差的!职业规划,或者说所谓的新高考选科,让一个刚初中毕业读高一的考生去选科,对于学科和专业的关系,还是一个相对模糊懵懂的概念,更多只是从学习兴趣和学习难度上来进行选择!但是最终考生未来的发展确实跟选科有关,更跟专业方向有关。

高分考生也不见得就一定适合做科研,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很重要!
高分考生在分数位次上排名靠前,在院校和专业选择上具有优先权。优先权要用好!合理权衡院校层次和专业的关系。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某某学校的分数不应该这么高,可能是因为在北京在上海在一线城市所以被考生的择校热情给人为推高了!有的专业可能也不应该分数那么高!一般来讲金融学专业分数比经济学学科门类下的其他专业的分数都要高一些。其实我们如果在冲院校热门专业费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未来考研方向上一致的经济学学科门类下的其他专业,来实现确保院校层次的情况下的弯道超车。这个特别对于传统高考和新高考院校专业组的省份有意义。对于2021年的辽宁、河北和重庆等实行专业+院校的省份,可以一步到院校,其实就可以考虑合理搭配志愿梯度,把最喜欢上的专业放到最前面。
高分考生也不见得就一定适合做科研,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很重要!

考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职业倾向和学科能力的不同,直接决定着考生未来发展的路径。适不适合做科研是一个相对概念,但父母对于考生的脾气性格还是有一定认识,对于适不适合坐的住的工作心中也有个基本的概念。有的同学就是研究型的气质,而且数理基础特别好,或者文综基础特别好,适合在某个领域做研究。而有的考生可能学习不算太拔尖,但人缘好,有亲和力,在同学中有威信,这类考生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更大一些。有的考生明显就是艺术型气质较为突出,在日常也表现出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天赋。有的考生自律意识、自省意识比较强,虽然学习不算好,但日常愿意协助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完成一些工作,也愿意当班干部处理一些班级事务,表现出一定的管理才能。

高分考生也不见得就一定适合做科研,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很重要!

综上,理性看待专业选择!从高中学校的角度肯定希望孩子们都上清北,上985,所以也会力推“强基计划”!无论是“拔尖计划”还是“强基计划”,都比较适合有学科特长,同时愿意长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考生。如果家庭条件一般,希望考生尽快变现,那么这些专业可能不会那么快就见到成果。无论学霸还是普通考生,从考生个人发展角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入的行业,大学本科选择的专业对于考生未来无论是读研升学还是就业都会有直接影响!有的专业专科本科毕业就可以找工作,有的专业可能读了博士也不一定出成果也不一定理想就业!搞科研的理想路径是本科后出国读个硕士博士再回来,进入高校进入研究机构就有了履历和平台,就容易施展空间!

高分考生也不见得就一定适合做科研,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很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22 字。

转载请注明: 高分考生也不见得就一定适合做科研,合理选择院校和专业很重要!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