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为什么几易其名?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纵横天下,所向披靡,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主力部队之一。

可是,有谁知道,我军刚到东北时,却连自己八路军的旗号都不能打,迫不得已,只能另起了“东北人民自治军”的番号,这才得以在东北立足。

在此之后,东北自治军又更改为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最后才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这个番号。

从头到尾,我军四次更改番号,这不是改个名称那么简单,背后大有“文章”。

第四野战军为什么几易其名?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

老照片 东北野战军接防北平城

第四野战军的前身

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150万苏联红军跨过边境进入东北,迅速控制了东北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

10日,日本还没有正式投降,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地连发四个命令,企图占领东北,独占抗战胜利果实。

对此,我军当然不能答应。

1945年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晋绥吕正操部、东北义勇军张学思部、山东滨海军区万毅部和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迅速向东北挺进。

9月19日,中央再次向东北增兵,其中有:

八路军山东军区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

同时开赴东北的还有延安抗大、炮校学员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

这样,连同先期进入东北的冀热辽部队一部,我军共有11万余人进入了东北。

这些部队就是后来的第四野战军的前身。

第四野战军为什么几易其名?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

老照片 东北野战军进入北平城

为什么称“东北人民自治军”?

8月11日,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接到朱老总的命令后,迅速抽调兵力,兵分三路挺进东北。

其中东路的第十六军分区部队由曾克林、唐凯率领。

在苏军炮火配合下,曾克林部首先攻克了山海关,又拿下了锦州,部队乘火车向沈阳开去。

就在曾克林他们乘坐的火车即将进入沈阳时,麻烦来了。

一队荷枪实弹的苏联士兵把火车拦了下来,说什么也不让曾克林他们进城。

曾克林和唐凯想尽办法向苏军官兵解释-我们是一家人,都是为“英特纳雄耐尔”而奋斗的“达瓦里西”。

苏军官兵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同意曾克林部暂时先在沈阳郊外驻扎。

9月7日,苏联驻沈阳部队司令员克拉夫琴科上将会见了曾克林、唐凯。

原来,几天前,苏联突然与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签订合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克拉夫琴科上将对曾克林、唐凯表示了他的为难。

克拉夫琴科上将说:“因为有这个条约在先,所以,国民党接管东北似乎是合法的。因此,如果把沈阳交给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我很为难。”

不过,这位苏联将军提了个建议:“如果你们对外不叫八路军的话,那么我就没有什么为难啦。”

曾克林马上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并陪着一位苏联军官飞往延安。

两国共产党取得共识后,我军接受了苏军的建议,将我军进入东北地区的部队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苏军远东司令部随即下达命令,凡佩戴东北人民自治军符号的部队,可以在东北各地活动。

苏军还一度把日本关东军最大的苏家屯仓库交给曾克林部看守。

这就是我军进入东北之初遭遇的尴尬情况,我军居然不能打八路军的旗号,只能委曲求全,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

老照片 东北野战军进入北平城

在此之后,9月下旬起到12月中旬,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率领的6万人兵分两路,分别从海陆两路抵达东北;

9月28日至11月下旬,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率领3万多人从江苏的苏北出发,长途跋涉,抵达锦州附近;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吕正操等部,冀鲁豫军区曹里怀部,晋察冀军区沙克、周仁杰部等也陆续到达东北。

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进入东北的部队与抗联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X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

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人民武装。

到年底,东北人民自治军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等10个军区,总兵力发展到了27万人。

为什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东北停战协定,苏军撤出沈阳,并在不久后撤出中国。

在全国人民祈盼和平、民主建国的大背景下,我党决定,把“东北人民自治军”这个名称中的“人民自治”改为“民主”。

这次更改名称,确实也体现了我党、我军维护和平、民主建国的美好愿望。

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对部队进行整编,将10个军区先后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

三个月后,内战正式暴发。

东北民主联军在8月至10月间,再次改编为野战军5个纵队、1个旅、3个独立师,约12万余人。

至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另外建成了一大批专业兵种和部队,其中有:

炮兵团,战车大队,高射炮大队,炮兵司令部,骑兵部队。

联军还将原分散各地的护路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团,专门维护和保证铁路交通的顺畅。这支部队就是我军“铁道兵部队”的前身。

第四野战军为什么几易其名?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

老照片 东北野战军进入北平城

此外,联军还成立了东北军政大学、东北医科大学,炮兵、工兵、测绘、通信、军需、汽车、航空等专业学校,以配合部队作战及发展的需要。

为击败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进攻计划,1946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东北民主联军发动新开岭战役,首先击败国民党军一个师。

然后,东北民主联军又集中南北满主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大量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逼迫其改进攻为防御。

1947年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歼灭国民党军8万余人。

8至9月间,东北民主联军的12个独立师完成整编,成立了第7、第8、第9、第10纵队,并成立了南满、冀察热辽两个军区前方指挥所。

9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集中9个纵队的兵力,发动秋季攻势,再歼国民党军6.9万余人,攻克了15座城市,东北战场的主动权基本掌握在了我军之手。

为什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

至1947年底,我军各部队基本都由分散转为集中,有了稳固的根据地,由此,各部队也就有了明显的地域特征。

比如,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所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

原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也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林X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员。

至1948年3月15日,东北野战军又歼灭国民党军15.6万余人,将国军兵力分割孤立在了长春、沈阳、锦州等地。

为即将进行的大规模作战的需要,东北人民解放军开始建设预备部队和炮兵,先后训练了164个团,拥有各种火炮2316余门。

第四野战军为什么几易其名?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

老照片 兵强马壮的东北野战军

1948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了惊人的103万人。

此时,东北野战军已经可谓“兵强马壮、财大气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

比起其他几个野战军,东北野战军这样的阵容绝对可以称得上“豪华”。

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动了辽沈战役,击败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至此,东北全境的大部分国民党军队基本消灭殆尽。

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先后打下天津,和平解放北平。

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1949年2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分别改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

由此,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也同时进行了改编,分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49军,每个军4个师,5至6万余人。

另外,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被改编为第50军。

完成改编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仍然是林X,政治委员也还是罗荣桓。

1949年3月下旬,第四野战军的先遣部队从华北向南方进军,并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

第四野战军为什么几易其名?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

老照片 东北野战军进入北平城

继“衡宝战役”胜利后,第四野战军进军广西,将白崇禧部17余万人击败于粤桂边地区。

广西战役结束后,第四野战军又调动大部分兵力,在湘、桂、粤境内开展剿匪行动,先后歼灭土匪175万余人。

12月26日,华中军区正式改名中南军区,下辖6个省军区、3个兵团部、16个军,另有炮兵、工兵、铁道兵等单位,全军区的总兵力达到了150万人。

1950年3月5日-5月1日,第四野战军以第15兵团的两个军为主力,在由琼崖纵队配合下,一举解放了海南岛。

1955年,第四野战军番号被撤销

1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被撤销,所属部队划归广州军区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就此成为历史。

第四野战军这个番号虽然只存在了6年时间,却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异常浓重的一笔,其功绩足以彪炳千秋,流芳百世!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53 字。

转载请注明: 第四野战军为什么几易其名?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