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美国在G7峰会所作所为注定是徒劳的

与其他许多关心“文明”延续的人一样,我怀着特别的兴趣关注了在英国康沃尔郡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最终颇感失望。值得注意的是,为期三天的会谈中特别关注中国。

在中国问题上,此次峰会延续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路线。美国总统拜登试图向所谓的民主国家施压,想让它们形成一个联盟。事实上,美国政府的涉华议程,在不同程度上与这些国家的利益相悖。作为一名美国人,我曾有过更多希冀。不过,看到如今的中美关系,我并不感到意外。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就任后发表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讲中表示,两国关系未来将会是在“应该的时候”呈现竞争性,在“可以的时候”呈现合作性,在“必要的时候”呈现对抗性。那个时候,他仍然清楚认识到,中美利益重叠之处仍然有合作和互惠领域。然而,此后的安克雷奇会谈和美国白宫国安会“印太协调员”坎贝尔的言论却表明,美国选择了竞争、对抗与遏制。

在G7峰会期间及会议结束时发布的近14000字的公报里,竞争、对抗、遏制的观念无处不在,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不过,美国总统将自身意愿强加给昔日盟友,未必能那么顺利,因为当下G7成员的国家利益继续出现分歧。

它再次印证了十九世纪英国外交官帕默斯顿勋爵的话——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事实上,美国盟友对于应该采取何种对抗性的公开立场,并没有达成一致。即便是在普遍达成一致的领域,有关计划也很难实施。在这些领域里,更多的是愿望清单,而不是有资金承诺的具体计划。

美国主导推动“重建更好的世界”倡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根据白宫的说法,其目的是帮助缩小发展中国家40多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需求缺口。但是,如何筹集到这些资金呢?白宫称,美国政府将与国会合作,对现有的发展融资加以补充。那么如何与分裂的国会进行合作呢?国会甚至都不支持拜登的国内基础设施法案。“重建更好的世界”倡议需要花费数万亿美元,共和党的“美国优先者们”连其中一小部分都很难拿出来。

这种情况似曾相识。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和国务卿蓬佩奥提出类似计划。然而,他们绞尽脑汁也只筹集到1.13亿美元,这只是个零头。于是,这个计划不了了之。

当下,我们无法判断在原则上达成一致的众多G7峰会倡议中,哪些将从文字变成实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政府想要轻易建立一个俯身贴耳的联盟进而与一个更加自信、成功的中国竞争、对抗,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作者系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哈维·朝鼎)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26 字。

转载请注明: 美国学者:美国在G7峰会所作所为注定是徒劳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