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助力海上高铁建设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福厦高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长三角、大湾区等地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高铁,也是世界跨海高铁速度之最,其全线顺利铺轨贯通的背后,是层见叠出的科技元素,映射出高铁建造者们奋发蹈厉的创新精神。

  “桥梁博物馆”,为中国建造的壮美画卷增添绚丽底色。雷公山特大桥采用量身订造的球形支座,保障了桥身在强风暴雨频发地段的稳定性;泉州湾铁路桥首次采取无支座整体式桥梁,兼顾跨度与紧邻公路桥的安全性;试验研发出的安海湾大桥钢混组合梁,能大幅增加桥梁刚度及使用寿命……因地制宜的创新应用,建造出拥有复杂多样桥梁的“桥梁博物馆”。科技赋能福厦高铁,不仅使我国进入高铁跨海时代的开山之作光耀世界,也必将为今后中国建造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重器尽出,为大国工程保驾护航。世界首例由我国自主研发的40.6米大跨度移动模架的投入使用,解决了海域架梁难题,可抵御14级台风的可靠“身躯”,兼顾效率与安全;国产拉索电涡流阻尼器等气动设备的应用,让列车在海上狂风与地震中也能如履平地;研发全新“四电”智能装备,用机器代替“人海战术”,精准高效完成高空电网铺设……关键时用得上、顶得住,这些先进的设备设施,如同令人安心的“小巨人”,支撑起福厦高铁的智能化建造,检验出科技发展的骄人成果。

  绿色坚守,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桥梁建设加快我国耐海洋大气腐蚀钢从成功研发到投产使用的进程,使钢梁和支架的耐用性得到提高;通过研制超长耐久防腐涂装材料,减轻了桥梁建成后期的维护压力;激光矩阵传感系统、BIM平台等先进技术与现场设备进入联网模式,协同作业使隧道施工成功率提升,有效减少施工污染。无论是建设材料还是建设过程,点点滴滴中体现福厦高铁建设者们的铭刻于心的“绿色”情怀,方方面面中展现中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

  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坐上高铁欣赏“碧波连碧空,白矾载白云”的美景,而福厦高铁建设带来是“功在当代”的海上铁路,更是“利在千秋”的巨大潜能和激越澎湃的创新动力。(李悦 刘祥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862 字。

转载请注明: 以科技创新助力海上高铁建设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