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是个好地方”

“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居南平首位,绿色发展成果丰硕,乡村振兴闯出新路子。”5月18日,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中,福建省邵武市副市长张晟分享了邵武绿色经济在“两山”理念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邵武是个好地方”

邵武市委副书记叶永青在会上致辞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20多年来,邵武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30万邵武儿女在践行“邵武是个好地方”的嘱托中奋勇前行,同心协力,绘就了邵武“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画卷。

坚持发展工业,打造氟新材料产业高地

邵武地处闽西北,有着1700多年建县史,曾为福建八府之一。全市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街道),户籍人口29.95万,综合实力和发展效益居南平前列。

20年来,邵武市牢记嘱托,以“项目大会战”为抓手,领导率团带头走出去招商,通过精准引进一批“链主”企业、补链企业、头部企业,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落实。

“邵武是个好地方”

会议现场

“我们落户金塘工业园,是因为这里交通方便,有上下游企业,更重要的是政府办事效率高。”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一期项目从审批、开工到竣工生产,才花了8个月,这在其他 地方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公司生产的氟化工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电解液中的核心材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二期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可实现年产值45亿元。

近年来,邵武市重点培育“永太科技航母”,使其充分发挥产品竞争力强、科技创新研发等优势,成功与宁德时代签订合作协议,并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锂电池新材料系列生产项目;作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永晶科技成功研发出高附加值、低能耗环保型TFT液晶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每吨售价高达2000万元。永晶科技又通过牵线搭桥,引进了深圳新宙邦和浙江新锐焊接等氟新材料项目落户金塘。

同样,鉴于原料产品供需方便,邵武市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特种化学品项目和上海三爱富产业航母,争取通过5至15年努力,将产业提升到300亿至1000亿元的水平,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氟新材料产业高地。

目前,上海三爱富、深圳新宙邦、中化蓝天等18家上市企业在邵武投资落户,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 业产值316亿元,财政总收入20.1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4.1亿元,均居列南平第一位。2022年一季度,邵武市完成GDP68.43亿元,同比增长6.7%。

邵武全力推进工业强市的同时,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邵武绿益新环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由省环保厅定点布局的重点项目,2017年一期工程建设,年处置危险废物规模为13万吨,已形成“综合利用、焚烧、安全填埋”三位一体的处理处置能力,成为金塘工业园及周边地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以前,我们把企业招进来,搭个厂子就生产了。如今,在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时,就要求高标准布局危废处置中心,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了。”邵武市宣传部长龚建春说。

转化绿色资源,为百姓换来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近年来,邵武市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新材料、林产工业、文旅康养千亿绿色产业集群。福建味家集团是邵武市重点引进的林产工业之一。

“邵武竹木资源丰富,毛竹三年成材,毛竹加工不会破坏环境,还能解决就业,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福建味家集团负责人钭祖军说,公司生态竹品家居为主导,专注于“竹与生活”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味家竹文化创意园“橙舍间”、“未家家居”生活馆。公司集竹子培育、研发设计、生产制造、O2O销售等于一体,在全国发展400多个经销商,产品畅销各大电商平台。

据了解,邵武目前有林产工业企业364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0家,形成了从竹拉丝、竹条竹材初加工,到竹胶板、竹筷胚半成品,再到竹筷、竹烤串、竹工艺品、竹家居用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从生产胶合板、指接板、细木工板等半成品,向生产高附加值的家具、橱柜、装饰材料、木门等终端产品延伸。

作为闽北的“林海粮仓”,邵武市积极加快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水稻、肉牛、果业、中药材”等十大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全市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南平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农民合作社831个、家庭农场235家。同时,依托邵武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果业)产业园,引进台资农业项目11个,推动“福建一号”百香果、台湾凤梨释迦、台湾蜜雪梨等50余种优质特色水果在邵武试种推广,既美化了绿水青山,又为民众换来了金山银山。

此外,邵武市还创新“两山”转化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恢复性生态司法,探索建立了“补种复绿”机制,得到福建省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与推广,并在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司法教育基地。

邵武市位于武夷山脉南麓,生态良好,风景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8.83%,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环境好了,来的人多了,文旅康养自然能做起来。

说起文化旅游,红色金坑是一个特殊存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都在这里战斗过,留下11处革命遗址。近年来,金坑乡坚持党建引领,利用废弃的学校校舍,又新增公寓楼、床位和多功能报告厅,能满足成规模的教育研讨、培训交流、旅游观光。2021年创新探索“1+N”党建红色联盟机制,先后获批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目前已有86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在金坑挂牌共建,逐步显现虹吸效应。

近年来,邵武主动融入“全福游、有全福”和大武夷旅游发展经济圈,统筹布局、开发利用和平古镇、金坑、云灵山、天成奇峡、千岭湖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富有吸引力的文旅、农旅、康旅、红旅等融合项目,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市、全省首批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市等。据第三方统计,2021年邵武市接待旅游人数648.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99亿元,同比增长3.3%。

探索文旅融合,闯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龙斗村历届干部争当“龙头”,带领村民发展红色杨梅、白色萝卜、金色旅游康养等七彩产业,增产创收,目前每年村财收入稳定在100万元以上。

站在龙斗村的瑞狮亭眺望,左边是百亩杨梅,右边是绿油油的稻田,一派生机盎然。漫步田间地头,犹如在画中游。这是水北镇依托瑶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的月光米生产基地。

“这片农田原来是荒杂地,政府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转租给企业经营。”水北镇党委书记游立寿说,政府探索“农业+文旅”的新田园主义建设模式,通过改造实现“荒山变良田,良田变粮油,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打造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乡村娱乐、农业展览为主题的瑶理美丽田园综合体。

龙斗村是邵武市践行“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邵武市以邵东、邵中、邵南“三大组团”探索出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文旅融合、农民富裕富足的新路子。

和平豆腐由小作坊发展成大产业,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据介绍,和平镇充分挖掘千年古镇的文化资源,牵头成立了“有豆富”专业合作社,使“游浆豆腐”生产者抱团发展,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目前,合作社与上海、福州、南平、邵武城区的15家酒店、餐馆建立了定向供货关系,销售量也逐年上升。

除了和平豆腐外,黄精面等中草药食品加工、九蒸九制黄精茶生产等项目也入驻和平镇绿色食品加工园,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每当夜晚来临,邵武喷泉广场都会上演一场精彩的“喷泉表演”。这个始建于1999年的大型广场喷泉,将水、音乐、灯光三者完美融合在一起,水花随着音乐时高时低,在灯光的陪衬下美轮美奂。喷泉广场已成为邵武人休闲娱乐的一部分,更是一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名片。

如今,为实现建设绿色经济强市目标,邵武市全力打造生态邵武、书香邵武、活力邵武、幸福邵武,进一步丰富文明城市内涵,让“邵武是个好地方”城市名片含金量更高,绿色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周艳)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202 字。

转载请注明: “邵武是个好地方”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