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智慧城市的人文关怀?中意两国学者共同把脉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作为有机体,其成长、运行、发展都离不开智能化管理,更离不开人文关怀和呵护。近日,“创建有人文关怀的智慧城市:中国和意大利的经验”国际化城市治理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学者通过现场会议和视频连线的方式,围绕“智慧城市及其风险管理”“城市空间中的人文关怀”两个主题进行探讨,寻求“面对信息化浪潮,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如何提高智慧城市治理水平”的方案。

何为智慧城市的人文关怀?中意两国学者共同把脉

“我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便利的同时,城市和社会也不能完全被冷冰冰的数据裹挟,归根到底城市即人,数据还是要为人服务”,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表示,无论信息化程度有多高,我们仍然需要有情感的交流和寄托,仍然需要有思想的碰撞,城市还是要有温度,有人文关怀。为此,最近上海提出要提高城市软实力,将其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面向加以实践。

城市数字化转型涵盖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生活的数字化转型等范畴,涉及基础设施、产业部门、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生活文化,和市民素养等要素。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强调,“这样的转型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转型”。“十三五”期间是针对网络空间或者一些信息内容安全的综合治理,现阶段则是突出数据为核心的全社会动态治理与协同的保障和治理格局,进入到数据安全的时代。

中意安全与危机管理项目共同主任艾雷则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支柱,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专利发表最多的国家,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也扮演世界领先的角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中国政府出色地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两家中国企业的技术在机场和医院得到广泛使用。中国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信息丝绸之路”得到不断拓展,这不仅仅是5G技术,还包括智慧教育、数字化医疗等内容。在其他亚洲国家、在中东,人们已经明显看到中国技术在中国以外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认为,如今上海已经不局限于在经济、文化、创新领域在上海城市以外产生影响力。为此我们要打造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大都市圈的概念,建立一个多层次体系。上海大都市圈会大约包括40个城市,已经深化到县、乡镇,建立了多条区域走廊,还要构建空间板块的协作平台,培育超过14个知识集群,不仅在上海,而是覆盖整个地区。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来源:文汇原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09 字。

转载请注明: 何为智慧城市的人文关怀?中意两国学者共同把脉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