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青年说|12岁!你真读懂这背后的深意了吗?

法治青年说|12岁!你真读懂这背后的深意了吗?

      “12岁要负刑事责任了。”刑事责任年龄的话题,这两天很火。

    刚闭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调整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但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还有一部重要法律也在这次会议上修改了,就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破解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这两部重要法律修改背后的深意,你真的读懂了吗?

    (一)众望所归

法治青年说|12岁!你真读懂这背后的深意了吗?

    从刑法的角度看,与修改前的刑法比,是把过去14周岁的刑事责任年龄底线降低到了12周岁。

    消息一公布,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正面肯定居多。

    各界的反响起码说明了这一调整是众望所归,是“法随时变”的很好写照,希望起到刑法的震慑和处罚作用。

    近年来,不少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案件刺痛人心,不少案件情节之恶劣让人细思极恐,也让14周岁的刑责年龄门槛备受质疑。

    业内认为,14岁降到12岁,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情况,结合孩子生理心理发育的普遍状况,让这些犯下重罪的孩子得到应有的制裁,为被害人伸张正义,避免一些低龄未成年人在犯罪的歧路上有恃无恐、越走越远。

   (二)慎之又慎

法治青年说|12岁!你真读懂这背后的深意了吗?

    即使刑责年龄有所降低,对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刑法仍然是“慎之又慎”。

    来看这次修改后的刑法究竟是怎么规定的: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注意了,这并不是一种普遍下调,不是说一到12岁犯罪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追究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法律仍然设置了非常严格的罪名、情节和程序限制。

    立法机关将这一修改,明确表述为“极其慎重的、非常有限制、有条件的微调”。

    实际上,即使到了14至16周岁区间,刑法也仍然规定只能对杀人、强奸、抢劫、贩毒等几类恶性犯罪追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

    对于更多非恶性犯罪、不用负刑责的低龄未成年人,根据这次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是要运用“专门矫治教育”的方式来处置。

    “专门矫治教育”不是换个说法的“一放了之”。根据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矫治教育”要设置专门场所、实行闭环管理,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矫治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工作。

    很多人也许并不理解,法律为何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如此慎重,仍然要坚持“教育为主、惩戒为辅”?

    那是因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三)补齐“拼图”

法治青年说|12岁!你真读懂这背后的深意了吗?

  2020年7月27日,在广西南宁西乡塘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老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中交流。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刑法威严,但解决“问题少年”给家庭、社会带来的阵痛,仅靠刑罚恐怕远远不够。

    世人眼中天真无邪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背后究竟有多少家庭的失当、教育的失职、管理的失察?这需要深思。

    事前的预防,永远好过事后的惩治。

    值得期待的是,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经就此作出了完善。

    比如,规定父母发现孩子心理或者行为异常,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教育、引导和劝诫。

    又如,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规定要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关爱、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特别是学校应当建立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异常问题。

    总而言之,破解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仅仅是“拼图”的其中一块,“一关了之”绝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

    当一个“问题孩子张三”在违法边缘试探的时候,有更多人伸手拉一把,或许,就能改变一个“法外狂徒张三”的命运。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43 字。

转载请注明: 法治青年说|12岁!你真读懂这背后的深意了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