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万次,为美好生活加“分”——长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调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琪 钟建军

“垃圾分一分,长岛美十分。”在环保理念引领下,长岛人当下生活中已带有“分类”的烙印。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岛内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次数已迫近千万次。

保护“海上仙山”,先从“垃圾围岛”破题。自2018年开始,长岛试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后破解垃圾分类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痛点。经年累月,效果如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近日走进长岛,深入调查发现,这是一场由政府倾力主导、市场化运作、全民深度参与的生态环境“保卫战”,工作推进如火如荼,垃圾分类的闭环已然形成。

953万次,为美好生活加“分”——长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调查

5月的长岛,花香扑面,景色怡人(记者 吕奇 摄)

破釜沉舟——告别“垃圾围岛”的决心

5月的长岛,花香扑面,景色怡人。“五一”假期,进岛旅客数量创下新纪录,近20万游客走后,看不到岛上有丝毫的狼藉与凌乱。相反,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海岛画面映入眼帘。

“如果没有之前的工作基础,激增的垃圾量会对我们的垃圾处理带来极大的考验。”长岛综合试验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感叹道。“按照现有的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我们已经十分从容。接下来,还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空间”在哪里?

953万次,为美好生活加“分”——长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调查

长岛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置基地(规划效果图)

在北长山乡嵩前村北的一处建设工地,工人正加班加点地工作,全力保证项目6月份顺利交付使用。这里是长岛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置基地,斥资6500万元建设。据介绍,该项目的建成投用,将是长岛垃圾分类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基地设有其他垃圾压缩外运、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置、可回收物分解、有害垃圾再生4个功能区,将充分整合长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资源,解决南北长山岛、西三岛生活垃圾处置问题,标志着长岛垃圾分类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里只是彰显长岛告别“垃圾围岛”决心的一角。

“海上仙山”长岛曾一度面临“垃圾围岛”的困境。此前,岛内垃圾处置多靠外运或者填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逆。居民的生活环境深受影响。更严重的是,极大破坏了海岛生态环境,拉低海岛生态旅游品质。守护绿水青山,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势在必行。

下定决心,2019年长岛祭出了一套“组合拳”。

把垃圾分类上升为“一把手工程”。长岛成立了以区工委主要同志为组长,各乡镇和各成员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垃圾分类工作。“专题会议不知开了多少次,一种共识在慢慢地凝聚,不要走过场,只要真效果。”参与会议的多位部门负责人这样说。

先从公职人员带头。长岛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奥赢说,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类,再投放到指定垃圾箱,也间接带动了邻居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形成了人人自觉垃圾分类的意识。”

再对公职人员考核。长岛建立起一套督导考核机制,对全区50余家公共机构的3000名职工纳入考核排名,每月对职工参与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排名通报。

在长岛经济发展局工作的王玉利就是考核中的一员。王玉利手机里“爱分类”小程序上显示,他已累计投递分类垃圾1801次,积分已有4万多。他每月的投递次数,在单位里排在前几名。

953万次,为美好生活加“分”——长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调查

王玉利手机里“爱分类”小程序上显示,他已累计投递分类垃圾1801次

“推行垃圾分类以来,有考核要求,每月公布排名,排名靠后的人会被单位负责人约谈。刚开始的确不习惯,后来就慢慢养成了分类的习惯。”王玉利平时在家就把厨余垃圾单独装好,除了恶劣天气外,他几乎每天都将分类好的垃圾投递到指定垃圾箱。

“不是纯粹为了积分。”51岁的王玉利说,像投递电池虽然获得不了积分,但他定期投放到指定垃圾箱,“爱护长岛的生态环境,我们人人有责。”

一拍即合——政企联手蹚路的共识

在山东军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长岛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跃然屏上,各类数据不断跳动,记录着居民垃圾分类的每个细节。这里有参与人数、参与率、投放次数、正确率、积分冠军……

“从今年1月1日至5月8日,长岛主城区居民向智能分类垃圾箱里投放分类垃圾188万次。”山东军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帅介绍,全区居民纳入数据平台,每户办理积分卡,已办卡数有18146户。大数据分析,目前办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参与率为92%,投放正确率达到94%。

“你们看,玻璃垃圾、纸类垃圾、塑料垃圾等日投递重量,以及哪位居民在哪个点位投递的哪种垃圾,我们都看得见。”袁帅指着屏幕作介绍。

953万次,为美好生活加“分”——长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调查

在长岛大数据平台中心,山东军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帅介绍垃圾分类情况(记者 吕奇 摄)

深度参与垃圾分类,军绿公司是岛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市场主体。在长岛街头,在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在早晚高峰期,总能看到一群身穿绿马甲的“军绿”人,他们既负责宣传,又负责引导。

“长岛作为生态之岛,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必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我们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说起最初进驻长岛时,袁帅说,“来到长岛,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长岛发展有蓝图,而我们又恰好专业,经过多次磋商,双方一拍即合。”

袁帅介绍,“长岛之所以能将垃圾分类做得这么好,很重要一点是来源于长岛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

2018年,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率先在瀛洲小区、聚仙假日山庄、嵩前村开展了,政府为居民统一购置两分类垃圾桶,实现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城区里引导人员专门定时定点引导分类。如今,在长岛可以看到,小区智能垃圾分类箱“定点投”、渔村“上门收集”模式逐渐成熟,这两种模式也在长岛进行全面推广。

953万次,为美好生活加“分”——长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调查

在长岛瀛洲小区,垃圾分类引导员协助居民将分好类的垃圾投入智能垃圾收集箱(记者 赵金阳 摄)

据统计,军绿已经在长岛铺设了76个分类垃圾投放点位。塑料、纸壳、饮料瓶、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个别点位的垃圾分类精细程度令人惊讶。

市场化运作出现,打通垃圾分类全流程,所以见效非常快。

袁帅告诉记者,“市场化的参与,让岛内垃圾分类如今活力十足,破解了前端分类、中间混运、末端混处的困境。我们还搭建了大数据中心,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处理,将全区1.6万户居民纳入大数据平台,每户办理积分卡,同时绑定手机App。从街道到渔村,硬件设备有了,入户的宣传有了,效果自然不会差。”

变废为宝——人人参与的主动和热情

如何调动起全员参与的热情和主动,调查发现,“积分激励”是关键一招。

“滴……”扫描手机上的二维码后,厨余垃圾投递口的盖板自动打开,长岛瀛洲小区居民刘子鸿将厨余垃圾倒入圾箱里。她没把塑料袋一同投进去,而是将塑料袋再投入“其他垃圾”箱内。随着这一操作完成,刘子鸿换得了15个积分。

“这位居民完成了一次正确的厨余垃圾投递。”分类垃圾引导员刘月华说,“以前居民对垃圾分类不习惯,现在很少有人会分错、投错。”

居民已从之前的“不会分”到“主动分”。在瀛洲小区,一位居民娴熟地将烂水果、纸箱进行分类投递,“在家就把垃圾分好了,习惯了。”

“生活习惯的改变很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许多居民已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分类很规范了。”山东军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长岛公司经理冷传英说,现在不存在汁水横流、蚊蝇遍布的情况,居民感受到了分类后带来的整洁。

垃圾用对了地方,其实都是宝。对居民来说,分类投放能得积分,积分能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对企业来说,废纸壳、厨余垃圾、电子元件等回收起来再利用,能“变废为宝”。

953万次,为美好生活加“分”——长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调查

在长岛厨余垃圾处置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台对厨余垃圾进行二次分拣(记者 赵金阳 摄)

厨余垃圾水分大,一直以来是垃圾分类的难点。以岛内厨余垃圾处理为例,各点位收集而来的厨余垃圾被送往各级处置中心,就能“变废为宝”。在长岛厨余垃圾处置中心,厨余垃圾经机器输送和人工二次挑拣,经过设备的24小时生物降解,就变成了有机肥。这样的厨余垃圾处置中心,岛内一共布设了9处。

黑色的有机肥握在手里,和松软的泥土一样,散发着淡淡的发酵味。“1吨厨余垃圾能生产出100公斤有机肥,有人出120元/吨的价格来购买。”袁帅介绍,有机肥可是养花种菜的宝贝,可用于城市绿化和果园种植实现资源化利用。

953万次,为美好生活加“分”——长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调查

黑色的有机肥跟松软的泥土一样,没有难闻的气味(记者 赵金阳 摄)

据了解,长岛通过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置转化有机肥,全区年外运垃圾减量达到25%以上,既避免了厨余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又减少了垃圾外运成本,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用积分鼓励百姓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调动起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投递一次厨余垃圾能得15分。”冷传英站在礼品兑换机前说,“不少居民用积分换了很多日常生活用品,每季度还会定期举办大型的积分兑换活动,小到肥皂、牙刷,大到米面粮油,应有尽有。”

环环相扣——实现真分类的现实意义

垃圾分类过程中,往往存在“前端分类、中间混运、末端混处”的现实困境,为破解困境,长岛自推行垃圾分类以来,设置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四个环节,解决了“前分后混”“前后混处”等一系列难题。

在北长山乡嵩前村,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二分类垃圾桶。走进芙蓉渔家乐,68岁的唐丽娟正在包海菜包子,厨房里摆放着两个小垃圾桶格外显眼。“这两个小桶就是专门放厨余垃圾的。”唐丽娟笑着说,“垃圾分类后,村里变干净了,好环境吸引来了更多游客。”

953万次,为美好生活加“分”——长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调查

北长山乡嵩前村的唐丽娟今年已经68岁了,她家的厨房里摆放着两个小桶,专门放厨余垃圾(记者 赵金阳 摄)

从投递次数中能看出,居民的参与性有多高。从2019年9月到2023年5月16日,长岛城区居民持卡用户,分类垃圾投递总次数为9533904次。

垃圾分类不能局限于主岛,长岛有10个居民岛,岛岛都实行垃圾分类,已实现垃圾分类全域覆盖。“垃圾分类已成为渔民的新习惯”,黑山乡乡长朱小明表示,黑山乡每天产生垃圾4吨,如果纯靠外运费用极高。如今,垃圾分类全覆盖,分类收集和环卫覆盖率达到100%。

“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垃圾不落地,长岛更美丽”……长岛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成为社会新风尚。

调查发现,城区居民将分类垃圾投递到64处智能垃圾分类箱,由专车转送至各类别垃圾处置中心;渔村里有专人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再转运至各垃圾类别处置中心;可回收物被送至分拣中心;厨余垃圾被送往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被压缩外运……走访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长岛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均以分类的名义“标准化”,垃圾分类全程闭环运作,实现了真分类。

“毋庸置疑,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起到很大作用。”对于长岛深入推行垃圾分类,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张伟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所谓的垃圾,其实就是放错地方的一种资源,如果对其进行细分并进行管理的话,它确实能发挥很大作用。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垃圾分类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对环境保护非常有利。

环境就是民生,不能让“垃圾围岛”成为绊脚石。953万余次投放,是在为美好生活不断加“分”。

长岛的破题之路,步履坚定。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414 字。

转载请注明: 953万次,为美好生活加“分”——长岛全域生活垃圾分类调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