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政治胁迫不得人心 聚焦经济民生才是关键

孙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21年12月30日,一则热点新闻夺人眼球,日本迅销公司(优衣库母公司)首席执行官柳井正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表示他称“美国(让公司表态)的做法是迫使企业效忠”,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

对于国际企业来说,保持中立相当困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双重标准”玩得可谓得心应手,也由来已久。比如,美国政府一面以“隐私权”和国家安全等为由阻止其他国家获取企业数据,一面却要求三星、台积电交出芯片相关数据。人们更不会忘记美国以政治胁迫对待国外企业的斑斑劣迹,近有2020年特朗普任期结束前不久对字节跳动的抖音国际版(Tik Tok)出手,企图将该公司控制权完全转给美国企业;远如美国在资本的游说下以政治和法律手段肢解法国阿尔斯通,最终通用电气成功全盘收购该公司资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企业能够保持中立,或许既是勇气之举,也是明智之选。

搞政治胁迫不得人心 聚焦经济民生才是关键

一个企业的目的自然是追逐经济效益,哪里市场大、消费强、政策好就到哪里发展,这是商界最浅显的道理。说到底,美国以国家政治力量插手操弄商业或“绑架”各国,并不会真正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反而会出现严重损害世界和损害美国自身的情况。比如2018和2019年两起波音飞机737 MAX坠机事件,导致300多条生命无辜逝去。其背后的重要的原因是,作为监管机构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居然将部分鉴定和检查权责下放给波音工程师,造成严重的违规行为和安全风险,间接导致了737 MAX机型的安全问题。这看似不可思议的“波音监管波音”的场景,恰恰是建立在美国政府长年对波音的“宠爱”基础上:以优惠政策助力波音对内垄断市场、以国家之力帮助波音对外打压空中客车等对手,并最终带来灾难的后果。

面对美国的政治手法,中国需要保持冷静思考的头脑。当今时代,世界贸易关系早已是“盘根错节”。美国政客嘴上喊得凶,实际情况如何呢?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前11个月,中国对美国货物出口达5202亿美元,美国对中国货物出口达1626亿美元,两国间货物贸易总额达6828亿美元(均按前11个月美元/人民币平均汇率计算)。全年数据未出,就已创历史新高。虽然不可否认有汇率变化和货物价格上涨的影响,但仍然可以有力地说明世界最大的两个进出口贸易国家--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往来至少并未降温。此外,在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数据中可以发现2020年和2021年(部分)美国和中国吸引外资总额均居前两位。其中2021年美国资本进入中国的流量大概率是有增无减。现实表明,即便是在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大背景下,企业自然能够、也应该有权在市场中做出最佳选择。这也可以视为中美两国拥有的优势和“财富”。

诚然,在两年来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当前世界经济、全球供应链、多国高通胀等形势依然严峻,地缘政治摩擦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仍有理由相信,人们更多关心的还是经济和民生。事实上,中美两国都有自己的“任务”,美国面临实体产业占比过低等“顽疾”,中国也有结构化转型等艰巨任务。不仅如此,全球环境问题更加迫在眉睫。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应该把民众最关心的事情放在首位,尤其如当下人类面临共同的灾难和困境时,更应该抛弃偏见、勠力同心。

好在令人鼓舞的是,近期有一些专家开始探讨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比其他变种病毒的致命性低,更有数据表明其抗体可杀死德尔塔(Delta)变种,新冠疫情整体上有逐渐流感化的趋势。随着疫苗接种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提升的情况下,自然每个人都希望新冠疫情尽快过去。总之,平息疫情、发展经济、合理减碳等关爱民生和人类命运的大事才是各国政府带领企业应该集中力量应对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29 字。

转载请注明: 搞政治胁迫不得人心 聚焦经济民生才是关键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