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告别“谢师宴”,让感恩的载体丰富起来

中高考之后办谢师宴(也叫升学宴),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惯例。2021高考已经结束,考试成绩将公布,眼见得这“谢师宴”又会像七八月份的气温一样火热起来。

6月15日,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严禁违规操办或参加“升学宴”“谢师宴”的通知》,明确“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顶风违纪者一律从严处理,对典型案例一律通报曝光”。

“师恩重如山”,尊敬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尊师重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地方,“谢师宴”逐渐变味:如果家长和学生不摆“谢师宴”,会受到非议;而学生家长摆下“谢师宴”,若老师不赴宴,则老师会被指责架子大、请不动。有了“谢师宴”,很多家庭的钱包瘪了,很多教师疲于应酬,甚至“喝坏了身体喝坏了胃”。一桌“谢师宴”,置老师与学生家庭于两难境地。

“谢师宴”虽遭舆论口诛笔伐,但却能年年在风口浪尖上“开席”,是什么原因在作怪?

事实表明,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多种声音,都表示对“谢师宴”好感不大。对老师的感恩,不是一餐饭所能承载的,“谢师宴”反而给师生情笼罩上了物质化和庸俗化的阴影。虽然道理大家都懂,但“谢师宴”仍照摆不误,其中原因恐怕还是好面子、讲排场这些“传统情结”在作怪:你摆我不摆,我岂非太另类?我的标准低于你的标准,岂非掉价?陋习由此顽固生长。

表达对教师的谢意,需要有健康的载体。曾经有人建议栽“谢师树”来替代“谢师宴”,而山西运城曾举办“感恩父母,文化谢师,知识报国”文化谢师礼,为老师献上一束花、一幅字画、一个文艺节目……这些都足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让人耳目一新,也让师生关系情意绵长。

当大家达成共识,让感恩的载体丰富起来,让感恩的行动多元起来,才能彻底告别“谢师宴”陋习,形成健康、朴素、文明、高雅的谢师礼仪。

(作者 项向荣,摘自《钱江晚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视点|告别“谢师宴”,让感恩的载体丰富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811 字。

转载请注明: 视点|告别“谢师宴”,让感恩的载体丰富起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