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丨用生活的仪式回应一年期待

阳光,风雨,雪花;地铁、飞机、大巴,倒腾大半天,我的年夜饭近在咫尺。

这一顿饭,我从2020年等到今天。2020年,疫情突来,即将踏上回乡路的我——一个湖北伢儿选择留在成都,第一次一个人做年夜饭、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也在脑海里勾勒家乡的模样,想念年夜饭的味道。

时间如水,疫情还在,起起伏伏,今年必定也有人和当年的我一样,将开启一个人的年夜饭。或许会想家,或许会孤独,但我相信,在用心准备年夜饭的过程里,在香气扑鼻的饭菜里,我们可以用一道道有着家族记忆的菜肴,让亲情跨越山海,完成另一种形式的团聚。

于国人而言,年夜饭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是脚步的停歇,是家人的团聚,是候鸟的归巢,是一年的完美收官。因而,我们总是在期盼、等待。

回家路上,我和很多人同行,也和很多人擦肩,他们迈着匆匆脚步,奔向一个叫“家”的地方,那里有父母、孩子、亲人。被人惦记与牵挂他人的感觉变成可观可感的现实,就是一家人和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饭。

家乡前两天下了一场雪,我在行进的车上想起王维的“寒梅著花未”,又想起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三年时间不长,三年距离也不短。以年夜饭为节点,我和家人的分别有了刻度,情绪更醇厚更有层次。

推开家门,是彼此掩不住的惊喜和激动,小侄子提着灯笼,吃着鱼糕左摇右摆,父母在厨房和客厅来回穿梭端菜,一句“洗手吃饭”那么熟悉,像从未分别过一样。看着围坐的亲人,我和每一个久未归家的孩子一样,无法用一个词来形容此刻的感受,幸福、感动、温馨,都不足以表达。

年夜饭也不仅仅只在一个具体的家庭,还在有中国人的任何地方。

今年,年夜饭第一次进入了太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围在一起,“制造”这一个神话场景、传说故事、科幻桥段……当瑰丽的想象变成浪漫的现实,我们吃着同样的年夜饭,共同讲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过去与未来。

北京冬奥组委会依旧紧张忙碌,年夜饭也如约而至。这一晚,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我们共吃一顿年夜饭,感受中国最隆重的时节。在推杯换盏时,在言笑晏晏间,人与人,文化与文化撞出小火花。

年夜饭是个特别的存在,是归家的信号,也是对生活的纪念,代表着我们向过去一年告别,向新的一年迈进。这个具象的符号,把家人的情感漫入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那里装盛着祝福、思念、理解、认同,这是一种精神共鸣。

所谓天涯共此时,就在一盘饺子、一碗鸡汤、一道年夜菜,在共同的文化记忆中。无论在遥远的太空还是离家几千公里的他乡,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在休假,我们都会在这一天、这个夜晚停下步伐,和亲人、朋友、同事,和自己,在这顿用心准备的年夜饭中,笑闹着对牛年说再见,向虎年说你好。

(作者 黄静,摘自《红星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93 字。

转载请注明: 视点丨用生活的仪式回应一年期待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