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是天生的使命?张子枫炸裂式演技直击传统文化的灵魂

近日,由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上映,票房已经超7亿,豆瓣评分7.1分。这是继《你好,李焕英》之后,又一部现实题材电影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绩。

《我的姐姐》讲述了因为父母的意外离世,姐姐安然被要求抚养年幼的弟弟安子恒。姐姐与父母关系本就不和,和年幼的弟弟更像是陌生人一般,她毫不犹豫决定把弟弟送去领养,而自己则去北京实现考研梦。不过这一“冷血”的决定冲击了长辈,得到了所有人的强烈反对。之后安然在与弟弟短暂的相处后,无论是她的生活还是对弟弟的感情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姐姐安然,是一名护士,一心想要和自己的男朋友去北京读研改变自己的命运。小时候父母想要生个儿子,她不愿意扮演瘸子帮父母办二胎证明,父母为了让她能早日出来赚钱,偷偷改了她的高考志愿,导致她和父母的关系如履薄冰。而年幼的弟弟对于她来说,更像是一个只见过几面陌生人。

弟弟安子恒,就像每一个年幼的小孩子一样任性,淘气,一看就知道是在父母宠爱中成长的孩子。在他眼里的父母和姐姐眼中的父母完全是两种模样,在父母去世之前,他一直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一开始就坚定表态:弟弟送去领养

电影一开始,姐姐在父母车祸现场时,需要拿身份证核实自己是父母的女儿,因为只有父母和弟弟一家三口的合照。当和家里长辈们谈到家里有一套学区房署名是安然,长辈们激烈的反应,更因此直接要求安然要抚养弟弟。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姐姐从小到大所处的环境,血淋淋的现实让不少观众觉得感同身受,引发很多共鸣。

当姐姐对亲戚们宣布要把弟弟送去领养,自己准备去北京考研。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长辈都很激烈驳斥她,姑姑告诉她:她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养弟弟。大伯公更是当场翻脸,怒骂姐姐如果不愿意养弟弟,就把房子让出来,说着还要动手打姐姐,说替父母教训她。

无论是姑姑的反应还是大伯公的反应都令人愤怒又不足为奇,甚至觉得很贴合现实,一个家里或多或少有”姑姑“这样的女性角色,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家庭。也有大伯公这样的角色,以极男权主义长辈的身份替我们做决定,替父母教训我们。对上自我意识强烈的安然,结果当然是不欢而散。

充满“好心”的姑姑又开始劝说,她娓娓道来自己当年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安然的爸爸。“没有人要求我这么做,但是长姐如母”。安然听到后却更加疑惑,她对姑姑说:这是你的选择,凭什么要求我。还拜托姑姑可不可以为她想一想,她养自己已经很难了,而且她将来还要结婚生子的。这番请求换来了姑姑的沉默以对。

在传统的观念里,姑姑其实是一位很好的姐姐。姑姑家里有瘫痪的丈夫需要照顾,家里经济能力也一般,但还是尽全力照顾安然姐弟。她对弟弟以及弟弟家庭都是尽自己全力付出,就连姑姑女儿都痛骂她活该命苦,是不是上辈子欠他们家的。

姑姑是每一个中国式家庭都有的女性,老一辈人传统观念的优秀继承者,姑姑从小耳濡目染,似乎放弃自己的前程把机会让弟弟是一件骄傲的事,这是姐姐一定会做的事,即便自己生活一片潦倒。 而当她灌输给安然长姐如母,牺牲自己的观念时,却让安然越发觉得矛盾:姐姐为什么有奉献的使命?为什么不能替自己想想?

在找到领养弟弟的家庭之前,姐姐和弟弟生活在一起,生活变得鸡飞蛋打。看弟弟做各种恶作剧,完全就是“熊孩子”的生动写照。姐姐生气时,六岁的弟弟会对她大喊:爸爸说家里的东西都是我的,你必须听我的话!

不知道他们的爸爸到底在家里重复了多少遍这句话,才让能弟弟记得如此牢固,六岁就拥有这种主人意识来攻击姐姐。有个观众说听到这句话她当场泪崩了,因为她的弟弟和她说过一模一样的话,那么可恨,那么理所当然。

不过姐姐在弟弟和家人面前表现得十分硬气,可在男友家里人面前却露怯了。她有一位家境优越的男友,她甚至不敢让男友家里人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弟弟。无论是现实的处境和困境都凸显出姐姐的自卑,抚养弟弟是沉重的负担,不抚养又要背负冷血,自私的坏名声。连男友都无法理解安然要把弟弟送给别人领养,这也为后来两个人的分手画上了开始。

动摇领养想法:有过很多次挣扎

姐姐和弟弟一开始闹了很多矛盾,慢慢两人越来越熟悉。安然虽然嘴里说要把弟弟送走,但一直在好好照顾他,送他上下学,帮他穿鞋,背他回家,开始和弟弟谈论死去的爸妈,两人亲近不少。

姐姐曾试图在地铁站抛弃弟弟,看见弟弟边跑边哭着喊:姐姐,安然发现自己不忍心了。因为一次差点被姐姐“弄丢”之后,弟弟也变乖了,希望能得到安然的喜欢不要被抛弃。

姐姐送弟弟上学时撞见和父母相撞的司机,她立马大声质问:你是不是酒驾肇事逃逸?司机以为姐姐大闹是要讹钱,安然说:我要的不是钱!她哭着抓着弟弟站在司机面前,瞪着眼睛质问司机: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我的责任,明明做错事的不是我,凭什么所有人都要冲我来!她发泄一番自己无处可言的委屈,却被人拍下来,网络上的弹幕抨击她道德沦丧,丧心病狂。

但当她在幼儿园看见弟弟穿着白色的校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摇着头唱“太阳下去明早依旧爬上来”,安然就像每一个家长一样,眼睛都是笑意,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弟弟如此可爱的一面。

此时的姐姐就像海岸,被海浪一直拍打,有时候海浪很大,有时候又很温柔。安然就这样在摇摆中前行,她明白抚养弟弟会有多不容易,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要求她一定要抚养弟弟。不过她还是会不自觉照顾弟弟,她可以做得很好,而且慢慢有点喜欢这个弟弟。

再次坚定想法

姐姐因为被一位医生讥讽而与对方争吵,男友却拉住她让安然做事顾及后果,后来男友哭着和安然分手时说姐姐性格那么强。其实男友从来没有懂过安然,不懂安然为什么一定要把弟弟送去领养,一定要去北京考研,一定要那么强势。

姐姐在离职的路上,碰上之前照料的孕期子痫的患者强行保胎,丈夫不听劝,非要弃大保小,安然像是疯了一样冲出去要问孕妇本人意愿,想要救那位孕妇。但孕妇奄奄一息说:我想生。安然还是不放弃,就像拯救自己一样她问孕妇:生命是你自己的,你人死了生了孩子有什么用。

安然被人推倒在地大声辱骂她这个卖弟的人,不是好东西。安然撕心裂肺对他们喊:你这是在谋杀!你都生了两个女儿了,为啥子还要生,儿子就那么好吗?这份呐喊特别让人动容,既是对这位丈夫的呐喊,也是对安然父母的质问,更是对这个重男轻女社会的诘问,爸妈去世留下弟弟的崩溃在这一瞬间全面爆发。

无论是安然自身还是她身边的人都一直生活在重男轻女的环境当中,女性一直在为成全男性牺牲,牺牲上学的机会,牺牲人生,难道连生命也要牺牲吗?安然对这种环境感到愤怒,她有深深的委屈和不甘。安然虽然想摆脱弟弟,但其实自己也一直是束缚在这样的观念里,她也是一名”受害者”这样的想法越强烈就越刺激她放弃照顾弟弟。

而后姐姐得到了那么久以来的第一个支持。姑姑和姐姐讲述自己为安然爸爸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放弃去国外经商,因为姑姑是姐姐,安然奶奶说:我什么都要紧着我儿子来,你就不要想了。安然奶奶把这句话说得如此直白,如此磊落,把所有的不公都表现得理所当然。

姑姑知道姐姐所承受的一切,她终于对安然说:其实阿,套娃也不一定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头,你可以走自己的路。姑妈哭了,安然笑了又哭了,这么久以来,只有一个人理解了她,也是作为“姐姐”的受害者。

安然终于下定决心把弟弟送到舅舅照顾,开始了自己考研冲刺学习。直到有一天,安然看见弟弟在赌场外面和一群孩子打麻将,嘴里说着脏话,耳朵里夹着一根烟,几天就变成了一个小混混。

舅舅是安然妈妈的弟弟,一直像一个混混一样生活,不务正业,沉迷于打麻将,连自己的女儿都可以不管不顾,离婚之后也没有成立新的家庭,准备自己打麻将过一生,还一直想着安然卖学区房的钱。这个舅舅的形象似乎很熟悉,每个人家里都有那么一个舅舅存在,因为从小被过度偏爱,成年之后现实的反差让这些“舅舅”们不愿成长,逃避现实。

不过人又是极复杂的,舅舅是在姐姐被大伯公打时,挡在姐姐面前的人,是在姐姐见男朋友家长时,给她准备漂亮新裙子的人,是每个月都会去安然爸妈墓地附近悼念的人,是一个非常爱女儿的爸爸,人本身的矛盾和复杂性就很难让人理解,用一两个标签去定义一个人是浅薄的。

结局

安然接回了弟弟,弟弟问安然:姐姐真的很想去北京吗?安然把自己内心强烈的渴望告诉弟弟,像一个朋友那样坦诚,弟弟成为了第二个理解姐姐的人。他联系之前想领养他的一个家庭,那对夫妇家庭条件很好,很宽敞的别墅,可以踢足球的草地,对弟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是很完美的领养家庭。

一切都即将尘埃落定,安然终于有机会可以甩脱“弟弟”这个包袱,去实现内心追求。在领养家庭父母要求安然签一份合同,要求之后必须断绝和弟弟的联系,安然纠结了很长时间后,选择牵着弟弟的手离开,欣喜过后是茫然失措的大哭,就像《毕业生》结局一样,本恩勇敢闯进教堂带着伊莱恩出逃,他们跑过重重追来的人群,最后两人坐在公交上后排发呆,欣喜之后是对未来的茫然和无措,未来永远是未知数。

开放式结局给了很多联想,这个结局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姐姐全都白费了,抗争了那么久,最后又回到了原点,安然和姑姑似乎没有区别。但姐姐和姑妈绝不一样,姐姐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对重男轻女思想的反抗也从未停止,有很多人试图拔掉她身上的刺,但她一直都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最后带弟弟走也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虽然原生家庭一直影响着安然,她始终不明白作为姐姐为什么必须要为弟弟奉献,为什么不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她一直在抗争,不畏惧别人对她“异类”思想的打击。但她还是会不由自主照顾弟弟,做一个很好的姐姐,她的嘴很硬心却很柔软,她生活的整个环境都一直在这种氛围之中,完全摆脱不现实,现实和她的意识总是在都斗争着,她也身处其中一直摇摆。

现在被称作女性觉醒时代,越来越多的女性会站出来为女性该有的尊重和权力发言,这也是姐姐这部电影得到热议的原因。姑姑那个时代,她如果不愿为弟弟付出,是很难获得别人的支持和谅解,在姑姑时代没有电影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能够有机会和有机会传递给大众:姐姐们没有奉献的使命。安然的时代却有,仍然会遭到抨击,但也可以得到支持和理解。

《我的姐姐》被不少人抨击是吃女权福利,重男轻女题材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但我更喜欢的是这部电影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姐姐”这个角色,鲁迅曾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夜中发光,不必等候炬火,如果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的姐姐就是那一分热,一分光。

电影中的姐姐安然没有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没有如她所希望的那样清醒,那样决绝,为实现自己的渴望放弃一切,姐姐是亲密的,多义的,强烈的,也是每一个我们的缩影。 姐姐们也会一直反抗这种不公,决不妥协,我们信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同时,电影也告诉我们,姐姐照顾弟弟其实不仅仅是“重男轻女”以及姐姐们的使命,也是中华传统,血浓于水的延伸,是中国人情社会的一部分。中国一直很看重亲情,一直彼此需要着,而被人需要对人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安然在墓地里哭着喊我努力生活,就是想你们能说一句,我女儿还是不错的。不管安然与父母关系如何,她还是忍不住想起曾经的美好,想得到他们的肯定。孩子和父母一直是需要也是被需要的。

姐姐身上这些矛盾,让整个人物更加丰满,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姐姐。情感本来就不可能完全由理性掌控,对电影所有不满,所有抱怨都阻止不了我们喜欢电影中的姐姐,请不要吝啬,大方赞美一直在努力抗争的姐姐,去拥抱这一点点进步。姐姐们不再是单打独斗了,girls help girls! 愿电影永远带来思考,我们永不害怕电影。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617 字。

转载请注明: “姐姐”是天生的使命?张子枫炸裂式演技直击传统文化的灵魂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