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灏:家乡那座小城

作者: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东区初一年级八班王景灏

指导教师:沈欣玥

“我的老家是红军住过的地方,老街上的四合院有我童年的时光……”家乡那座小城,依山傍水,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两边,青瓦屋面的吊脚楼成靴子状排开。自小就时常听爷爷讲起这座小城和小城里的故事,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我慢慢地读懂了家乡这座小城。

小城很小,只有1.5平方公里,但在1934年11月,却有2万多红军战士共46个党政军机关汇集在这里。接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电报后,红四方面军在城边的南峰寺召开了会议,响亮地发出“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号召。为了顺利地强渡嘉陵江,在城边的东河上,红军组建了260人的水兵连。数九寒天,寒风凛冽,刺骨的河水里,他们训练浮水、划船,两个战士,竟然冻死在冰冷的河水中,却没有一个人退却。终于,战士们掌握了水上作战的技巧,为强渡嘉陵江战役胜利,迎接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乡这座小城,散发出耀眼的红色光芒!

在小城的王庙街,一块“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成立地”的石碑静静的矗立,爷爷抚摸着石碑,给我讲起了这个由2500多名妇女战士组成的,中国红军历史上最大建制的妇女独立武装的故事。那是1935年2月,刚建立的独立师奉命把伤员从旺苍坝送到永宁铺。这段路程有120多公里,其间山峦重叠,地势险要,道路就象羊肠似的缠绕在崇山峻岭之中,极为难行。为了安全,女战士们选择了一条很少有人来往的山路,路旁荆棘丛生,路面铺满了小石子,行走时稍有不慎就会滑倒。为了保证伤员安全,减轻他们的痛苦,上坡时,前面的同志跪在地上,手指象钩子一样抓住路面,后面的同志双臂伸直,把担架高高举起,双腿打着颤颤,手臂也打着颤颤,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衣裤磨破了,膝盖磨破了,臂肘磨破了,殷红的鲜血流了出来,洒在路旁小草上,浸进路面的泥土中。有的战士出血过多,加上在泥水中浸泡,把伤员抬到目的地以后,自己的伤口却感染了,无法医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两位重伤员,实在不忍心女战士们为他们付出那样大的代价,偷偷割断了自己的动脉血管……4月,妇女独立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渡过嘉陵江,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她们两次翻越雪山,三次走过草地,最后在祁连山悲壮谢幕……爷爷眼眶已经湿润,我也早已泣不成声,那一刻,我再也不嫌弃小城的小和旧!

爷爷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过一个个红军机关驻地遗址,站在“中国红军城”牌坊下,远眺城边石壁上那幅:“为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的苏维埃新中国而斗争!”的红军石刻标语,我仿佛触碰到了革命先烈们火热强劲的心跳。爷爷告诉我,“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是红军留给小城不朽的精神丰碑,我们要把它镌刻进每一个红城人的血液里!

我热爱脚下的这片故土,更热爱家乡这座小城,无论我身在哪里,都为我是红城儿女而自豪!我将如革命先烈们一般,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25 字。

转载请注明: 王景灏:家乡那座小城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