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老兵周志东:博士毕业去当兵 20年战功赫赫

“我愿意当一辈子军人,只要组织需要我,我愿意听从组织的安排,到地方就业继续奉献自己。我对这个部队感情始终在,因为部队培养了我,人要有感恩之心,所以我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1998年,29岁的周志东博士毕业,面对众多单位抛出的橄榄枝,他选择进入水电部队。20年来他战功赫赫,获得过无数荣誉,曾任水电第三总队十一支队总工程师,武警水电第三总队副总工程师。2018年水电部队整体转制,地方多家企业又一次高薪聘请他当技术专家,或者他可以自主择业选择悠闲自在的居家高薪生活,但是这次他服从组织安排,又选择随部队一起转入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任安全总监。

从成都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周志东并没有直接进入企业或者大学任教,而是选择去到边远的高原地区为国家做贡献。当时身边的老师、同学都非常的不理解,但他毅然决然穿上军装。“我觉得西藏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地质方面是世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带着对青藏高原的憧憬,他来到水电部队。到达西藏后,面对眼前连绵的高地和雪山,以及当地浓浓的风土人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周志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自豪。

“当时我们住的地方都是用油麻扎棚子,温差很大,在高原上白天不隔热,晚上不保暖,冬天及其寒冷,夏天及其炎热。”来到部队后,周围的环境与他之前的想象完全不同。特殊的气候条件让初来乍到的他身体出现了头晕呕吐等强烈的高原反应。

周志东所在的部队负责的是沃卡河一级水电站,它是西藏水电的小百科,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我看到很多工作十几年的老同志都特别能吃苦,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从那时起,他意识到这是一支有技术含量、能吃苦有奉献精神的部队。

1998年,刚到部队的他就被任命为西藏沃卡电站倒虹吸工程工程师,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效的解决了边坡岩体稳定性等难题。2003年7月,他被任命为水电部队青藏铁路第19标段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青藏铁路工程在当时是世纪性的大工程,特别是高原冻土、高寒缺氧和环境保护三大难题让很多建设者都感到棘手。因此作为总工程师的他,肩上的担子和责任非常重,夜里辗转难眠,睡觉也不安稳,半夜醒来仍在思考冻土试验的方案。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最终创造性地提出增加冷储、减少热蓄的片石通风施工方案,最终使铁路速度最高达到100公里/小时,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当属挪威却也只能达到70公里/小时。

部队除了参与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还要参加抢险救灾。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周志东每次必须到最危险的地方,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4年易贡发生山体滑坡,当时正值4、5月的雨季,泥石流和崩塌都很多。在抢险时突然发生的泥石流差点把我们两个车都给冲走了。在林芝318国道抢险的时候,突然从上面掉落石头,幸亏我们撤离及时,如果慢一秒,14个人可能至少一半的人都会被埋在里面。记得有个指导员被树挂了一下,埋在里面,断了两排肋骨,头上缝了7针,人当场失去知觉,好在最后抢救了回来。”

2018年9月1日,武警水电部队整体转制成中国安能集团。周志东正式脱下军装,留在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担任安全总监。20多年来,周志东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章”,被表彰为“武警部队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获“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军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武警部队优秀共产党员”“青海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人民军队是国家最坚实的保障,在关键时刻,在困难面前,其他人不敢上,但人民军队必须上,这是我们军人的责任和使命。只要组织需要我,我永远都在。”周志东坚定的说。(李平 王洪江 实习生 王艺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64 字。

转载请注明: 水电老兵周志东:博士毕业去当兵 20年战功赫赫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