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养老院是如何炼成的?

这几天,一条新闻在养老行业中“炸圈”了: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下文简称“杨福院”)从全市800余家养老机构中脱颖而出,摘得上海市质量金奖,这可是设奖20年来破天荒首次颁发给养老机构。对于绝大多数上海市民来说,听说杨福院的名字都是从去年院内老人们模仿世界名画拍照上“热搜”开始的,也仅止于此。那么,象征全市最高质量标杆的质量金奖,是怎么与这家刚破圈的“网红”养老机构挂上钩的呢?昨天,记者走进杨福院,在老人们的幸福笑脸中看见了他们的获奖“秘诀”。

“网红”养老院是如何炼成的?

名画模仿秀。杨福院供图(下同)

上海市质量金奖设立20年,迄今只有171家组织获奖,历年获奖名单可谓“星光熠熠”: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中建八局、上海国际机场、申通地铁、上海发电机厂、外高桥船厂、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与其他获奖组织相比,杨福院的体量称得上是“羽量级”。如果不是一不留神成了“网红”,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它。所以,这回得奖,不仅员工乃至行业上下深受鼓舞,老人们也激动不已。

昨天,听说记者前去“探秘”,89岁的罗爷爷提前1小时就等着了,用在院内智能手机培训班上学会的本事,在手机上写了一篇长长的发言稿,其中一句话引来大家善意的笑声:“我在杨福院三年胖了15斤”。为了在记者面前亮一手绝活,几十名“80后”“90后”老人宁肯错过饭点,也执意要表演在艺术课堂里排练的大合唱。

“网红”养老院是如何炼成的?

90余岁的高龄老人们放声歌唱

家属们也纷纷夸赞。百岁老人王奶奶在杨福院住了7年,女儿龚阿婆看到新闻后上网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奖项的分量真是了不得,不仅庆幸母亲排队排进了杨福院,更感受到上海市政府对养老事业的重视和关心,她说:“这可能是上海养老事业高速发展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龚阿婆的感慨是由衷的。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近年来已颁布多条养老服务扶持相关政策。3月20日,被称为是上海养老服务工作“基本法”的《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施行,几乎同时,杨福院获颁上海市质量金奖,这体现出养老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城市温度。

杨福院获奖,当然不是因为上热搜,但肯定与模仿世界名画拍照、跳乘风破浪的女团舞、拍摄“小人国”错位照等创意活动有关系。副院长乔毅皓这样解释他们“出圈”的目的:“我们想未来得到怎样的养老,就要现在带着年轻人一起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些活动既是丰富老人生活,改变人们对老人晚年只能坐等三餐的刻板印象,让老人获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也是用愈来愈响亮的银发品牌,倒逼员工不断要求自己‘只能做得更好’。”

“网红”养老院是如何炼成的?

乘风破浪的奶奶

正是因为追求这样的高质量发展,所以,杨福院正如其英语谐音young和full,把老人们的生活安排得既“青春”又“充实”。老人们可以参加18个兴趣班,在怀旧风浓郁的老克勒超市“过家家”,在敬老节游园会坐小火车和旋转木马、抓娃娃,在散步时带上点唱机器人一路欢唱作伴,与老伙伴们一起庆祝百岁生日……曾经因为想家掉过眼泪的杨奶奶,一周后就再也不想回家了;曾经做过老师的罗爷爷在这里做起“罗同学”,称赞入住杨福院是他的最佳养老选择;曾经看见分院长一口口给88岁母亲喂饭的冯女士说,她很感动:“我们子女都没有给妈妈喂过一口饭……”

“网红”养老院是如何炼成的?

老人们自己运营的老克勒超市充满怀旧风

“网红”养老院是如何炼成的?

走廊上的“岁月留声机”可以播放越剧等内容老唱片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这些,还不足以获得老人和家属的一致认可。杨福院的质量标杆,不仅在于建立了一套标准化体系和独具特色的“6+1”管理模式,全方位呵护老人,更在于他们善于通过春风化雨的内部文化建设,把理念渗透到全体员工的工作细节中,让他们带着笑脸和真诚去工作,真正把老人当成家人,把服务老人当成自己的事业。

每年,杨福院会组织一线的外来务工人员去看上海地标,去拍形象照甚至补拍婚纱照,会组织员工演情景剧来复刻工作场景互找问题促改进,会组织大家参加减压培训,呵护好员工们的饱满状态,更好为老人服务。正是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员工们真正把“你们杨福院”当成了“我们杨福院”,真正把“打工挣钱”变成了“养老事业”,老人们在这里才能把夕阳过得更加灿烂多彩。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孙云

来源:新民晚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08 字。

转载请注明: “网红”养老院是如何炼成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