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冲突未改变中印合作大局

【欧洲时报社论】近期,中国和印度边境发生的一系列对峙事件引发关注,特别是6月15日的一次冲突,因为造成了人员伤亡,更受瞩目,也让外界对中印边境局势、中印关系走向产生担忧。

对于最近的这次冲突,中印双方都没有披露太多细节。有媒体援引印度军方的声明称,印军的伤亡数字从此前的3人增加到了20人,其中17人是因为受伤之后暴露在高海拔地区的零下低温中,造成伤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中方的回应则称,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5月以来,中印边境多次发生对峙,一度引发双方谈判破裂。进入6月,经过多轮会谈,特别是在两国官方表态后,边境局势有所缓和。直至此次造成人员伤亡的冲突,局势再度紧张起来。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背后,是中印边境争议的长期性、复杂性。一直以来,中印边界存有争议的客观现实,考验着双方通过谈判协商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

从此次冲突后两国官方的表态来看,双方都不愿看到事态进一步扩大,而是将继续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问题,缓和边境地区局势,双方也正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进行密切沟通。由是观之,目前中印边境局势总体上是稳定的、可控的,外界“中印开战”的担忧难以成立。

此次冲突之后,中印民间尤其印度民间确实有一些主战的民族主义情绪存在,但这并非当前中印关系的主流。合作而非对抗,才是两国最佳选择。

近年来,中印边界事件频发,除了历史原因,很多时候要归因于印度。

一方面,莫迪政府改革进展不顺,“莫迪经济学”效果不佳,需要向外转移矛盾;另一方面,虽然印度有不少人主张借鉴中国发展模式,但是印度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一直很强烈,边境问题是宣泄管道之一;再则,印度在战略上一直对中国有警惕,比如印度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对其不利;此外,印度存在一些“抓住中美博弈加剧带来的机遇期解决与中国边界争端”的投机主义思想。

对印度而言,既要清楚中国的基本立场,特别是坚定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也需要明确什么样的外部关系也代替不了与中国的关系。对于存在争议的边界,中印建立了保持该地区稳定的管控体系,并且在很长时间都发挥了效用,解决摩擦的途径是不断完善而不是破坏这一体系。

对中国而言,随着全球地缘政治重心转移到亚洲,中印关系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接连打出重返亚洲战略、印太战略的美国,拉拢印度压制中国的态势十分明显。5月份,中印边境局势紧张之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表示,“美国已准备好、愿意且能够调解和仲裁他们激烈的边界争端”,但遭到中印双方不约而同的拒绝。这显示出,印度的对外政策虽受西方影响,但也不愿结盟美国对付中国,中印之间战略合作的基础是广泛存在的,北京关于中印友好合作的政策具有稳定性,不会因此次边境冲突而改变。

正如不少评论分析的那样,中印关系具有“双轨”特征,在一些领域存在矛盾与竞争,又在一些领域进行合作与协调。同为崛起大国、人口大国,中印在经济改革、现代治理、国际合作等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也在推进合作方面负有更多责任,尽快平息边境冲突带来的冲击,便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83 字。

转载请注明: 边境冲突未改变中印合作大局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