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 难忘的那位党委书记

大众网·海报新闻 通讯员 祝培友 淄博报道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为了让更多人汲取到那些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终身的精神力量,淄博的祝培友用笔记录了淄博矿务局夏庄煤矿工作时,夏庄煤矿党委书记张作明始终为人民,作风朴实,为人亲和的红岩精神。

记录者:祝培友

记录时间:2021年6月4日

20世纪80年代初,分配到淄博矿务局夏庄煤矿工作。那时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许多事情也变化的很快,领导干部调整调动的也很频繁,1980-1982年间矿上的领导班子就调整了两次,换了一次矿长两次党委书记。

1983年初矿上又新换了一位党委书记。那时候由于没有什么新传播媒体,一个地方的新领导上任后,若不是开会或面对面办什么事情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会认识的。当时的夏庄煤矿办公区、一井办公区和矿医院是呈横折型排列,矿部大门内左侧是矿上的办公区,右侧台阶上是一井的办公区,矿医院在东边的横折处,大门朝西,所以矿部大门朝南,门外左侧有棵百年的大柳树,矿医院大门朝西,门外左侧也有一棵大柳树,其实是同一棵树,自然人员也就都很熟悉。

在那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矿上新来了位党委书记的消息在矿区已是人人知晓了,但多数人不认识,只是发现一位身林魁梧、很有军人气质、很有精神、浓眉大眼皮肤较白的四十多岁男子经常在一井连队区、职工食量、供应科矿机厂、机电连、总务科、矿医院、图书馆、俱乐部等处转悠,猜着这位准是新来的党委书记。果不其然,在一次全矿机关干部大会上见到了新来的党委书记,他叫张作明。一听其讲话就知道是一位直爽利落、务实的领导,讲话中把保产量、保安全生产,支持一线工作,关心、爱护一线工人作为重心任务。张书记多次在会上要求克服工作上的缺点,补齐短板,强调了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矿机关各科室和单位,从能导到职工都要围绕“保产增产,安全生产”开展工作做好服务,对机关科室、职工食量、矿医院、供应科、机电科、总务科、供销料、保卫科、团委、工会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整个矿区活跃了起来,职工的精神风貌也变好了。在他的渲染和鼓动下经过各种会议的推动,各科室各单位都忙了起来,干部职工都行动了起来,这位张书记和矿领导班子成员们也没闲着,以后的几件事确是获得了矿区职工和家属万余人的齐声喝彩。

一是抓后勤保障服务,改进提升一线工人生活。关心一线矿工生活,首先要把食堂办好,用张书记的话说就是“井下工人啥时候来都有热汤热饭吃,要有滋有味,吃得饱吃得好,吃得高兴。那一段时间张书记盯上了职工食堂。由于办公区域相连,矿机关的科室、单位和一井共用一个食堂,既要让早8晚5的吃好饭也要让井下三班倒的吃好饭,食堂职工确是较辛苦,但张书记不光一天三时到食堂买饭时巡视食堂,经常在上二班的井下工人上井吃饭时,或延后一小时到食堂巡查,那大约是在晚上11:30一1:30之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督促整改,食堂的工作改进很大,各种菜品齐全,不但有多种大锅菜,还有各种小炒;面食品种也很多,连馄饨,煎饼、面包、酥皮糖火烧都有,且非常好吃。当年矿党办的李广胜后来回忆到:“食堂的饭菜琳琅满目,五毛钱,一块钱的一个小炒,再配上馒头、火烧、煎饼什么的就是一顿可口的美食。”食堂的改进受到了职工的好评,矿上也为食堂职工提高了奖金档次。

不光食堂的饭菜丰富了,餐厅也变干净整洁了,就餐秩序也变好了,各人都自觉排队买饭。有一天排队买早餐时,医院的一个医生已排到前面,后进来一位护士插队到了这位医生的前面被在后面排队的张书记发现了,张书记走到了这位护士跟前拉着她的衣袖让她到后面排队去了。这个事虽小,张书记也没有多说,可在全矿职工中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义。

张书记还经常到矿医院里转转,与老院长李林及医务人员交谈,要求做好工伤抢救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井下工人的夜间诊疗。那时医院除病房正常上班值班外,门诊上的外科、内科、放射科、西药房、检验科、手术室不管人员多紧张都坚持24时值班制度。有一次井下出了工伤,医生接到电话后正准备向井口赶,张书记小跑过来,说了声“赶快”,拿起担架就向井口跑去了,外科医生背着急救箱想拿回担架来,不好意思让党委书记拿着,但张书记不让,一直至到了井口。

张书记还要求图书馆夜间开放,要让井下工人看上书、报刊;安排俱乐部放电影,同时制作幻灯片,宣传矿上的好人好事,保产创产中的先进事迹及生产喜报;还组织了篮球赛,那时矿工的精神生活也是丰富多彩。

二是整顿干部作风。矿党委出台文件,对干部作风、廉洁行事、跟班带班生产等都做了具体规定,为保证安全生产,要求班前一律禁止喝酒,一旦违犯,既进行行政处分又要经济处罚,为此处理了好几位区队长;有位矿领导多年来已养成喝酒的习惯,中午晚上无酒不成饭,且经常喝多,弄得很难看,关系也很紧张,最后只好由组织出面安排他辞职了。另一位矿级领导和供应科科长也因借工作之便,利用矿上的汽车拉运建筑材料在各自老家盖房子,被批评和处理,那位矿级领导提前办了离休,供应科长也被提前退休了,同时退赔了车辆运输费用。对矿上的生产物资供应和煤炭销售中的裙带关系也进行了清理。

三是修好了博万路。淄博制酸厂到夏庄煤矿的道路修好后,矿上到万山的这段路就搁置了下来,而经过这段路上下班的矿工特别多,它涉及安上、矾场、南万山、东万山、北万山、北峪村、西河几个村的矿工白天黑夜的上下班和村民的出行,而这条路由于两边有多座小煤井,路面压得坑坑洼洼,真是晴天一层煤土,雨天一地黑泥。张书记根据工人的反映,进行了调查研究,又与博山区政府进行了沟通,正好当时区里也有修建博万路的想法,一拍即合,没用多长时间,一条崭新的柏油公路修好了,解决了多少年来困扰矿工上下班和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四是保产保勤保医创高产。夏庄煤矿是一个煤层薄低产量,井下条件复杂的矿井,年产设计能力30万吨,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产量指标很是不易,因此保产量就是头等任务。为了保产量,每到夏收夏种季节、秋收秋种季节,好多工人都要回家抢收抢种,这时,矿上便抽调部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到矿工较多的区县、乡镇,到工人家中走访,帮助矿工解决困难,催促回矿上班。张书记还特意要求矿医院要抽调部分医务人员到有病人的矿工家中送医上门。有一年我和孙世谋中医大夫就去李家乡、马鞍山附近的几个村子保过勤。

为了鼓励出满勤干两点,食堂还设立了营养餐厅,让出满勤的井下工人在里面就餐,以示奖赏。每到节假月,如五一,十一、春节,都要组织机关单位的青年工作人员到井下一线劳动,名曰创高产,其实也干不了多少活,但制造了一种全矿上下为保产创产而努力的氛围。

张书记在夏庄煤矿待的时间不算长,算来也就是三年的时间,但他一直秉承着勇于担当、敢于开拓、勤于为民的精神,带领当时的矿领导班子为夏庄煤矿的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把夏庄煤矿推向了一个辉煌的时段,博得了全矿干部职工的好评。正像当年夏庄煤矿的一位机关干部后来回忆时说“夏庄煤矿1980年至1985年生产经营变化最大,职工的精神面貌最好,矿领导工作认真,管理丰富,作风朴实,为人亲和”。张书记这样的领导干部不论多少年过后,人们是永远难忘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04 字。

转载请注明: 红色故事 | 难忘的那位党委书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