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青诉 | 虚拟祭品巧立名目分菜系收费 网祭平台竟按用户付费打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作为绿色环保的网络祭奠成为不少人寄托对家人哀思的选择。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清明除了老生常谈的缺乏审核机制导致的“活人被祭奠”外,如今不少平台推出各式收费虚拟祭品,许多项目只要点击就会跳出充值界面。有的平台竟然推出打榜功能,用户在平台花费越多,排名就越靠前。就在近日,相关部门就曾发布通知,要求网络祭扫平台应合理设置祭扫用品和服务项目,不得打着“纪念亲人、祭奠先烈”的幌子,巧设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设置“香火”排行榜等诱导充值的功能。

审核不完善“活人被祭奠”

2007年,多地民政部门基于环保理念第一次推出“网络祭奠”方式,彼时祭奠多为公益性,祭奠对象多为革命烈士或者历史人物,网络祭奠属于虚拟祭奠,如在网上创建虚拟纪念堂,用虚拟香烛、鲜花等贡品进行模拟祭奠。

而在疫情背景下,网络祭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据公开报道,2022年清明节假期首日,全国共有2304个网络祭扫平台,网络祭扫群众6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75.7%。分析指出,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网络的发展,“网上祭扫”等新兴方式的出现成了当代人对清明节文化的一种改变和创新。

315青诉 | 虚拟祭品巧立名目分菜系收费 网祭平台竟按用户付费打榜

不过,网络祭奠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我之前试过一个平台,竟然还有给动画片人物建堂的,还有一些上传的逝者图片是表情包”。网友小楠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平台的审核流程存在很大问题,甚至还出现过活人被祭奠的情况。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一则“人还活着却被网络祭奠4.3万次”的新闻登上热搜,也引发了大众对审核机制的质疑。

一位有10余年从事网络祭奠平台工作的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运营线上祭奠平台以来,确实遇到过不少“活人被祭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等问题,“有员工将自己的领导头像上传建墓碑,也有夫妻吵架后用这种方式发泄,事后双方又找来要求删除。甚至有人将自己的母亲和宠物P在一起上传。他们不是在文明祭祀,而是在糟蹋文明,我们负责审核和运维的工作人员也苦不堪言。”

北青报记者随机测试了提供线上祭奠服务的4款APP和8个小程序发现,有三款APP中存在审核机制不过关问题,8款小程序中也仅有两款有实名认证。从具体认证流程来看,多数平台在输入手机号注册后,输入逝者姓名、图片,生辰和忌日就可以直接免费创建纪念馆,且逝者信息可以随意填写。有平台显示在填入信息时会要求预留电话进行人工审核,但截至记者发稿,也未收到相关电话。还有一些平台发信息反馈审核结果,当记者随意输入信息后,仅有一个平台发送了创建失败的审核结果,其他几个未进行反馈但皆显示创建纪念堂成功。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类似问题此前也被曝光过,但有些平台仍未对此进行改善。

上述业内人士也确认,目前仍有不少平台对相关的漏洞视而不见,没有进行完善。“虽然员工审核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但这种技术平台属于高风险行业,想要长远发展信息审核一定要安全可靠。”

虚拟祭品巧立名目竟还分菜系

北青报记者还发现,在这些不同平台中,虚拟祭品竟然还多种多样,点烛、花圈、鲜花、烟酒,甚至祭品中含有不同菜系,有川菜、粤菜、徽菜、鲁菜、闽菜、苏菜、湘菜等,还可以选择黄金、钻石等财宝作为献礼,其次男装女装童装也配备齐全,上至帽子,下至鞋子,内衣、内裤、睡衣等应有尽有,还分为不同季节的款式,夏有短袖,冬有棉服,建筑物可选择城堡、农庄、别墅等、其次,交通工具、家用电器、日用品、休闲娱乐产品甚至宠物都可献礼,平台初期会给予一定数量的纪念币,初期选择祭奠可使用纪念币享受免费待遇,但超出纪念币部分均需要单独消费。600个纪念币6元,购买一般菜或者服饰要花费30多个纪念币,好一点的菜60个纪念币,一件冬天的衣服则需要300个纪念币。

315青诉 | 虚拟祭品巧立名目分菜系收费 网祭平台竟按用户付费打榜

315青诉 | 虚拟祭品巧立名目分菜系收费 网祭平台竟按用户付费打榜

打开某APP后界面显示,除了个别的项目可以暂时免费,许多项目只要点击就会跳出充值界面,点亮长明灯 7天18元,一个月38元,永久点亮则需要288元。另一款APP更为夸张,点亮长明灯一个月需要30元,点亮一年需要300元,无期限点亮需要3000元。一个标准祭奠套餐需要268.28元,使用时长为一年,尊容套餐则需要3541.23元一年,此外升级纪念馆分别需要1980元和8888元。

315青诉 | 虚拟祭品巧立名目分菜系收费 网祭平台竟按用户付费打榜

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疫情期间此类平台的用户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清明节会有持续一个月的小高峰。“有人会说,从用户访问量来看,一人花费10元,收益都可能是一本万利,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漏洞,有的平台也不怕监管,这个平台被查,换个平台继续干。”他透露。 

付费排名挂首页 平台公然打榜

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发现,竟然仍有网络祭奠平台公然推出打榜功能,将用户的付费排名以榜单的形式进行呈现。

北青报记者在随机体验的这些平台中也发现,有一个平台也显示了榜单形式,用户在平台花费越多,排名越靠前,甚至出现了周榜、月榜。页面中可以看到共有3万余人参与,但排行只显示了前10名,但想要看前三名的拥有金币数,需要看视频广告进行解锁。

对于此类现象,2023年3月31日,中央网信办、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祭扫秩序 倡导文明新风尚的通知》,其中要求网络祭扫平台应合理设置祭扫用品和服务项目,不得打着“纪念亲人、祭奠先烈”的幌子,巧设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售卖豪宅文玩等导向不良网络纪念品,严禁设置“香火”排行榜等诱导充值的功能。

通知中提到,网络祭扫平台应依法依约做好用户账号注册、实名认证管理,建立健全账号管理制度规范,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活人被祭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等问题。完善认证管理流程,规范建立网上祭祀纪念馆、网上墓碑等行为。网站平台要加强内容审核,严防借重要传统节日开展恶意营销,严禁利用网络祭扫恶搞、抹黑、攻击他人。

云祭奠乱象为何会产生?

315青诉 | 虚拟祭品巧立名目分菜系收费 网祭平台竟按用户付费打榜

北京嘉善律师事务所律师常亮表示,随着各类网络祭祀平台的出现,网络祭奠乱象频出。一方面,在利益驱动下网络祭祀平台普遍采取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出于吸引用户考虑,平台大多降低注册门槛,无需真实身份信息,简单输入手机号就能随意为任何人创建网上纪念馆。为最大程度获取流量,平台更是对设置名人纪念馆不加限制,一些名人烈士成为引流的“招牌”。利益考量下的管理缺位甚至是放纵,成为乱象滋生的温床。

另一方面,现有监管未能跟上网络祭祀方式的发展节奏。中国现行殡葬管理的法规文件是1997年颁布施行的《殡葬管理条例》,这部法规在2012年进行了修正。2018年,民政部公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大都聚焦传统殡葬行业,尽管鼓励开展网络祭扫等追思活动,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范。

常亮认为,要确保网络祭祀平台规范有序运行,需要监管部门、网络平台和网民形成共治的合力,还网络祭祀以“清明”气象。监管要及时主动跟进,既要明确网络祭祀行业规范,又要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动态巡查,为行业发展和网民的行为划清“红线”“底线”“高压线”。作为从业者的网络祭祀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审核把关,防止平台被他人利用。广大网民也需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师李海表示,网络祭奠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定价只要是正常市场行为即可。而对于活人被祭奠,他认为公民有基本的人格权和名誉权,比如祭奠在世的明星或名人,祭奠者本人和平台都需要承担责任,网络平台审核不过关是会造成很大问题的。“在认证上也需要考虑平台成本,但基本的关系证明,证明与死者关系以避免这种祭奠活人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述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则表示,为了规避恶搞行为的出现,在云祭扫页面已经关闭了输入姓名的端口,用户可以直接选择“快速扫墓”,而需要建网上纪念馆的用户必须联系平台签署授权函确认信息真实有效后,才给与对方建馆的权限。“我们现在也在转型,就是将部分业务转到线下,当面审核当面操作,将这部分服务提供给真正有需要的人。”他还建议,对于审核方面的漏洞,可以采取审核前置的方式。“我们曾经遇到过半夜三更被用户要求删除信息的情况,不能等信息上传后再去审核,成本太高了。”

【#315青诉# 你来爆料我来曝光】即日起,北青报半两财经发起3•15特别策划,面向大众征集线索,发挥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为消费者发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更加优质的消费环境。

我们将根据大家提供的线索开展采访调查,揭露消费陷阱,一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爆料请微博私信@半两财经

也可发送线索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实习生 刘宇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27 字。

转载请注明: 315青诉 | 虚拟祭品巧立名目分菜系收费 网祭平台竟按用户付费打榜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