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大步快跑” 风险防控勿忽视

  “最近总收到工行融e借的推送短信”“你们有没办美团信用支付‘月付’啊,最长免息38天呢”“还了京东白条还花呗,信用卡也得还”“信用卡我只有一张,不敢多办”……提起消费贷信用支付,消费者陈女士的办公室里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消费贷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多项金融政策接连出台,鼓励加大对个人汽车消费、新型消费等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金融机构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也频频发力。多方合力下,消费市场回暖态势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消费贷不良规模也出现上涨。如何防控消费贷风险、促进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机构加快布局

  随着国内消费复苏的节奏不断加快,近期各类金融机构也相继推出借贷优惠、分期免息等举措。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有的银行推出的消费贷款业务年利率低至“4字头”,信用额度可高达30万元至50万元。还有的推出分期起始金额低至100元,分期款项转入借记卡,可取现、转账及消费使用。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相比线下消费的低迷,线上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消费用户数量呈现快速增长,多家银行选择加大拓宽线上业务办理渠道,引导线上消费。

  而一些区域性范围经营的银行,虽推出了一些信贷利率相对优惠的产品,但都对申请人的户籍或常住地、工作地点有所要求。

  为何金融机构会在消费贷领域频频发力?“消费金融无疑是当前经济的热点,近几年消费金融已从蓝海的无限商机到红海的激烈角逐。如何抢占消费金融的市场份额是各大金融机构的主要目标。”铜陵学院经济学副教授芮训媛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下调银行利率无疑是刺激消费的重要举措,降低利率的结果是存款收益、融资成本、消费贷门槛等都会相应下降。

  “金融机构下调利率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层面关于‘六保’‘六稳’的要求,促消费扩内需而进行的利率让渡。”建行总行研究院研究员曹磊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出现一定困难,金融机构通过消费贷款利率让渡来增加内需的刺激力度,来促进社会经济的生产、消费、采购再生产的循环。

  市场回暖明显

  从汽车信贷到新型消费,多项金融政策正在积极提振国内消费市场。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不久前发布的《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就推出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业务,通过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个人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并且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地方金融促消费的政策措施也相继落地。在各项政策激励下,加之国内疫情形势逐步平稳,居民短期贷款有所恢复。今年5月,居民短期贷款当月增加2381亿元,同比增加433亿元。

  业界分析,从居民收入上看,伴随复工复产的推进,二季度我国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回暖概率较大;从消费习惯上看,“加杠杆”式的消费观虽已被部分居民所接受,但目前仍非主流观念。而这也表明我国消费贷业务潜力巨大。

  另从商业银行内部经营角度看,个人零售业务的“利润稳定器”作用往往会凸显,这将为市场带来较大增量。

  从上市银行年报来看,零售业务成为其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器。同时,零售业务不良率相对较低,资本占用较少,很多银行都将零售战略作为未来的发力点。

  此外,消费升级使得个人客户金融需求日益旺盛和多元化,特别是中产阶层的扩大,催生了汽车、奢侈品等高端消费需求,而相应的消费金融服务,如汽车按揭、消费贷款等业务也在快速发展。

  风险还需防范

  然而,消费贷在大步快跑的同时,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率攀升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个人汽车及其他个人消费类贷款减少270亿元,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24个百分点;一季度,信用卡贷款减少3300多亿元,一季度末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52个百分点。

  据了解,几乎所有全国性银行都抑制不住做大消费贷规模的冲动,然而多数也躲不开规模膨胀后不良率高企的惩罚,然后又进入规模压缩期。业界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消费贷的资产质量风险暴露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那么,消费贷是否会违规流向市场呢?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均表示,这类个人信用贷均以信贷额度形式体现,客户可以刷卡消费,并不能提取现金。各金融机构在贷款用途上也都特意提示,贷款仅可用于客户本人及其家庭消费。如,建行、农行均强调不能用于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股本权益性投资、购房,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消费与投资行为。

  在监管层面上,5月9日,银保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不得用于购房、炒股等投资。

  金融机构消费贷的大幅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把握好规模与资产质量的适度平衡,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曹磊认为,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要注重产品、业务的风险控制,防范以此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既要支持实体经济,又要防止利用政策搭便车的行为发生,严防中介机构通过客户包装业务虚构等形式骗取银行信贷资源,导致银行信贷资源没有真实的流动到实体经济当中。”此外,“消费者也要根据自己未来的收入及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及贷款额度的控制,切勿盲目消费。”曹磊说道。对此,芮训媛也表示,消费贷的短期激增必然会带来相应风险,从监管部门来看,需要强化大数据下的风险防控,而商业银行需要做好对信贷客户的贷前审查和信用评级及贷后风险化解机制,消费者则需要树立理性消费理念。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57 字。

转载请注明: 消费贷“大步快跑” 风险防控勿忽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