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市公司】第一期——至纯科技 | 解码2022年半导体行业走势

2021年11月,【走进上市公司】专题活动第一期正式启动。界面新闻携手博众投资高管及首席投资顾问,共同走进了——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纯科技“)。通过与至纯科技多位高管的深度对谈、多角度探讨行业动态及最新趋势,一方面宏观而具体地展示了企业成熟的业务技术能力、企业战略方向及在半导体产业的卓越影响力,另一方面以专业投顾角度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解码2022年半导体行业走势,加深专业投资者对科技股乃至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认知,作出更加科学、远虑性的投资决策。

主持嘉宾:

界面新闻证券研究部总监 葛韵飞

对谈嘉宾:

至纯科技董事会秘书 柴心明

至纯科技集团副总裁 叶颖

博众投资副总经理 邓刚

博众投资金融研究所所长 刘刚

博众投资首席投资顾问 吴志辉

【走进上市公司】第一期——至纯科技 | 解码2022年半导体行业走势

以下为文字实录:

葛韵飞 (主持人):

欢迎各位走进上市公司,这次主要是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以及博众投资共同举办的这次活动。首先,特别感谢和欢迎各位领导,可以有这次机会走进上市公司。我们先请各位领导做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柴心明:大家好,我是至纯科技的董秘柴心明。

叶颖:大家好,我来自至纯科技,我是集团副总叶颖。

邓刚:大家好,我是博众投资的副总经理邓刚。

吴志辉:大家好,我是来自博众投资的首席投资顾问吴志辉。

刘刚:大家好,我是博众投资的大阳金融研究所的负责人刘刚。

葛韵飞(主持人):

这次会议之前,柴总已经简单介绍了一下至纯科技的业务概况,现在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经营现状和目前的发展情况。

柴心明:

至纯科技是2000年成立的,创始人是我们的董事长蒋渊女士,她创业之初从高纯工艺领域切入到医药和食品加工领域,为相应的药厂以及可口可乐、光明乳业建立高纯工艺的配送系统。

之后从2001年切入光伏板块,2004-2005年进入平板显示,2015年进入半导体。目前来说,主要服务对象像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在国内的大厂,以及国内的龙头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合肥长鑫,这块是近20年的主营,高纯工艺这块。

第二大主营是目前二级市场比较关注的湿法设备。这个事业部是2017年上市之后布局,2018年有了1亿的定单,2019年接近2亿的定单,2020年定单是5.3亿。目前来说截至3季报,目前定单已经8亿,一半以上是单片类的湿法设备,所以这块成长性特别强。

第三块主营是光电子这块,也就是我们并购的标的,波汇科技。其业绩有季节性的波动的特点,因为其下游客户是国家电网,包括中石油这样大型的央企。目前来说根据央企确认回款的节奏都是4季度,甚至极端在12年份月大规模的回款,相应的季节性的波动也会对公司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和利润贡献稍微有一些拖累。但是目前占比在逐年下降,明年应该随着系统包括设备的大幅度增长,会逐步减轻季节性波动的影响,目前这3块主营构成我们至纯科技的3季度营收接近13亿,扣非之后的利润在8千万。

葛韵飞(主持人):

柴总介绍得很详细,至纯成立至今超过20年的时间,其实也可以算是见证了整个中国半导体从零到一的发展情况。据我了解,博众投资也是一家成立时间相当久的投资企业,能不能请邓总介绍一下博众现在的经营情况。

邓刚:

我们博众也是成立于2000年,今年也正好7月12日度过了21周年的庆典,博众作为老牌的证券投资机构,也是致力于为中国的证券市场的个人投资者提供更专业的投资者教育以及投顾策略陪伴。所以说现在我们也有90多位证券投资顾问,为投资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同时也在开发我们大阳智投APP,就是利用现在大数据、AI算法,赋能我们的投资者做更好的投资决策。

另外就是MCN机构的业务,现在粉丝经济运营也是在风口,我们也在深耕这块,现在全网粉丝加起来有1700多万,这块也是目前博众主要的业务。

柴总,我们两家公司都成立于2000年,作为行业里面的老牌企业,我想了解一下至纯在发展21年期间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重要变革和事件?

柴心明:

我们至纯成立之初,因为当时没有半导体,也没有平板,也没有光伏,但是蒋总之前有外资公司的背景,她当时服务过国内仅有的几个半导体项目,上世纪90年代的908、909,摩托罗拉在天津的厂。这个过程当中她认识到高纯服务的最高阶的对象就是半导体,当时没有相应应用场景的情况下,只能从医药、食品加工领域。但是和电子级纯度来说,工艺难度来说相差比较多。目前来说光伏领域多晶硅纯度6个9,单晶硅上升到9个9;平板领域上升到11个9的程度;半导体领域至少11个9,甚至13个9,15个9。所以至纯有一句话“纯是一个度,至纯是一个境界”,这是趋近于无限的境界,一直可以往这个目标发展。但是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是相当大的。

邓刚:

博众在去年20周年的时候提出“陪伴创造价值”这么一个标语,我们至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前沿企业,聚集了这么多高端人才,我想了解至纯是用什么样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的?

叶颖:

这个是创始人创立公司之初就非常坚定考虑科技一定要和人文配合,科技本身是中立的,没有人文的指导,科技是不会对社会的良性发展产生作用的。作为一个科技公司,蒋总一直觉得公司需要一定的人文和价值观来引导,在我们至纯我们非常简单8个字:至纯、至真、至简、至善。我们希望通过成立一个非常简单、非常真诚的组织,每个人每天做好自己的事,非常低调地、不夸张地在我们的行业里面做好每天应该做的每件事,帮助每个人,帮助公司得到发展,也包括帮助整个行业、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其实从至纯创立20周年到现在没有变过企业文化,我们也是一直比较坚持的人。

葛韵飞(主持人):

其实各位已经对至纯以及博众两家已成立超过20年的公司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那我们现在就对整个半导体产业来聊一聊。因为从2020年开始,整个半导体的行业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投资者的关心角度,都是一个非常炙手可热的行业。至纯所属的清洗的业务,可能又是整个半导体行业当中相对来说目前国产替代化率正在前进过程中的一个行业。刘总也是对二级市场相对比较熟悉,您怎么看半导体行业?

刘刚:

首先半导体行业国内发展起来其实挺不容易的,其实我们是从沙,土,林成长起来的,一开始是一穷二白,但是对于国内的投资者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机遇。投资会讲要投一个很长的赛道,其实它要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越是早期的时候,可能它的确定性会差一点,但是当有一批公司成长起来之后,它的确定性好了,它的竞争能力提升了,那它又会重新跨入快速的跑道当中,这个跑道又是一个有非常高的天花板的跑道,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这就是非常好的选择。这个当中你的收益会随着公司的成长发生质变。当你越早发现这么一家优质的公司,你获得的时间复利就会越高。

我们也是很认同半导体这个行业,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当中就会涉及到半导体设备,半导体行业本身处在国产替代的浪潮快速发展期,增速和未来空间比较可观。我们又是在设备国产化的浪潮当中,所以整个成长性非常好,我们觉得这样的赛道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比较正确的。但是赛道当中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跑出来,这是我们作为一家可以带领投资者做一些专业研究的机构,像我们大阳金融研究所,其实是想找到一个方法论,能够评价一个好公司,

投资方法论的过程当中,我们提出一些方法,大家就会很好地对比一些尤其是高科技的企业,到底怎么来判断它未来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方向。我们想在这样一个长赛道当中怎么选择这家好公司,一般会想这家公司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个是性能方面的优势,就是我们的产品;另外一个是成本方面的优势,一般如果具有这两方面优势的公司会成长得很快,可以在长赛道当中享受更高速的发展。

这里也请教一下柴总,针对其他竞争对手,我们的性能优势在哪里?我们的成本优势在哪里?当前阶段可能下游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性能,所以希望柴总可以展开讲一讲,我们目前国内成长起来的这些优秀的公司,我们怎么脱颖而出,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柴心明:

以我们的湿法设备为例,这块虽然我们布局相对来说晚了一点,但是成长性是特别快,就是因为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指引,深度和客户进行技术、商务上的沟通之后确定了做湿法高端的设备。国外已经经历过3次的技术转移,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往日本转;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往台湾、韩国转,三星、台积电就是那个时候成立的;现在是第三次的产业转型,这个过程中,国外已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这个蛋糕做足了,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切这个一份,确实需要动脑筋的。这个过程当中,和客户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国外的供应商作为技术的领先方和输出方,他不会跟踪国内客户的需求。目前跟踪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做7纳米、5纳米、3纳米的深度开发。14纳米在国内是最先进,28纳米也是国内偏先进的制程,对国外供应商已经分别落后3-4个时代了,是十年之前,十几年之前,在国际供应商里面湿法设备都已经定型了。

这个过程当中,国内客户要求他工艺升级,工艺改造他是没有这个积极性,没有这个动力,他的人财物都是铺在7、5、3纳米制程上的设备,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愿意去跟动,特别和国内的龙头客户深度的绑定,他要提出什么工艺的需求,工艺的改进、工艺的升级,我们帮他改,联合研发,而且我们先确定一批机型是便于量产的,同时可以摊薄成本的,以便于我们扩大再生产,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方便打开局面,2018年是1亿的定单,2019年是2亿的定单,2020年是5.3亿的定单,目前已经8亿的定单,这个定单是每年翻倍的节奏。所以成长性也是相当明确的。

所以和客户的深度跟动是带来很好的定单增长和我们未来的业务发展,同时我们也具备技术研发的能力,目前28纳米已经全系列认证通过了,也包括湿法的刻蚀、湿法的去胶、湿法的清洗、湿法的刷洗,几大湿法领域的工艺设备我们都具备28纳米生产的能力,目前我们最新的动态是发了可转债的预告,是往14纳米及14纳米以下的工艺设备开发。同时还会带来更多腔体,包括18腔的工艺设备的研发。我们预计项目进行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有部分的机型交付客户进行认证。最晚2023年肯定可以14纳米和14纳米以下的机型交付认证。这样基本上可以满足下游客户扩张的节奏。

刘刚:

我们当下几大国内的主流的像湿法设备的供应商,我们的竞争优势,或者彼此之间的优缺点有哪些。

柴心明:

从目前来说,国内湿法虽然比其他的工艺设备前进的速度要快一点,但是目前来说整体国产装备的市占率不足10%,还比较低,空间相当大,目前每年国内的湿法设备的需求量在20-25亿美金之间,替代空间还是相当大。从技术来讲,我们是和国际的主流技术直接对标的。目前来说因为我们是用最先进的设计、工艺、材料,对标他十年之前已经定型的机型,所以指标上,甚至部分指标上还优于国际同类型的设备。而且我们还有领先全球的腔体内的回收系统,这是国际供应商也不具备的,可以帮助下游客户节省电子极的耗材,也就是说等他折旧完成之后还可以帮他赚钱,越用越省,所以我们的设备性价比特别高。

刘刚:

刚才柴总也是讲了一下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我们投资者比较关心核心竞争力以及壁垒,这样才可以有更长期的成长动能和确定性,我们可以再拉近一点的维度,我们看一下大概明后年,像我们公司对三大业务有怎样的产能布局或者规划?还有我们会不会除了这三大主营业务之外,已经在布局更有业绩弹性的业务或者产品方向?

柴心明:

从下游客户角度来说,因为大家也知道缺芯,缺芯短期内不可能缓解,因为从我司的角度,做一条线差不多需要1年半的时间,工程规模很大,做完之后下一步还要再联合调试,差不多3-6个月的时间。之后再进行客户的导入,然后从OPC、掩膜等相应的技术环节上根据它的工艺适配性进行客户的导入。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到明年年中如果能够有部分的缓解,已经算进度相当快了,所以下游的缺芯,包括台积电上周也有一位大咖讲了,缺芯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回到疫情之前的供需状况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是程度缓解的问题,目前来说,从下游扩张的角度来说,包括系统,包括设备,包括晶圆再生,都是相当的紧缺。我们目前来说都是重资产的投入,从定增也好,从转债也好,都是为了满足融资、扩大再生产的需求。前面提到三个业务板块,我们重点发展还是在湿法,因为从ROE的角度来说,湿法的ROE表现最好。因为系统在国内是属于工程类的项目,系统这个团队可以做20亿的定单,但是我们并不希望他一下子做到20亿的定单,因为你看到我们应收帐款,包括我们的存货,包括现金流的拖累。它接了越大的定单,我的现金流越紧张,因为我都是需要垫资的,工程类就是有这个特点,客户的预付比例相当低,只有20-30%。上市之前过亿的定单都是不接的,就怕银行抽贷,因为是跨期的工程,要做1年半到2年,过程当中银行一抽贷,现金流就断了,企业生存有问题了。上市之后才布局过亿的定单,慢慢做大。目前系统端,我们给它的指标并不太大,首先维护好大客户,像台积电、三星、海力士在国内的厂、然后国内的龙头,之后争取毛利率高的项目去做,同时希望可以尽早完成内生的循环,就是客户这边收到钱之后再铺新的定单,而不需要集团额外的输血,这是良性的内生循环。系统业务我们希望它每年是稳定的增长,我们在设备端是高速的增长,因为它的ROE表现确实好,回款周期没有系统这么长,而且它的单价确实也高。我们目前普通的8腔的单片设备,国际供应商在国内的报价就要350万美金,12腔的普通工艺接近5百万美金。如果是12腔的特色工艺的,根据工艺难度的不同,6百万,7百万,8百万,如果研究出18腔都是千万美金级。这个量带来整个公司的营收、利润都是质的飞跃。我估计明年装备这块就可以和系统的体量打平了。

在波汇这块也是稳定的增长,因为下游客户很确定,每年的定单也在持续增加,只是有一个季节性的特点在。2级市场适应之后就没有问题,因为才并表2年不到,可能对季节性波动拖累我们,前3季度的业绩会有一些不理解。其实随着我们前两块业务的增长,它的体量也同比例的降低,明年应该说它的季节性波动不会给我们整体营收、利润带来太大的浮动。

刘刚:

除了三大业务,我们现在也在孵化哪些前景的方向?

柴心明:

随着工艺越来越难,它的型号、包括衍生型号越来越多。比如说原来腔体数量少,一个机台只能对应一个工艺;目前随着腔体数量的增加,客户提出来能不能对应多个工艺,就是一台起到原来几台的作用,腔体数量多了,带来硬件和软件复杂了。我们好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就相当于U盘一样,即插即用。大致框架不变的情况下换一个腔体就带来工艺的改变,但是实际上还是复杂的,软硬件还是要同时调整的,说起来简单,工程领域应用还是有一定的复杂性的。理论上,我们模块化的设计也是便于装配和交付,理论上装配时间两个月,但是目前首批次需要6个月的时间。因为在我们做中高阶的湿法设备之前,国内只有应用的人才,会用、会看面板,如果有故障重启是可以;但是从框架开始搭设,里面的管路,机械臂也好,轨道也好,怎么布置,这个是没有基础的,所以目前来说,我们还是引进大量的国际人才,同时大批量的培养国内的梯队,才可以不断满足下游扩张的节奏。目前我们也希望明年在2批次可以往4-5个月时间里面压缩,这样我接单和交付节奏也可以同比例的提高。

葛韵飞(主持人):

其实柴总之前也提到,整个二级市场对于半导体的项目跨期限的容忍度是越来越高的,所以二级市场对于整个半导体,无论是从上游到下游的估值也是慢慢往上走的。就我了解,吴总对于半导体二级市场投资也有所涉猎。请吴总分享一下对于最近几年二级市场半导体投资的感想。

吴志辉:

对于半导体行业,从我们投资的维度来讲,我们首先会考虑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论,(在做)投资选择的时候肯定会先看赛道好不好,怎么判断赛道好不好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不是符合我们国家未来战略的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点;

第二,就是市场容量是不是足够大。因为只有大的行业才可以催生出非常大的企业,可以从很小的企业变成非常大的企业;

第三,行业的增速,未来几年行业的增速会有多大,因为增速会直接影响到二级市场,机构给公司、或者整个行业的估值定价。

半导体行业刚刚符合我们刚才说的所有条件,很明显是国家支持的赛道。包括现在的国家大基金的成立,其实就是为了鼓励我们中国像至纯这样的企业,可以让其在半导体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这么大的赛道,我想问一下柴总,在半导体未来的战略规划和布局会有哪些动作呢?能不能和我们详细聊一下。

柴心明:

确实从2014年大基金成立之后,整个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如果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我们更注重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政策性的,国家投入;地利就是国产替代,由国内的供应商替代国外的供应商;人和就是人的能力,包括团队能不能载负历史交付的重任。从至纯角度来说,我们完全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但是投资角度来说,整个半导体领域因为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周期的,它投资的量是几万亿的,这个过程中投资人,我建议投资人更需要长期的耐心也好,并不需要太在意短期的波动。因为整个行业、整个赛道都是长周期的。国产替代势不可当,这个过程当中1-2个月,一个季度有一些波动很正常,毕竟这个过程当中受到一些大环境、受到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很正常,大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投资人就应该坚定信心,就不应该去随波逐流、追涨杀跌,除非对自己技术特别自信。

大基金2期对装备类的,材料类的公司是投资的重点。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是给各位投资者指明了一个方向,在我们前一个月公告的大基金2期注资我们全资子公司——至微,同时进入的有上海的装备材料,中芯聚源、远致星火,还有芯鑫,这些都是代表了国家和地方的资本,以及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对我们湿法的设备现在技术的情况,包括将来发展前景的认可,因为他们在投入之前都做了大量的尽调。这个过程当中他们都愿意做相应的陪伴,其实资本产融结合最好的就是陪伴,当然这个过程当中最终肯定会见到收获。企业最希望就是和长期的投资人做相应的绑定,不需要经常去市场上筹钱,减少干扰,减少企业的精力消耗。

战略投资人能够帮我们产业中提升行业地位,于相关的客户深度绑定,对我们的业务包括之后的定单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葛韵飞(主持人):

柴总前面提到大基金2期入股了至微科技,而且您前面也提到了很多国家大基金对于资本层面的一些想法和战略布局。那您能不能进一步分享一下,在业务层面,国家大基金入股我们子公司,对于我们业务发展有哪些协同效应?

柴心明:

其注资肯定有利于我们研发,对产业上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特别有大基金给我们背书之后,我们其实也或多或少承担了国家的任务,重点机型的研发,碍于一些敏感性不便于对外。大基金对我们之后的发展还是有相当深远的意义的。首先不会像财务投资人做短期的动作,这个过程当中大基金对产业资源的整合,包括客户相应的深入背景的相关合作,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葛韵飞(主持人):

至纯科技可以说是国内清洗设备的第一线的企业,能不能能不能分享一下目前国家在半导体行业有哪些最新的举措?

柴心明:

市里面的层面比较多了,比如说我们拿到相应低息的贷款,有贷款补贴,之前有口行、开行牵头,现在扩大到中农工建交,还有上海的市级的几家银行,还有其他产业里的一些政策,比如说税收的,比如说其他,疫情对于高端制造业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国家的重视程度确实是史无前例的。其实从最高层一直在往下贯彻,在产业中相应的怎么摆脱瓶颈,怎么加速替代国产。我们拿了国家相应的补贴也好,投入也好,尽可能把肩上的责任切实履行好,肩负起历史交给我们的重任,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尽早圆梦,而不是寄希望于下一代圆梦中国芯,我们这一代能实现就最好了。

葛韵飞(主持人):

我们可以看出,成立超过20年的至纯科技真实践行了之前提到的至纯、至真、至简、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作为目前半导体行业的弄潮儿,至纯科技也有大基金2期的加持,相信至纯科技在未来也会越走越好,今天《走进上市公司》的活动到这里暂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行业点评

博众投资金融研究所所长 刘刚:

首先我们对半导体行业一个简单点评:

第一、是关于行业增量和增速。十三五期间,我国半导体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近20%。截至2020年,全行业销售额已达8848亿元。未来两年国内晶圆制造厂整体的扩产增速能达到30%左右。从前十大晶圆制造企业的数据来看,内资制造企业总量在增长,但内资企业增速低于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所以,虽然我们的半导体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是还是面临着重重压力,要培养“系统-芯片-工艺-装备-材料”协同创新发展的良性生态还是任重道远。

第二、关于晶圆制造技术的突破。目前,14nm已经进入量产,7nm已经进入试产,5nm技术也在研发中。我国的晶圆制造技术节点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

第三、关于本土配套情况。一个是装备配套,一个是耗材配套;当下我国的半导体配套产业正处于一个从点到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制造产线建设进入快速增长期,迎来对装备和耗材的巨大需求。2020年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收入达240亿元,其中IC设备销售收入达到了107亿元,同比增长了48.6%。预计2021年全年IC设备同比增长50%以上。虽然增速喜人但装备业规模仍然不够,全球占比很低,目前我们的耗材配套也体现出百家齐放的一个态势。

整体来说,装备、材料、软件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基础,也是国际博弈的长期焦点。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战略重心也将从试样供应向规模化经营转型,对企业的品质控制、供货能力和服务保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开始为销售规模扩大10倍甚至50倍做好准备。

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下游需求和创新周期的波动注定了它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更需要有耐心,不要太在意短期的波动,而是要立足长远的发展看待一些优秀的公司。

博众投资首席投资顾问 吴志辉:

半导体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一个行业,行业规模也是万亿级别的。因此半导体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半导体行业产业链非常的长,也非常的复杂,包含了设计,各道工序,设备,材料,封装,应用段等。

其中率先受益的一定是,设备端和材料端。因为这个两个方向是产业链的最上游,生产芯片一定是需要设备和材料的。至纯科技就属于设备端。

近两年,中国大陆晶圆厂建厂潮为半导体设备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国产设备在这些晶圆厂的采购中占比仍较低,替代空间广阔。据芯谋研究数据,2020 年,国内晶圆厂设备采购总金额达到 154 亿美元,其中向美国厂商采购金额达到 82 亿美元,占比达 53%,而向国内供应商采购金额仅为 9.9 亿美元,占比仅为 7%。而在先进制程上,设备国产化率则更低,据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目前,28 nm 以下的先进制程前段设备有 70%来自美国厂商。

据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当前湿法清洗设备国产化率约达 20%,并已经攻克 14nm 制程。 前段工序三大件光刻、薄膜、刻蚀中,光刻机尚未实现国产化,涂胶显影设备、离子注 入设备的国产化率亦不足 1%,基本不具备自给能力。而刻蚀机方面率先实现了国产突 破,国产化率近 20%,清洗、CMP 设备亦走在了国产替代的前列,国产化率已达 15- 20%。

国内布局了清洗设备的厂商主要有至纯科技、北方华创、盛美半导体、芯源微,单片式清洗机是国内厂商重点突破的方向,各家均推出了自己的单片式产品。至纯能提供到 28纳米节点全部湿法工艺,主要单片清洗产品 S3XX 系列可搭载12个腔体,产能最高可达590WPH,18腔产品亦在研发中。

博众投资副总经理 邓刚:

半导体行业的行业增量和增速虽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但是行业动态仍然是在蓬勃发展。

具体到至纯科技的设备,其实最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国产替代。目前像光刻、薄膜等工序尚未实现国产化,而清洗设备国产化率是接近20%,这说明整个行业正处于一个国产设备的快速替代时期,还有许多上下游工序替代空间广阔。

而至纯作为国内主要的清洗设备供应商,未来均有望受益于国产化率的提升和国家支持发展的行业红利。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可能需要多一点点耐心。当然,未来的发展,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上下游供货能力等也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活动点评

博众投资金融研究所所长 刘刚:

首先,科技股的投资与传统行业股票的投资是有区别的,技术变革和供应链变化对公司股价影响非常大,科技股的投资需要长期的产业积累,也需要紧密的市场跟踪,这一次我们对至纯科技的调研,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活动。既加深了对产业和公司的认知,又映证了我们前期的一些预判。对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远期规划和中期的能力释放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虽然至纯科技在湿法设备领域布局较晚,但是准确的把握到行业技术转移中的机会,积极与国内客户沟通,通过工艺的技术升级改造很好的匹配下游需求,所以订单源源不断,公司也飞速成长。这让我们更清晰的从好赛道当中找到一些好公司,让我们更放心的投资。

博众投资首席投资顾问 吴志辉:

今天是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博众将会把走进上市公司继续的做下来去。因为,我们博众要做一个专业,有态度,有责任的投资咨询公司。去上市公司调研,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相关公司,也可以让我们的投资决策更加的客观和科学,让投资决策做到有的放矢。

博众投资副总经理 邓刚:

博众开展走进上市公司的活动到目前来说应该算是成效不错。我们在获得客观,有价值的调研内容后,再结合自身专业的研究团队,将能够给予用户也就是我们的投资者更多专业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意见,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未来,我们也将会继续开展下去,并且专注于投研,深挖市场需求,给予我们投资者更专业、更科学的投资陪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798 字。

转载请注明: 【走进上市公司】第一期——至纯科技 | 解码2022年半导体行业走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