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转型!中国互联网换活法

全部转型!中国互联网换活法

  黄金时代落幕。

  文 | 华商韬略 耿康祁

  龙头企业流年不利,裁员、砍项目成了新常态;中小企业坏消息不断,爆雷的、倒掉的,一波接一波。

  中国互联网的好日子,真的到头了吗?

  【走向疯狂】

  1999年,一没名校背景、二没技术实力,但梦想很大的马云,因公司现金流面临断裂,来到硅谷寻求融资。

  但美国人不相信开口就要200万美元的马云,他被拒绝了37次。

  好在当时的互联网还在“高烧”中,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最终给了马云“信任票”,投给他一笔远超预计的钱:2000万美元。

  15年后,马云带着阿里巴巴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一举打破全球上市企业融资纪录,并成为第一家市值破2000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那一天,马云登顶中国首富;孙正义,也进一步夯实了日本首富地位。

  中国互联网行业因此迎来史无前例的高光时刻,并在此后持续高光,新纪录不断。

  没过多久,腾讯强势崛起,与阿里一起登顶全球市值前10强,双双创下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新纪录。

  老一代互联网大公司养成巨头之时,新一代互联网大公司更来势汹汹。

  到2017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等新一代巨头快速崛起,几年时间就超越了十几年“老人”的企业规模和财富效应。

  中国互联网的关键词,也逐渐从以前的科技词汇,变成了吃穿住行和菜米油盐。

  无数的VC/PE机构、创业者,涌进社交、电商、出行等各个互联网赛道。雄心勃勃地梦想成为下一个马云、马化腾,扬言要将每个传统行业都重做一遍。

  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参与竞争的人却越来越凶猛。梦越做越大,钱越烧越多。

  其中的关键转折,是美团崛起背后的“千团大战”。

  2010年,美国Groupon团购网站为中国带来了新鲜的团购模式。团购,说白了就是帮别人卖货。

  通过网站及APP上的信息聚合和活动优惠,吸引大批量用户,帮助商家进行商品促销。

  但就是这个模式,将电商业务推向吃喝玩乐与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新战场。

  美团是中国第一批上线运营的团购网站,2010年3月4日,它的第一单是原价100元、折后仅50元的葡萄酒团购套餐,卖出了79份。

  人人网旗下的糯米网,和成龙耀莱国际影城的一次合作,价值近40元的哈根达斯冰淇淋、两张电影票、一份爆米花可乐的套餐,仅售30多元。超低价格,吸引了15万消费者参加,一举创造当时全球纪录。

  门槛低、流量快,让各色玩家“下饺子”一样涌了进来。

  一时间,超5000家创业公司卷入混战。千团大战,由此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次打响“亿元级别”营销轰炸的事件。

  拉手网创始人吴波,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就算我每年只投1亿元,一天也要烧300万元。我自己一张张往火里扔,一天都烧不完300万,所以我得找人来帮我烧。”

  中国互联网也因此跑步进入烧钱争霸,以及所谓“降维打击传统产业”的新时代。

  一批批凶猛烧钱、扩张过度、过快的企业最终倒下,几千家O2O网站平台,最后成了几个重量级玩家的生死博弈,大量的资金、人才成为炮灰。

  “千团大战”,让人们开始检讨互联网的烧钱与扩张模式。

  但回头看,并没有很多人去认真反思这种模式的弊端,美团这些烧出来的巨头,带来的巨大成功效应,反而让大家更相信赢家通吃的法则,甚至把“烧到最后就会胜利”当成了成功之道。

  一个个新的“千团大战”因此在更多行业上演,而且把战火从商业蔓延到社会公共乃至公益事业。

  2014年的网约车出行之战,是把烧钱扩张推向高潮的另一场典型战役。

  战火是从滴滴燃起的。它想到了一个补贴的办法:如果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使用滴滴打车,就可以得到几元乃至十几元的补贴。

  在补贴政策推出的第一个星期里,滴滴发掉了一亿多元,出行订单量因此暴涨50倍。不甘心的快的迅速跟进。烧钱大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2014年后的不到三年时间,滴滴、快的、Uber中国、神州优车等7家企业,就募集资金近1800亿元。战事最酣时,滴滴和快的可以每月烧光5亿元。

  但这一速度,仍然比不上共享单车的疯狂。

  2016年,ofo与摩拜,成了互联网创业的耀眼新星,吸引一大批资本混战其中。

  到2017年,ofo与摩拜的融资额就分别达到了6亿、9亿美元,整个行业已血流成海,以至于人们开玩笑:共享单车的颜色已经不够用了。

  但普通人都知道,在这些企业很难活下去,更难赚到钱之时。已经是龙头老大的ofo与摩拜依然狂飙猛进,并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2017年3月起,ofo月投放超三百万辆小黄车。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竟达到每月3亿美元,维护费用又要2亿元。短短三个月,超60亿元的真金白银就被烧个精光!

  ofo与摩拜战斗还未平息,2018年,新的互联网烧钱项目又扑面而来了:社区团购。

  一时间,涌入行业的玩家竟达上千家,此前还只是提供资金、资源协助新生创业者烧钱战斗的互联网巨头们,也一个一个地下场,亲自操盘让竞争更加白热化。

  2020年5月,滴滴率先入场,正式组建橙心优选,并且立下“抢夺市场第一”的誓言,向整个社区团购江湖宣战。

  两个月后,美团推出美团优选。公开消息称其准备了700亿元,到年底实现“千城计划”。新兴巨头拼多多,则于2020年8月末在武汉孵化多多买菜。

  作为拼多多的“头等大事”,创始人黄峥亲自下场督战团长招募。作为烧钱与补贴专业户的拼多多,在资金和补贴方面甚是凶猛。它换来的,是一个半月就招募团长达8000名。

  8月起,拼多多打出了“10亿补贴”,采取高补贴拉新、高频率拜访、高效率入驻的“三高”战术,进行市场开拓。只用了64天,多多买菜就在湖北月销破亿。而非互联网的社区团购企业十荟团、食享会等,全国月销售额破亿都要7个月到1年。

  阿里、京东、腾讯、字节等也不甘寂寞,一边调研一边布局。互联网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众多的巨头,对同一个生意如此感兴趣。

  外界惊呼,一场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全巨头战役”,要来了!

  而在社区团购之外,另一场烧钱凶猛的互联网战斗,也已进行到惨烈时刻。

  2016年,直播元年到来。除了带火了直播带货,也为苦苦挣扎于O2O模式的在线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型。

  一大批在线教育玩家和多种教学模式,顺势而生。

  比如以VIPKID为代表的在线1V1少儿英语,以猿辅导、好未来集团旗下的学而思为代表的K12网校,以火花思维为代表的在线启蒙课,面向中小学生拍照解题的作业帮,以及以新东方、高途为代表的大班课等。

  2019年,腾讯、高瓴、红杉资本和软银等顶级资本,集体涌入赛道。猿辅导、作业帮相继完成10亿美元的高额融资,创下在线教育行业之最。

  彼时,在线教育市场尚无领头羊。财大气粗又气势汹汹的一众玩家,争的就是霸主。

  2019年暑假开始前的2个月,猿辅导、作业帮等率先出招,提前推出49元的低价暑期课。猿辅导尤其激进,一个假期的招生投入近5亿元,占当时行业总投入的六分之一。

  这次“奇袭珍珠港”的决策,让过去六年获得1.5亿用户的猿辅导,在不到12个月内飙升至4亿用户。猿辅导营收也暴增一倍,达到近40亿元。

  诸多老牌机构坐不住了,立马决定反击。2019年秋天,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宣称:“要用20亿元的战略性亏损,拖住对手!”

  2020年初,在“停课不停学”号召下,不到20%渗透率的在线教育市场,变成了100%。

  这些做教育的,没有一家再敢用“慢条斯理”的方式参战。

  49元的暑期课,变为9元、3元的“骨折价”。更有甚者,直接推出0元课程,报名就送大米和花生油。

  广告领域,更是杀昏了头、杀红了眼!

  仅10个月,三家知名机构光打广告,就烧尽了100亿。

  2020Q2,高途销售费用高达12.05亿元,直接翻了五倍;猿辅导,一句“4亿人在用的猿辅导”的广告词,就花费3000万元!

  这些教育机构,用一发发真金白银装填的炮弹,轰炸着所有人的眼球。

  从电梯、地铁、综艺、朋友圈,到日活破6亿的抖音,几乎无孔不入。

  2021年春晚开播前,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被猿辅导、学而思网校等7个在线教育品牌广告霸占。

  从崛起到混战时代到来,整个互联网创业在野蛮增长中,越来越脱离商业本质与经济现实。内卷的广告,也逐渐变得无所不用其极。

  抖音上,夫妻因为没给孩子买低价课,而大吵一架的广告随处可见;“20天提高30分”、“学完这门课,保底985”的话术,也不断被曝光。

  四家在线教育公司,请同一位演员,分别扮演数学教师、英语教师宣传自家品牌的虚假广告,更让整个行业沦为笑柄。

  贩卖焦虑、制造冲突、虚假宣传,成为在线教育的“三宗罪”。

  高途集团董事长、CEO陈向东,曾在公司会议上直言:“我们总是说在做教育,但所有会议谈的都是流量。(现在)才猛然醒悟,今天做的事情是法律层面严厉禁止的”。

  这番醒悟,正是“监管”大锤敲击出来的。

  【重锤落下】

  2017年10月,现金流即将断裂的戴威,亲赴日本面见孙正义,寻求融资。

  只差一步,戴威就说服了孙正义。但软银的财务团队指出了风险,理由是“数字不会说谎”。彼时,ofo应付用户押金40亿元,而现金及等价物只有23亿元。

  被软银抛弃、又和滴滴闹翻的戴威,仍一意孤行拒绝和摩拜合并,妄图以逼退摩拜来结束战争,并获得最后的全胜。

  最终,摩拜是退了,但ofo并没有胜利。

  2018年4月,美团宣布收购摩拜,并以强大财力亲自下场迎战ofo。

  3个月后,支撑不下去的戴威请求已经闹翻的滴滴收购自己。但滴滴已经孵化了青桔单车,此时的ofo已毫无价值。

  最后的希望破灭了,ofo的神话成了笑话。

  突然坍塌的大厦,将投资人、供应商、用户一起埋葬。时至今日,仍有约1600万用户的押金不能退还。而这一场疯狂带来的损失,远不只是资本和创业者的成败本身。

  一篇报道指出,2017年各种共享单车预计投放总量近2000万辆,它们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

  人们对互联网的看法与感情,也因此变了模样。

  此前,共享单车曾与高速铁路、扫码支付、网络购物一起被列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都市人群对这一极大方便了短途出行的发明,报以欢迎和赞许。

  但随着经被念歪了,好事变成了坏事,人们对资本和互联网也开始多了厌恶心态。

  如果说共享单车的大败局,是脱离了商业本质,最终被商业规则报复。接下来,则是政策和整个社会开始对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尤其是对公共利益的伤害开始说“不”。

  “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2020年12月11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发文,对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社区团购,如是评论。

  这无异于一盆凉水,直冲头顶而下。

  12月22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对社区团购提出“九不得”要求。对商品的分销模式、价格等做出明确规定,某种程度上终止了价格战的可行性。

  不得不收敛的互联网,没了肆意烧钱的魔术道具,如同“自断一臂”。全国性的大撤退,开始上演。

  2021年7月,创业公司同程生活“崩盘”;8月21日,十荟团宣布关停全国21个城市圈业务,并于2022年3月关停全国业务。

  随后,橙心优选被曝关停,京东孵化的京喜拼拼大范围收缩。

  巨头刚下场时,社区团购还被称之为“又一万亿规模的市场蓝海”。如今,风口上的猪纷纷坠落,连这场风都变得冷飕飕。

  人们感叹,曾经打着草根创业、改变商业世界旗号的互联网,怎么从自由创新的屠龙勇士,变为了只会烧钱的恶龙。

  难道就任由互联网在恶龙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吗?

  一个网友的评论,一语道破:说到底还是两个字:“监管”。

  监管之锤,很快就落下了。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双减正式落地,曾经的明星赛道一夜坠落。

  上市的在线教育公司股价,绝大部分较其历史最高点大跌90%以上。

  业务紧缩、人员锐减、校区关停……成为头部教培机构的唯一选择。资本大规模撤退,行业融资总额缩水近7成。

  精锐教育、巨人教育等昔日明星教培机构,则以“爆雷”谢幕。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其饭否主页上引用道: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这话对于互联网的无序扩张而言,一点也不差。

  2021年10月8日,美团因“二选一”问题,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罚款34.4亿元,相当于2020年营收的3%。

  就在半年前,阿里巴巴同样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款182亿元,是其年营收的4%。

  从反垄断到信息安全,从互联网巨头到其涉及的各个赛道。强力出手的监管,以雷霆之力,整治无序扩张。

  冷静下来的互联网平台经济,也一夜入寒冬。

  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信通院发布研究报告显示,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总市值为17.8万亿元。

  到2022年,这一数值只剩下9.9万亿元,缩水近一半。

  互联网大公司,无一逃脱股价持续下跌的噩梦。中概股股民一路抄底,一路失望。

  3月23日,腾讯发布2021年Q4和全年业绩报告。Q4腾讯净利润同比下降25%,全年利润则为近十年来增幅最低。

  对于业绩,马化腾自嘲道:“和我的腰椎间盘一样,不那么突出了。”

  业务下滑之下,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不断传来,互联网从业者人心惶惶。咖啡店里,从业者话题也从金融、消费、元宇宙等,转向关心社保、公积金与裁员补偿。

  关停、爆雷、跑路的互联网企业,遍地开花。

  7月28日,号称“生鲜电商第一股”的每日优鲜,陷入解散传闻。

  早在1月份,盒马CEO侯毅就在朋友圈,对生鲜电商的前置仓模式发表评论。

  “好像一艘撞上冰川的泰坦尼克,大家都知道马上船要沉了,但是没有任何办法。靠价格补贴赢得竞争的时代,结束了。”

  尽管每日优鲜否认倒闭,但面对年报“难产”、App无法使用、无法退费等现实,解释的话语变得徒劳。

  7月份以来,曾收获5亿用户的和飞信、第一代电商易趣、母婴赛道的垂直电商蜜芽等,相继宣布关停。

全部转型!中国互联网换活法

  互联网流量成本越来越贵、行业增长越来越难,昔日巨头连挣扎都不想了。

  成立于2014年的知名教育机构万门大学,3月份突然跑路。盲目扩张的开课吧,2年烧光11亿,公司被曝现金流缺口近1亿。

  连亏8年的轻松到家直接摆烂,于7月官宣爆雷。

  满地爆雷的互联网,没人知道谁是下一个,但所有人都知道会有下一个。

  2018年,2700多家互联网行业公司死去。2019年,这个数字翻了一倍。随后两年,可死的公司越来越少,到2021年仅有1000多家。

  最惨的不是死去一大片,而是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了。

  小舟逆流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互联网的未来,究竟应该飘向哪里?

  【回到现实】

  泡沫破裂之后的均值回归,往往相当残酷。但泡沫挤破之后的归正,却也可能孕育真正的新宝藏。

  互联网依然有未来,但这个未来,将是立足商业经济现实,融入产业经济实体的未来。

  事实上,在互联网的疯狂破灭之前,各大企业就已经在加速“脱虚向实”。

  2018年的腾讯员工大会上,马化腾提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

  这意味着腾讯自我定位的变化——它需要从呼风唤雨的前台,转变成润物无声的后台。

  利用自身积累的底层技术,帮助企业和组织打造数字基因,完成科技赋能;尊重产业规律,在产业升级这个更大的语境下,扮演水电煤和工具箱的角色。

  为了跑好这场“马拉松”,腾讯于2018年启动组织架构的“930改革”,以更大活力,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强化产业连接能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是过去几年里最大的技术进步。在它们面前,拥抱数字化,正成为实体经济提高生产效率与运营能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

  作为制造业大国,对很多国内制造业和零售业的企业来说,问题往往出现在,产品怎么更好地卖出去,以及生产如何提升效率。

  比如电商为各行业带来极大冲击,运营生产的数字化迫在眉睫。腾讯的小程序、支付、小店直播等工具,能够很直接地帮助包括医院、餐馆、服装店主等各类经营主体,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交易频次。

  作为科技公司,腾讯拥有世界级的云计算服务、AI机器人等投入积累。足以为制造业的定制化、标准化、规模化,以及低成本、高效率转型,提供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2020年,一群工程师走进了富驰高科在上海的工厂。

  他们隶属于腾讯旗下的优图AI实验室,此行是为了帮助这家制造精密零部件的企业,解决生产旺季时人工质检效率低问题。

  为让质检自动化,被誉为上海“科技小巨人”的富驰高科,苦寻了七年解决办法。

  而腾讯为富驰高科打造的工业质检一体机,让其工作效率提升20倍,且品质更好更稳定,一年更可以节约数千万元。

  除了富驰高科,过去三年里,腾讯已为宁德时代、三一重工等30多个行业、9000多家合作伙伴,打造了超过400个行业解决方案。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已成为腾讯准备再次领航新浪潮的支点。

  早在2017年,商业界就掀起过一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争论。

  当时,一些制造业企业家不太满意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阿里主动回应,自身属于“新实体经济”,显示出不局限于虚拟经济的视野。

  马云的看法是:实体和虚拟不应该对立起来,二者完美结合才是未来真正的经济。

  他也特别强调了新技术的重要性:“未来的二三十年,机器、云计算将会做很多东西。”

  在阿里奔赴实体经济的路途中,成立于2009年的阿里云,成为了重要的担纲角色。

  2021年6月,长春一汽旗下,一座崭新的红旗新能源车工厂落地。这个工厂的特别之处是:造一台新车,只需一分钟!

  秘诀就是,前所未有的自动化率,甚至包括蓄电池、座椅,都采用自动装配。

  但拥有数百万台自动化设备的麻烦在于,随便一个电阻、一根导线出了问题,都会引发停产,且很难排查。

  一旦发生故障,浪费的每一秒,都是金钱。如果全年发生10次需要三小时维修的故障,就等于1800辆的产能损耗,造成上亿经济损失。

  阿里云与机械工业九院的合作,成为了自动生产的护持:通过物联网技术研发了一套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可以接入百万个设备点位。

  平台每秒可以采集数据高达千万次,进而实现对自动化设备的全程监控,甚至能够预判零部件老化等问题,提前更换和维修。

  支持这套网络的,正是阿里云软件系统和算力。

  在汽车领域,阿里云已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和营销的全部环节,助力70%的汽车主机厂和出行车企上云。

  8月2日,小鹏汽车宣布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落地。

  “扶摇”是基于阿里云的智能计算平台,算力可达600PFLOPS(每秒浮点运算60亿亿次)。它将支持小鹏自动驾驶核心模型的训练时长,从7天缩至1小时内,大幅提速近170倍。

  从一开始处于萌芽阶段的“云计算”家族产品,到2019年独立研发的神龙架构,支撑起整个淘宝体系的“双十一”购物节,以每秒峰值处理消息超过25亿条、拿下2500亿交易额的战绩。

  不断成长的阿里云,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三、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商。

  2021年,阿里研发投入达到1200多亿,因研发规模超千亿被称为“第二个华为”,这促进了云计算研究成果的大爆发。

  在6月13日阿里云全球峰会上,阿里云总裁张建锋宣告,“CIPU将替代CPU成为云时代的处理核心。”

  如果说在电脑上,微软Windows+Intel堪称霸主;在手机上,Android/苹果iOS+ARM成为主导。

  那么在云计算时代,阿里云则试图以自主研发的飞天操作系统+CIPU组合开辟未来。它的远大目标,就是把上百万台服务器加以连接,变成一台超级计算机。

  过去一个财年,阿里云计算业务继续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了阿里云创立13年来的首次全年盈利。

  当我们讨论中国传统制造业,向着智能制造、数字化变革转型时,其背后都离不开云计算支持。目前,阿里云的付费客户数已超400万,其中包括超过60%的A股上市公司。

  洞见产业互联网大势的,不仅是腾讯与阿里。京东、美团等巨头,同样不遑多让。

  坚持做自营仓储、自建物流的京东,从一开始就是互联网世界里的“另类”。

  刘强东曾直言:“我从来没把京东看做一家虚拟企业,世界上真正活过百年的都是实体企业。”

  通过全面的仓配网络布局,京东物流在全国建设了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区,运营约1400个仓库及超过1700个云仓。

全部转型!中国互联网换活法

  强大的现代流通网络,足以保障关乎民生的产业供应链稳定。

  小时购、京东到家等渠道布局,让京东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线下门店更快增长。

  江西区域龙头超市旺中旺,打通小时购业务后,直接推动用户入店流量暴涨,3个月销售额就增长了8倍多。

  2021年9月,王兴宣布美团战略从“餐饮+平台”升级为“零售+科技”,一年研发投入167亿元。

  以24小时智慧药房通过视觉识别、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帮助商家解决24小时药店经营问题,利用数字化经营分析产品,帮助商家“一键选址”等,都是助力实体经济的具体场景。

全部转型!中国互联网换活法

  经过这一轮泡沫吹起又破碎的疯狂,互联网各界,变得更成熟、更实在。

  政府的监管,让无序扩张的互联网,看清了自身的价值定位,也看到了“流量扩张”的边界,更确定了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光明未来。

  对于资本而言,再将互联网推向“虚拟高潮”,已经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只有那些专注脱虚向实的互联网企业和赛道,才是有投资价值的地方。

  高瓴创始人兼CEO张磊坦言:产业互联网时代不同过去,它需要把业务认真做实。投资也不能只是吹大气球,而是要成为技术创新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催化剂。

  马云曾说:对企业家来讲,未来的30年世界不属于互联网公司,是属于用好互联网的那些公司。

  这些未来,既包括实体经济企业,也包括互联网自身。

  2022年7月26日,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致股东信中,强调了三个关键词:坚定信心,积极应变,做好自己。

  “坚定信心”是坚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对数字经济未来的信心,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变追求的信心。只要这些大趋势是清晰和坚定的,阿里就有信心,就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积极应变”是指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跳出阿里自身的视角,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阿里、感受阿里、理解社会对阿里的期待,并在社会发展的大势和经济的大周期中找准阿里的发展路径。

  “做好自己”是指聚焦于自身的核心战略,不断提升创造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完善阿里与社会的相处和沟通的方式,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

  三个关键词之下,阿里正在换活法,整个中国互联网也都在换活法:活得更实在,也活得更扎实。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310 字。

转载请注明: 全部转型!中国互联网换活法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