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助力煤化工 中煤鄂能化每年从废水里净赚1个亿

5月12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煤化工废水研究所所长韩洪军教授向央广网记者表示:煤化工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废水零排放,并且在水处理上企业可以做到减排与增收同步。这是“哈工大”团队在内蒙古沙漠腹地专研8年的可喜成果。

央广网记者了解到,在世界范围内,现有工业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普遍存在着工艺复杂、处理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并且产生大量无法处置的结晶杂盐,成为行业内公认的技术难题。在我国,以燃煤发电、现代煤化工为代表的能源行业,消耗了大量水资源,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尤其是能源大省内蒙古,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在能耗双控、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要求下,内蒙古能源发展格局面临着严竣的形势,只有在新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解决困局。

“哈工大”助力煤化工 中煤鄂能化每年从废水里净赚1个亿

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央广网记者 靳敏 摄)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日前赴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鄂能化)了解情况。5月的毛乌素沙漠腹地,依然少见绿色,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透过车窗,时而就能看到由主人带着出来啃食干草的牛羊,正是在这样严重干旱的缺水地区,培养出一家靠水吃饭的能源化工企业,并且实现了煤矿与煤化工废水综合利用零排放。

走进中煤鄂能,同行的几个人下车后不约而同地提到“这里没什么刺鼻的味道”。

作为煤化工企业,每天用水量巨大。在这个缺水的地区,中煤鄂能化公司是如何做到的?

中煤鄂能化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宁秋实向记者介绍,中煤鄂能化公司是中煤集团建设蒙陕能源化工基地,公司产出的大颗粒尿素主要依靠铁路运输销往东北地区以及出口海外。由于公司所处地区无河流、湖泊等可供排放的受纳水体,为解决项目生产用水,公司利用人工湖收集葫芦素煤矿、中天合创、以及园区的矿井水、施工降水、雨水等,经公司已建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化工生产。同时,与乌审旗政府共同建设了巴图湾长输管线,有效保障了项目的长期用水需求。

从2013年开始,哈尔滨工业大学煤化工废水研究所所长韩洪军教授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这片沙漠腹地,这一来,就是8年。如何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长久共生,尤其是煤化工企业,只有解决了这道难题,才算真正的过关。

他们开始了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研究,建成了污水生化处理、中水回用、蒸发结晶等装置,将化工装置投料试车及生产运行的废水全部回收处理,没有向厂外排放一滴废水。

2015年,韩教授团队开始矿井水深度处理研究并建成示范装置,有效解决了煤矿排水难题,分离的氯化钠和硫酸钠已作为产品销售。“要么说,韩教授太有办法了,真的为我们整个行业带来了福音和希望。”为我们做项目介绍的公司负责人周志远显得有些激动。

2017年11月,中煤鄂能化公司总投资4.6亿的煤矿与煤化工废水综合利用零排放技术开始应用!3年多过去了,实践证明,对于整个能源化工行业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宁秋实为记者细细算了一笔经济账,项目年回收矿井水1440万吨,回收收入约1.04亿元,年回收净水1400万吨,回收收入1.4亿元,年生产氯化钠、硫酸钠3.1万吨,销售收入465万元,装置年运行费用约1.4亿元,新增税收250万元,减免排污费150万元。同时,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3万吨混盐堆放、转用等处理费用,有效避免了环保风险。公司年直接经济效益达1.0765亿多元!

做为国内首家系统性引进废水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企业,中煤鄂能化也填补了行业空白,韩洪军教授表示:目前成功运营3年,基础数据得到大量的收集,技术层面已经完全成熟,可以顺利推广至类似项目工程。

随着我国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耗“双控”的决策部署,煤化工能源行业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于能源企业来说,任重而道远。宁秋实告诉记者,目前,煤化工项目的用煤、用水、用能、环境容量指标获取难度越来越大,要想高质量发展,在借助现有优势资源的前提下,必须提高企业在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扭转以单一产品为主的被动局面,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从而实现多元化转型升级。(央广网记者 靳敏)

【来源:央广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94 字。

转载请注明: “哈工大”助力煤化工 中煤鄂能化每年从废水里净赚1个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