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的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孕育新的变化—“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12月4日,第十二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在深圳举办的“2020·中国地方金融发展论坛”上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

大变局下的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孕育新的变化—“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团队编制,旨在构建适应我国金融中心特点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持续跟踪研究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状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观察国内地方金融发展的前沿观察窗口。首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于2009年发布,其后每年发布一次。

本期核心要点:

1、金融中心建设“分层效应”正在显现。上海、北京、深圳分列全国金融中心前三甲,优势更加凸显;广州、杭州、成都、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郑州、苏州、西安跻身区域金融中心十强,竞相创新发展。其他区域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大连、长沙、济南、青岛、厦门、福州、宁波、合肥、沈阳、无锡、南宁、昆明、南昌、哈尔滨、石家庄、乌鲁木齐、长春和温州。

2、金融中心建设“马太效应”更加强化。纳入指数的31个金融中心的金融业增加值累计达到4.44万亿元,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57.7%,较上一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31个金融中心中仅有5个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出现小幅减少,其余26个中心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得分增长,得分增长最快仍是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上海、北京、深圳。2019年31个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6.9%左右,较上一年回升1.9个百分点,基本回升至上一年增速下滑之前的增长水平。其中,苏州2019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12.8%,高出31个金融中心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排名第1。

大变局下的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孕育新的变化—“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3、金融中心建设“法市效应”更加突出。无辐射不中心,金融中心的辐射功能主要依靠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31个金融中心集聚的法人商业银行总资产占全国的79.6%,法人保险公司总资产规模占全国的87.2%,法人公募基金管理资产占全国的91.2%,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占全国的95.8%。其中,法人商业银行和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全国占比分别较上年度提高了7.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在31个金融中心内部,也呈现强者恒强的集聚态势。2019年,国内新增持牌金融机构绝大部分落户在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三者金融机构实力得分之和超过其它28个区域金融中心的总和。28个区域金融中心中,郑州金融机构实力进步表现最明显,连续两期排名上升保持第1,本期排名国内第17名。

本期金融市场规模TOP 10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大连、郑州、杭州、南京、武汉和苏州。广州的金融市场规模排名进步明显,得益于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利用方面的优异表现,本期排名上升4个名次,首次跻身分项排名前四。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高度集中,过去历期指数金融市场规模分项排名前五强均为上海、深圳、北京、大连和郑州这五个拥有全国性交易市场的城市。2019年,广州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展示企业数超过了1.75万家,数量排名全国第1。

国内各金融中心2019年的资本市场利用水平普遍实现大幅提升,31个金融中心年内共新增154家A股上市公司,新增A股市场股票融资5423亿元。

除京沪深外,28个区域金融中心中杭州和苏州表现亮眼。2019年,杭州和苏州的境内上市公司数分别达到了146家和120家,年度均新增14家A股上市公司。

4、金融中心建设“钱才效应”仍在继续。无集聚不中心,金融中心必然是资本(钱)和人才(才)的集聚地。纳入指数的31个金融中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国51.5%、52.3%,单位金融从业人员占全国的48.6%。

从主要评估“钱才效应”的金融产业绩效看,深圳本期得分增长34.51,在31个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表现出了高增长性,特别是在金融从业人员方面,近年来深圳金融人才流入效应显著,近三年金融从业人员平均增速超过了10%。

5、金融中心建设“长尾效应”需要重视。受全球经贸环境恶化、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等因素影响,金融生态环境不同往期稳健增长态势,在31个金融中心中有16个城市得分出现了负增长,生活环境、商业环境、国际联通等长尾慢变量的变化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本期金融生态环境得分增长前三分别是厦门、杭州和上海,得分下降前三城市则是青岛、哈尔滨和长春。北京和上海的金融生态环境最优,两者在金融人才环境、商业环境和国际化程度方面,继续稳固全国前三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31个金融中心的地方风险控制水平整体有所下降。本期31个金融中心中,17个城市在地方风险控制水平方面的得分出现减少,18个城市的地方政府负债率出现上升,27个城市地方政府债务率上升。

6、京沪深全部进入单项十强榜单。本期指数继续从金融中心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角度,评选出了8个领域的单项十强城市。

——2020年中国金融中心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十强: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广州、南京、成都、福州和重庆。

——2020年度中国金融中心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十强:深圳、重庆、上海、北京、广州、杭州、天津、武汉、南京和苏州

——2020年度中国金融中心资本市场利用十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广州、南京、武汉、成都以及宁波。

——2020年度中国金融中心基金业发展水平十强: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天津、广州、宁波、苏州、福州和厦门。

——2020年度中国金融中心金融人才集聚能力十强: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广州、杭州、成都、郑州和西安。

——2020年度中国金融中心金融开放发展水平十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天津、成都、杭州、青岛和苏州。

——2020年度中国金融中心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十强:深圳、温州、苏州、上海、无锡、北京、厦门、宁波、青岛和重庆。

——2020年度中国金融中心金融政策综合支持十强:深圳、成都、厦门、北京、济南、广州、杭州、西安、青岛和上海。

7、本期指数走进“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作为自古以来繁荣富庶之地,苏州悠久优良的商业文化氛围很早就孕育了金融基因,历史上曾有“存款码头”之称,对近代江浙地区民族工商业发展与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苏州金融业发展背后拥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多元的国际平台和高效的政府服务,自身金融中心发展有望迈上新的台阶。

苏州自2010年入选第二期CFCI评价榜单以来,金融中心竞争实力长期保持全国28个区域金融中心前十,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中上游地位。本期苏州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在国内28个区域金融中心中排名第9位,排名较上期提升1个名次。其中,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四大分项均排名28个区域金融中心前十。

苏州金融中心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善于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开展务实创新。苏州金融产品和政策创新层出不穷,信保贷、关助融、园易融等金融产品和政策创新,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央行数字货币、区块链金融、金融科技监管创新等金融科技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其中苏州在全国率先打造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构建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大幅提升企业融资对接效率,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得到央行领导肯定,已作为“苏州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

8、首次发出成立“中国地方金融论坛”倡议

在本次发布会上,围绕“新发展格局下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与稳定发展”研讨主题,多地的地方金融发展专家代表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其中,苏州地方金融局副局长宋继峰演讲“苏州金融业发展概况及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介绍”,原深圳市副市长张鸿义演讲“见证深圳金融业开放改革创新发展”,深交所场外市场办公室主任王晓津演讲“技术与资本相融合的海内外实践”,微众银行科技总监江旻演讲“数字银行的‘道术器用’”,深圳金融局副巡视员林居正演讲“‘十四五’深圳金融业发展展望”,广州地方金融局局长邱亿通“广州金融开放与自贸区金融发展”,南京地方金融局局长朱长会演讲“南京金融中心建设创新实践”,大连金融局局长张学贵演讲“新发展格局下的大连金融开放思路”。

与此同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研究总监张建森博士首次发出成立“中国地方金融论坛”的倡议。

根据倡议,“中国地方金融论坛”定位为非营利、非官方交流平台,秉持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和前瞻创新的战略视野,致力于促进地方金融发展参与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经验分享与思想交流,为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与稳定发展贡献智慧和行业洞见,推动中国地方金融制度和政策优化,促进金融更加高效服务实体经济。

按照初步构想,该论坛将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深圳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邀请全国各省市地方金融主管部门、金融研究智库、金融机构及类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及机构作为会员单位。

大变局下的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孕育新的变化—“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560 字。

转载请注明: 大变局下的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孕育新的变化—“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发布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