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崛起背后,这座城市正奔向“亚洲锂都”| 新京智库

比亚迪崛起背后,这座城市正奔向“亚洲锂都”| 新京智库
2021年7月14日,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翰堂镇下山村,光伏电站基地。图/IC photo

近日,比亚迪市值高歌猛进,一度突破万亿,再次“引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下,作为核心原材料的锂,需求急速增加,使得“有锂走遍天下”成了当下流行语。

锂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电池的正极材料还是电解液都需要它。

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作为储能和动力电池的核心生产元素,锂的需求量水涨船高。

相关研报指出,2021年,全球合计锂资源供给约36.7万吨LCE(碳酸锂当量),同一年,全球LCE总需求高达52.6万吨,供需缺口高达15.9万吨。

原材料锂价格暴涨也让一些“家里有矿”的城市再次站上风口,迎来了产业腾飞的机会,江西省宜春市便是其中之一。

近期,锂资源的火爆,也让宜春这座默默无名的城市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次,宜春能否趁势而起?

锂带来的第二“春”

宜春,江西省一座普通地级市,多年来存在感一直很低,上一次走红网络还是因为一句城市旅游宣传标语。

2021年,宜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191.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全市常住人口为497.11万人,比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3.66万人。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宜春在江西省内排在第四位,仅次于九江市。不过,这一体量在中部城市中排在河南省新乡市之后,位列第22位,在全国GDP百强市中却只能排在97位。

另一方面,500万人左右的常住人口规模在江西省内也是排名第四。这一规模虽然在省内不算少,但跟周边省份同等级别的城市相比,宜春的常住人口规模显然还是偏小。如湖南省内经济第四城衡阳2021年GDP为3840亿元,人口则高达662万。

值得关注的是,宜春近些年来经济增长颇为亮眼。2019年反超上饶市,省内排名从第五跃升为第四。2021年宜春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也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经济体量超过3000亿的城市之一。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宜春近年来经济的亮眼表现,锂电及相关新能源产业贡献巨大。《宜春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新能源(锂电)、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建材、食品、纺织和化工等八大重点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锂电)产业增长23%。

随着“锂”的需求开始暴涨,宜春也等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

这一点在政府相关统计口径上就可以看出来。2017年以前,在宜春市的相关统计口径中,关于锂资源的统计也仅仅是统计锂电池产业的增长情况。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爆,自2017年开始,宜春在相关统计口径中,开始将锂电新能源排在全市八大重点产业之首。

这背后离不开宜春丰富的锂资源储备。

公开数据显示,宜春现已探明可利用氧化锂储量258万吨,占全国锂资源的23.8%。现探明的可开采氧化锂储量为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

全世界最大的锂云母矿就位于宜春,资源量折合碳酸锂当量636万吨。

相关研报对2021年我国44个地市(含直辖市)的碳酸锂产能分布进行排名。其中,江西省宜春市碳酸锂产能位居第一,其次是青海海西州格尔木市。江西赣州市碳酸锂产能位居第三。

比亚迪崛起背后,这座城市正奔向“亚洲锂都”| 新京智库
▲锂云母。图/IC photo

“亚洲锂都”的雄心

雄厚的锂资源储备,也让宜春有了建设“亚洲锂都”的底气。

2009年,宜春市出台《关于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定》,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年规划。该《决定》明确提出了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即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将宜春市打造成“亚洲锂都”。

在此后的十多年间,紧紧抓住“锂”,也成了宜春产业发展规划的主线。

宜春相继出台了《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关于加快推进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宜春锂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资金奖励、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角度支持锂电产业做大做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宜春的锂电产业已初具规模。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截至2021年10月,宜春共有新能源(锂电)产业链企业118家(其中规上企业100家),在建项目24个,拥有主板上市及上市企业控股子公司15家,涵盖锂资源采、选、冶,锂电池关键材料与零配件、锂离子电池、绿色高效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等各个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闭环产业链条。

经过多年的努力,宜春的锂电产业虽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锂电产业也面临一些短板。

正如今年年初《宜春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锂”想之光耀宜春——我市“破题开局、聚力成势”系列述评之新能源产业篇》所指出的那样,“经过1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较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条,但总量不大、缺少龙头,一直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短板。”

解决这一短板,跟锂电巨头合作无疑成了破题的关键。

2021年7月30日,全球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和江西省政府、宜春市政府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随后的10月份,由宁德时代投资建设的宜春时代新型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在宜春经开区正式奠基。

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在宜春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相应碳酸锂等上游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期预计不超过30个月,规划用地1300亩。

据了解,在宁德时代落地宜春之前,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另一家行业巨头国轩高科投资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就已正式落户宜春经开区。

除了国内锂电巨头加码宜春,韩国LG、日本三洋、美国通用等国外企业也纷纷向宜春伸出“榄橄枝”。

不难看出,宜春的锂资源优势正加快向产业优势转化。

比亚迪崛起背后,这座城市正奔向“亚洲锂都”| 新京智库
▲资料图。图/IC photo

宜春之外,这些城市也在打造“锂都”

有人曾预言“锂可能将引起第三次工业革命”。

作为世界锂资源的三大供应地之一,2021年,中国本土的锂资源供给达到11.7万吨LCE/年,排名世界前列。

从锂资源储藏来看,我国锂资源约占全球的6%。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9》,我国锂矿潜在资源量约1亿吨,其中卤水锂约9250万吨,占比高达91%。从地域来看,我国锂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江西等地。

其中青海和西藏两地盐湖锂资源储量占全国锂资源总储量的75%左右,资源相对集中。

在盐湖提锂尚未大规模产业化的情况下,矿物型锂矿无疑成了“香饽饽”。而锂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也让其他拥有锂资源的城市加入了“锂都”的争夺中。

新京智库了解到,除了宜春,四川遂宁、宜宾、甘孜州,江西新余、福建宁德、山东枣庄、河南新乡、江苏常州等城市都正在以不同形式打造“锂都”。

如四川遂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发展的锂电新能源集群,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全面提升遂宁锂电行业竞争力、市场吸引力、世界影响力,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建成立足川渝、配套全国、辐射全球的“世界锂都”。

宜宾则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构建动力电池“1+6”产业生态圈,力争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建设“动力电池之都”。

与宜春、遂宁和宜宾拥有丰富的锂资源不同,福建宁德和江苏常州则是完全靠自身的产业优势在打造锂都。

以宁德为例,作为锂电龙头宁德时代的大本营,福建省宁德市形成了以锂电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福建日报》在去年11月就以“打造世界锂电之都 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逾千亿”为标题,报道了宁德的锂电产业已经成为该市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

据了解,2011年宁德时代落户以来,宁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2017年到2020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总装机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跟宁德市相似,江苏省常州市则是被媒体称为隐形“锂电之都”。官方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常州市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超700亿元,已建在建产能超260GWh,总量全球领先。动力电池产量超57GWh,国内装机量占比三分之一、列全国第一。

有观点认为,常州的优势在于工业装备和汽车零部件领域基础雄厚,为动力电池的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不难发现,当前各地“锂都”竞争的背后也形成了两种模式。一种是以丰富的锂资源储备为核心,围绕锂资源打造上下游产业并通过规模效应形成竞争力,如江西省宜春市和四川省遂宁市、宜宾市。

另一种是以宁德市和常州市为代表的非锂资源城市,依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发展锂电产业,打造锂电之都。

不过,对于依赖锂电资源的这些城市来说,大多地处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也比较明显。

显然,新能源汽车引爆了新一轮城市竞争,而锂电也给一些汽车产业基础实力相对薄弱的城市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正如宜春在“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的那样,围绕锂资源瞄准万亿级储能电池市场加快产业延伸,推动锂电产业向光伏等新能源领域拓展,从原料深加工向下游新能源汽车等应用转变,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撰稿/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李潇潇
校对/张彦君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660 字。

转载请注明: 比亚迪崛起背后,这座城市正奔向“亚洲锂都”| 新京智库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