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不开这些买基金常见的坑 牛市你也会血亏!

  在基金投资中,亏损的主要来源其实是一些显而易见的坑,只要愿意花点心思去分析,很容易能明白其中道理。今天我们就把买基金容易遇到的坑好好梳理一下,并给出相应避坑指南。

  坑1:买新不买旧

  很多人喜欢抢购新基金。但业内规则是,每次发新基金前,无论是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都会做大型的推广营销,甚至会饥饿营销,比如“仅限今日”“一日售馨”“爆款来袭”等等,如果刚好赶上牛市,群体无意识的行为会非常明显,从历史数据上看,“爆款基金”出现频率最高时,反而是阶段的顶点。

  避坑指南:不管新基金,老基金,我们都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该基金是不是好基金:具体要看基金类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过往收益率等等。二是当前是不是买基金的好时:股市大周期、所选基金对应指数在历史上在什么水平上。

  坑2:看排名买基金

  大家在买基金时,多会看基金历史业绩。很多网红基金也多靠过往业绩、特别是近期表现引流。由于近因效应,时间越近、表现越好的基金,就更容易获得青睐,似乎历史业绩就是品质保证。但年度排名靠前的基金,次年或者第三年往往表现平平。如果把时间拉长,要想连续排名靠前,更是难上加难。这也就是基金圈著名的“排名魔咒”。

  避坑指南:看排名买基金到底靠不靠谱,关键还在于看的姿势对不对。只有对维度的排名综合来看,才更有参考价值。光看收益维度不行,还要比较风险,选自己能接受的回撤的基金;光看短期排名也不可取,短期排名靠前的可能押注单一赛道,后续行情轮动高收益未必能延续,所以还是得选长跑冠军基。

  坑3:“海王式”养基

  对于“分散投资”,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解释,就是“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很多人为了分散风险,买了很多只基金。但回溯过去近10年的基金表现情况,截至2020年底,年化收益率在20%以上的偏股型基金只有15只,占比仅3.32%,所以风险分散的同时,把资金放在平庸的产品上,收益也分散了。并且增加了更多管理成本。

  避坑指南:“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在其《共同基金常识》里列出投资基金的规则,认为:不要持有太多基金。但是究竟积极型管理基金投资的最佳数量是多少呢?我认为没有必要超过4-5个。数量太大很容易导致过度分化。其结果是,投资组合的业绩不可避免类似于一支指数基金。然而,因为非指数基金组合的高成本,加上其投资分散性更广,它的收益必然会下降。

  坑4:基金过于集中

  在市场高潮来临的时候,往往也会引起众多投资者纷纷跑步入场。如果没有对相关产品有深入的研究,选择一次性买入,或者重仓单只基金、单一行业,之后市场经历高台跳水,不少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就会出现大幅回撤。

  避坑指南:我们一直建议按资产配置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基金组合,养基就像组建一个球队,既要有行业景气度较高、成长性较好的前锋型选手,也要有长期业绩稳健的后卫。不要押注单个行业或单一风格,避免市场热点轮动、风格切换大幅调整。或是利用股市、债市的跷跷板功能,做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均衡配置。

  坑5:追涨杀跌、频繁交易

  A股一轮牛熊周期平均耗时5-6年,牛熊周期转换较快,多数投资者有追涨杀跌的“赚快钱”思维,但投资又有滞后性,行情起来后再“入场”,本来就错过了很大一波上涨行情,加之震荡市时间长,忽上忽下,考验心态。特别是市场上涨期间会涌入很多新手,在股市震荡中容易“晕头转向”,明明想着依靠择时能赚一波就跑,拿不住基金反而亏了钱。

  避坑指南:不要想着能够赚快钱。无论是专业还是普通投资者,择时很重要,但太难了。所以不能准确择时不如按时定投选择非周期性的、长期收益率较好的基金,设置一个定投时间,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定时不顶额,历史低位时加大定投额度,估值提升时减少定投金额。并按自己收益目标,设置定投止盈线。

  坑6:持有时间过短

  有些新基民会把基金当股票来炒,但基金和股票是两回事。基金波动小,股票波动大。并且基金在7天内赎回,还要收1.5%的赎回费,所以基金并不适合快进快出。并且有数据显示,持有期不足三个月亏钱概率很大,而持有期3年以上,95%的基民都赚钱了。

  避坑指南:长期持有主动管理型基金获得正收益的概率相对较大。市场风格转换的过程中,如果跟风频繁切换,需要支付大量的交易费,还会错失投资机遇。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当自己对投资的认识不足时,要勇于承认,善于学习,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时刻戒骄戒躁。

  (文章整理自中欧基金、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32 字。

转载请注明: 避不开这些买基金常见的坑 牛市你也会血亏!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