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信号?监管频频发声 这一领域投资风口不断涌现

  近段时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绿色金融领域频频发声。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杭州召开“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会,提出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 

  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  

  会议强调,“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 

  具体来看,一是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二是创新产品服务,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三是强化风险管理,逐步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四是完善监管政策,探索适合于绿色金融产品的风险计量方法,把握好减污降碳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五是加强绿色金融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也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介于150万亿至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至7.5万亿元。巨量资金需求背后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十分吸引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的眼球。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人民银行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刘桂平称。 

  在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刘桂平表示,今年,人民银行将与美国财政部共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加强协调G20各成员国,讨论制定《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共同推动信息披露、绿色标准等重点事项。“同时,我们正在与欧盟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债券、贷款等分类标准的趋同。”刘桂平说。 

  发挥监管指挥棒作用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正通过突出监管引领,着力完善绿色金融工作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中国人民银行6月9日发布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人民银行将根据绿色金融标准和统计制度体系的完善情况对纳入评价范围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动态调整。当前纳入评价范围的绿色金融业务包括境内绿色贷款和境内绿色债券。绿色金融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人民银行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福建银保监局局长丛林介绍,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该局出台了《福建银行业保险业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绿色清单”,科学运用绿色标识,对清单内企业和项目优先给予融资支持。确立了“十四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力争辖区绿色融资余额整体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绿色融资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每年提升幅度不低于1个百分点。 

  深圳银保监局则是建立起多维度、全覆盖的区域特色统计制度,将统计内容由表内信贷扩展到为绿色产业融资的全部表内外科目,将填报对象由主要商业银行扩展到全部信贷类金融机构。将绿色信贷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纳入法人机构公司治理评估及监管评级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保险方面,推动绿色保险先行先试,推出全国首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作为全国巨灾保险首个试点城市,深圳率先搭建政府救助、巨灾基金和个人巨灾保险“三位一体”的巨灾保险体系。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32 字。

转载请注明: 什么信号?监管频频发声 这一领域投资风口不断涌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