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施策促增长重于稳通胀

  上周发布的4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大幅上扬,加剧了全球对通胀的担忧。外界对于欧美退出刺激政策乃至于何时加息的讨论十分热烈。不过,由于全球疫情蔓延的状况尚未扭转,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未恢复,因此短期内欧美施策重心依然是促增长,而非“心心念念”的通胀。

  当地时间5月13日,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CPI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4.2%,远超预期,创2008年9月份以来最大同比增幅;美国4月份PPI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6.2%,为2010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迅速上扬的数据加剧了全球关于通胀的焦虑。有分析指出,欧美发达经济体推进的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及财政刺激政策在不断强化全球通胀预期,外部溢出效应对新兴经济体乃至世界经济复苏的负面冲击正不断显现。

  不过,通胀指标虽然重要,但由于承压的主要对象是新兴经济体而非“大水漫灌”的始作俑者,因此稳通胀并非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眼下最要紧的事情。美联储去年8月份宣布的新货币政策框架就表明,美联储会容忍通胀率“适度”高于2%“一段时间”,以实现2%的平均通胀率目标。近期美联储官员也频频表态,称短期通胀压力尚不足以迫使美联储加息,他们甚至普遍预计“美国通胀率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回落”。负责经济事务的欧委会委员保罗·真蒂洛尼则在本月12日表示,刺激政策不应过早退出。

  美国也好,欧洲也罢,心里打的算盘多半还是通过极度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尽快复苏。更何况,美国资本市场去年以来只要有关于退出宽松的“风吹草动”就要“撒泼打滚”一番。这尤其让美国当局投鼠忌器,短期内也只能靠嘴皮子来调整市场的通胀预期。不过,欧美能否如愿以偿地迎来有力的经济复苏,仍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首先,欧美就业指标恢复有待时日。作为判断经济复苏的关键指标之一,欧美的就业状况在政策刺激下依旧居高不下,为经济复苏蒙上阴霾。欧洲方面,欧元区预计2021年失业率依然高达8.4%,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上周表示,欧元区失业率至少要到2023年才能回到2019年的水平。美国这边,4月份美国失业率为6.1%,远高于疫情前4%左右的水平。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认为,按照近几个月的就业增速计算,美国就业要到明年8月份才能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其次,经济复苏内生动能尚不明确。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走强,是建立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资产负债表从3.8万亿美元扩张到7.3万亿美元的基础之上,几乎可以看作是超级印钞机加班加点的结果。CPI、PPI等数据也已明显高于疫情之前的水平。美联储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按兵不动,除了忌惮资本市场的“上蹿下跳”之外,美国经济复苏内生动力不足恐怕是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旦政策的刺激效用消退,通胀居高不下,而经济增长仍无起色的话,美国当局恐怕要面临更为头疼的滞胀问题。

  此外,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使复苏前景极不明朗。二季度以来,疫情持续尤其是印度疫情失控,使全世界本已稍加松弛的神经再度紧张,对经济复苏的前景不敢妄下判断。欧委会有关人士就明确表示,(欧洲)复苏的质量、动能、持续时间仍将受到疫情影响。联合国11日发布报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联合国对世界经济复苏仅表示谨慎乐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俊)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82 字。

转载请注明: 欧美施策促增长重于稳通胀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