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躺着赚钱”,互联网大厂如何“减速换挡”?

近20年高歌猛进后,一路疾驰的互联网正踩下刹车,减速换挡:腾讯净利润下滑,阿里、字节等巨头增长失速,大厂们密集调整组织架构的同时,也在挤掉飞速扩张产生的“泡沫”。但深度调整不等于入冬。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大厂从盲目扩张到业务线收缩,回归理性发展,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基调。

告别“躺着赚钱”,互联网大厂如何“减速换挡”?
新华社资料图 毛思倩 摄

互联网巨头告别高增长

互联网巨头“躺着也能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返。财报显示,腾讯三季度营收1424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净利润317.5亿元,同比下滑2%,是腾讯10年来首次净利润下降。

监管要求之下,今年9月,腾讯未成年人游戏流水占比降至1.1%,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占比降至0.7%,均为历史新低。作为腾讯的“印钞机”,腾讯手游业务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9%,今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增速放缓。网络广告业务增速也显出疲态,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至225亿元。

11月中旬,阿里巴巴发布2022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报告显示,第二财季营收2006.9亿元,市场预估2061.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中国零售商业”板块下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3%,而上一季度的增速为14%。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主要原因是电商市场增长放缓,以及参与者增多所致。

百度、京东、字节跳动等大厂交出的成绩单也折射出互联网整体高增长时代告一段落:百度第三季度业绩经营利润23.08亿元,同比减少63%;京东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8.07亿元,由盈转亏;字节跳动商业化产品部披露其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为2013年开启商业化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大厂收缩调整“挤泡沫”

增长放缓背后,互联网大厂也在密集调整组织架构。12月6日,张勇发出内部信,宣布了阿里最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设立“中国数字商业”大板块由阿里老将戴珊分管。原本掌管淘宝天猫的蒋凡,则被调任分管“海外数字商业板块”,让出了电商核心业务的管理权。

类似的部门间业务拆分和整合也同样出现在京东、小米、美团近一个月的组织架构调整中。接近京东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近日,主攻下沉市场的京喜由原来零售集团下面的事业部直接升级为京喜事业群,新任负责人直接向刘强东本人汇报。刘强东内部称明年将以赢得下沉市场作为目标,寻找新的稳定增长点。

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进入新一轮寒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内部结构优化已经成为定局,虽有阵痛,但能够让整个行业行久致远。从资本市场看,互联网企业依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盈利水平。业务上优化裁员和被动裁员的状况存在天壤之别,不用过度担忧。”

理性发展成未来主基调

记者注意到,各互联网大厂都曾大规模高薪招兵买马。据阿里巴巴集团披露,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阿里集团的全职员工总数分别为10.19万人、11.76万人及25.14万人。截至2021年9月30日,腾讯员工总数为10.73万人,去年同期为7.75万人。2021年6月,美团也宣布准备年内计划新招6万人,将员工总数扩充到10万量级,但回溯至美团2018年上市前,这一数字仅为4.6万名。

员工激增的直接影响是薪酬成本不断攀升。“企业在急剧扩张的时候,都会想着尽快‘抢’人,拉动业务增长,往往‘萝卜快了不洗泥’,既不考虑长期的人力成本,也无法对员工进行充分的考核。”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表示,随着互联网整体发展从狂热回归冷静,互联网大厂也开始砍掉某些业务板块,降本增效。

在盘和林看来,随着数据信息立法、反垄断等监管收紧,互联网企业裁撤了一些业务线,但也都在增设数据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全新部门。“随着互联网进入行业成熟期,以往流量扩张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回归主业、理性发展成为行业发展主基调。”

“有观点鼓吹互联网一夜入冬,但这实际上是行业在依法加强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的路上必须做出的调整,我们要客观对待并有基本信心。”王超表示,未来互联网大厂将不再盲目把净利润保持在很高水平,而是更加注重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与中小企业一同构建更公平的商业竞争环境。

(原标题:互联网大厂深度调整回归理性)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袁璐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91 字。

转载请注明: 告别“躺着赚钱”,互联网大厂如何“减速换挡”?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