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从“草根”进化为“树根”,学者怎么看?

从“草根经济”到“树根经济”,并不仅仅是一字的更迭,而更是国家战略和全民认知上的进步。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前不久,在我们频道举办的2022年中产业经济论坛上,吴老师在讲到民营经济时提出一个观点:民营企业已经不是“草根经济”了,而是“树根经济”。

就在上周,吴老师又写了《从“草根经济”到“树根经济”》一文,详细阐述了这个观点。

民营经济因扎根于民间,生命如小草,被称作“草根经济”,过去,提及民营经济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特点,人们经常说“一有雨露便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

而对民营经济做出的贡献,还有一个“56789”的概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从“草根”进化为“树根”,学者怎么看?

吴老师提出:时至今日,已经不能再用“草根经济”来定义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体量还是质量上,它们都已然壮大繁茂为参天大树,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力量,应当称之为“树根经济”。

在吴老师看来,今天的民营企业不是国有经济的对抗势力,而是竞争与合作的、平等的重要产业伙伴。在相当多的领域——尤其是在信息智能和新兴硬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性市场上,它们并不以“补充”和“配角”形象出现,而担当了主力和先锋的角色。

正因如此,吴老师强调:“民营经济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而是伤不得的经济群体。那些大中型民企集团,若伤害根本,则很可能万劫不复,绝对不是一点阳光或雨露,便能使之复生的。”

在当下,探讨民营经济是“草根”还是“树根”,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当前经济局势复杂多变,民营经济是“稳经济大盘”的基本力量,在扑朔迷离的全球产业竞争中,它们是代表中国势力的核心军团。

因此,吴老师强调,从“草根经济”到“树根经济”,并不仅仅是一字的更迭,而更是国家战略和全民认知上的进步。

为此,吴老师希望邀请关注民营经济的大头们,继续来探讨这个话题,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更希望提出新观点。下面,就来看看大头的观点。

民营经济从“草根”进化为“树根”,学者怎么看?

吴老师讨论的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这两者背后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和资本的所有制关系,这些是工业经济形态下的基本特点。

我认为现在的中国正在从工业经济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时代的数据要素作为驱动经济的核心要素,比工业化时代的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复杂得多、丰富得多。

比如,在4G时代,阿里、京东这类互联网企业把人和商品链接起来,创造了巨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支付平台,以及资金池。但它们仅仅是数字经济的前锋,初始阶段。

5G之后的万物互联作为数字经济形态的临界点,将通过综合性、系统性、协同性数字技术生态,通过信息、数据的传递,算力、算法构成数字智能等形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数字技术链接创建的经济组织。

这些经济组织包括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Web3、NFT等,当这些通过技术架构起来的组织形式,跟传统的公司结合到一起,商业组织形态更丰富,将改变工业经济时代单一的公司组织模式。

在这个背景下,资本的作用将会被淡化,未来所有制的属性也会逐渐减弱,当然过程会循序渐进,需要几十年时间。

农业经济走了8000年,工业经济走了300年,数字经济才刚刚开始。

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从过去积累到今天恰好是一个临界点。今年1月,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第一句话就是: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民营经济从“草根”进化为“树根”,学者怎么看?

所以,站在今天,除了讨论民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我认为还要重点讨论:企业、个人、产品在数字化时代的运作方式和生存方式。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根据我们对国内截至2022年4月30日公布2021年年报的4677家上市公司年报的分析,完全没有被数字化渗透的公司占比52%,已局部开展数字化的上市公司占35%,开始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的占12.5%。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仅是基础,企业数字化分好几个层次。

以产品为例,一个产品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到物流、市场渠道等,将是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改变,整个生产秩序将被重构。未来,我们喝一瓶牛奶,吃一个蛋糕,都可以溯源产品的各个环节。

同时,企业间的协同也将是数字化和即时的。就连金融机构的担保形式都会改变,不再需要通过资产抵押担保来融资,可以靠数字化的信用来获得贷款。

这些正是我自疫情三年来重点研究的方向,我们还专门成立了D12专项小组,由商务部直属管理的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CWTO)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发函,通过与高校联合创办“数字经济D12研究院”建立上市公司数字化价值投资评价课题组。

民营经济从“草根”进化为“树根”,学者怎么看?

我十分赞同吴老师关于“树根经济”的观点。以我最熟悉的佛山为例,来谈谈我的观点。

学术界和新闻界有一个“佛山之问”:一个面积不大、资源短缺,不是省会城市、特区城市、港口城市的普通地级市,佛山的工业规模为什么能做到全国第六、经济总量跻身全国万亿城市俱乐部?

民营经济从“草根”进化为“树根”,学者怎么看?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佛山有民营经济这棵大树。

回头看,佛山城市地位的攀升过程,就是佛山民营经济从“草根”成长为“大树”的过程。

在佛山,关于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几乎不存在争议,政府文件一直把民营经济视为佛山经济的中流砥柱。迄今为止,被授予佛山“脊梁企业”和“大城企业家”的企业和企业家,几乎都是为佛山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

这样的表彰和荣誉,当然是对“树根经济”的肯定,也是对“草根经济”的否认。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次去华东一座城市调研,市长一坐下来和我们座谈时就说:我们很羡慕佛山,有民营经济这棵“大榕树”。

佛山是个特例,也是全国许多城市的缩影。

在我看来,佛山民营经济从“小草”长成“大树”的秘密,是在强大的市场面前,官场懂得尊重和妥协,政府的改革始终围绕一个目标展开,那就是充分释放市场的力量。

民营经济从“草根”进化为“树根”,学者怎么看?

我十分赞同吴老师关于“树根经济”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有三方面的补充。

第一,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局势,需要激活民营经济的活力。

稳增长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经济正在改善但还不稳固,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房地产没有成为稳增长的生力军,反而成了拖累。

在此背景下,货币蓄水池、就业蓄水池显得更为关键。

货币方面,国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让民企能借钱、投项目。如果说稳增长的上半场靠政府和央行,下半场则要靠商业银行和民营经济来创造乘数。就业方面,得靠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来吸纳就业。

第二,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韧性所在。

如吴老师所言,今天的民营经济不再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而是中国经济基础性的构成。

如果将中国经济比作一个大型生态系统,民营经济看上去不大,但种类繁多,韧性很强。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强调韧性比规模更重要。

同时,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代表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在新一轮全球化和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中,需要民营经济带队。

在当前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的复杂局势下,民营经济可以以单纯市场经济的角色去参与全球竞争,规避掉一些风险。

很多人问:为什么我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比超过30%,但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连3%都突破不了?这跟我们跨国企业少、跨国银行少,有分不开的关系。

因此,民企的根还要继续扎深,叶要伸展到海外,在全球价值链上迭代升级。

民营经济作为“树根经济”,可以挺直腰杆,无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双碳、共同富裕,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家各项战略上,民营经济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包括走出去的跨国企业,也在承担讲述中国故事的角色。

以联想为例,先搁置对其本身的争议,它在50多个国家有分公司,除了负责人是中国人,雇佣的基本都是外国人。实际上,民企建立跨国企业的过程,也是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观的过程。

此外,中国民营经济有广阔的大舞台,包括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是中国民企的幸福,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匹敌的。

民营经济从“草根”进化为“树根”,学者怎么看?

中国的高铁里程是世界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两倍,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这么完备的基础设施——高铁、公路、机场、地铁、通信网络等。这些大国经济的优势,为民企的发展提供了大舞台。

这是大国经济的优势之一,对民企而言,抛开当下疫情这个不可控因素,舞台很大,机会很多。

本篇作者 | 李梦清 | 当值编辑 | 麻酱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298 字。

转载请注明: 民营经济从“草根”进化为“树根”,学者怎么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