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医生》:感动与泪水背后是真实的中国

原标题:感动与泪水背后是真实的中国


电影《中国医生》:感动与泪水背后是真实的中国

近日,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题材的电影《中国医生》上映,首映日即成为当日票房冠军。众多医学界权威人士对其给予了高度赞扬,称其“非常真实”“像一颗催泪弹,饱含深情”。无数观众在银幕前流下了饱含感动的泪水。这部电影用时代报告的叙事方式,以武汉疫情中的“风暴眼”金银潭医院为焦点,全景式地再现了艰苦卓绝的全民抗疫战争。对于国人而言,电影中的任何虚构都可能带来质疑,甚至冒犯观众的情感。《中国医生》的创作者对此显然了然于心,其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真实。

这种真实,体现为对武汉抗疫场景的还原。故事发生地为金银潭医院,主人公各有原型,摄影棚中的场景搭建和医疗设备也严格符合医院标准。而且,故事情节的编撰以及细节的打磨,也无不符合生活真实。凶险莫测的疫情,蜂拥而至的病人,医护人员满是勒痕的脸庞、剃短的头发,医疗物资的短缺,治疗方案的分歧与摸索……这些熟悉的场景,既是对事实的还原,也是对观众情感和记忆的尊重,使观众再次体验了疫情时期的紧张和担忧、恐惧与希冀,并与剧中人物达到情感共鸣。

作为一部剧情片,重要的是从生活中披沙沥金,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动人的故事,将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艺术化地表达抗疫战争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才能感动人、鼓舞人。《中国医生》的艺术真实,有赖于小中见大手法的运用。


电影《中国医生》:感动与泪水背后是真实的中国

首先,以小人物充实大背景。影片以新闻播报重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这一宏大背景和国家层面的疫情防控状况,而具体的抗疫情形则通过众多直接参与救治病人的医生来表现。这是一系列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冷静、果断又不乏温情的ICU主任文婷,责任感强、急性而又隐忍的院长张竞予,勇于担当、直爽而自视颇高的援鄂医生陶峻,笨拙沉默而又上进的新手医生杨小羊……作为被歌颂的对象,他们并非完人,更非超人,对医院接诊能力的判断难免失误,治疗方案未必完美。种种失误和遗憾,使他们被还原为活生生的普通医生。中国医生的群像塑造,由此避开了英雄模范的刻板形象,而落实为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个人,以作为医生与普通人的双重情感打动观众的心。

其次,以小视角观察大社会。这部电影将焦点集中于几位医生身上,以他们的医疗活动为中心,串联起身边的同事、病人及其家属,由此辐射到更为广阔的社会,表现全民抗疫的恢宏场景。坚持送货而被感染的快递员和冒着生命危险诞下孩子的妻子、先后失去父母的女孩、因未等到病床而逝于家中的小卖部老板、未见到奶奶最后一面却最终捐献了奶奶遗体的小伙子……在这些消逝的生命以及背负着哀思和希望活下去的人们身上,寄托着对幸福与亲情的渴望和追求、对伤痛的理解和悲悯以及对武汉人民深切的敬意。

最后是以小情绪衬托大情怀。这部电影着力表现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的大爱,也不回避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种种情感,甚至负面情绪:满怀希望却终于失望、尽了一切努力却仍然未能挽回生命的无力感,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未能负起家庭责任的委屈与歉疚……在身体的极度疲惫与精神的极大压力中,他们掺杂着痛苦的坚守和拼搏更显得真实而可贵,也更具有感人的力量。

以疫情为题材的电影为数不少,如美国的《传染病》、日本的《感染列岛》、韩国的《流感》等。相比之下,《中国医生》的特色既体现为其取材的真实性,又体现为基于艺术真实的情感记忆与价值导向:生命至上、尊重科学、举国同心、命运与共。这种鲜明的中国特色,足以使《中国医生》成为同类电影中的一个独特存在。(作者:吕珍珍,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

《光明日报》(2021年07月19日 02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63 字。

转载请注明: 电影《中国医生》:感动与泪水背后是真实的中国 - 楠木轩